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um

[游记攻略] 2013 徒步貴州☀我在路上05(玉屏-鎭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東大街東市路十字路口,人聲鼎沸,人流熙熙攘攘。原來這裏是具有800多年曆史的露天集市--平溪鎭市場,不知今天是趕場天(縣城實行百日場)還是天天如此,眾多的雞鴨鵝等家禽,蔬菜等在此交易,非常熱鬧。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往北的東市路上,也是大型的露天蔬果市場,隨着該縣“11766工程”之一的“蔣家田農貿市場”的竣工使用,不知今後這種以街為市的熱鬧壯觀場面是否還能見到。





    東市路往北直走就到了人民路。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人民路往西,路的盡頭是建在山坡上森林裏的“玉屏民族中學”。
【玉屏民族中學】
   “玉屏民族中學”位於玉屏縣平溪鎭城西紫氣路26號紫氣山上,這裏古楓參天,檀桂蔭翳,環境優美,明代兵部尚書
大司馬操江巡撫熊明遇在此始建“鴻雪草堂”設館講學,是曆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的育人聖地。
   “玉屏民族中學”是玉屏縣規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學,占地94畝。其前身爲創建於1941年的“玉屏縣立初級中學”,1985年10月改名爲“玉屏民族中學”,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烏蘭夫題寫了校名。




    人民路綠蔭夾道。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10:20,人民路與文水路相交的十字路口,繼續往東沿人民路到三角碑返回旅館。加上昨晚返回旅館所走的城南大道,幾乎已走完了玉屏縣城的所有干道,也幾乎走完了玉屏縣城。





    10:30,走到三角碑,雨又大了起來。
    10:40,回到“鑫鑫賓館”。
    11:40,到達百米開外的“玉屏火車站”,雨一直不停。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  玉 屏→鎭 遠  ●


【玉屏火車站】
   “玉屏火車站”站址在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平溪鎭,郵政編碼554000。建於1974年。距湖南懷化站120km,株洲站563km,距貴陽站342km,隸屬成都鐵路局凱裏車務段管轄,是成都鐵路局與廣州鐵路局之間的折返段。現爲三等站,二級客運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貨運:辦理整車貨物發到;不辦理危險貨物發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16 23:37 编辑



    12:10,由上海南過來的K1251次列車准點到達玉屏火車站。
    K1251次列車10:57由起點站上海南出發,經松江(11:22),嘉興(12:06),海寧(12:29),杭州(13:18),金華西(16:00),上饒(18:30),鷹潭(20:50),株洲(03:19),婁底(05:14),新化(06:28),懷化(10:10),玉屏(12:11),鎭遠(13:08),施秉(13:46),凱裏(14:30),福泉(15:22),貴定(16:00),貴陽(17:09),遵義(20:29),桐梓(21:57),趕水(00:05),綦江(01:48)於04:20到達終點站重慶。全程橫跨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重慶6省市,總裏程2485km,正點運行時間為41小時23分鐘。



    車廂內比較擁擠,長途列車上已經坐了一天的旅客非常疲憊,奇怪的是昨天午夜我還買到張坐票。
    12:16,列車准點出發,隨着車輪滾滾的前進,告别了窗外的玉屏縣城。

    玉屏到鎭遠鐵路裏程61km,中間經過羊坪(岑鞏),青溪,焦洞,老王洞。不過那幾個站K1251都不停。到鎭遠也就一個站,運行時間52分鐘。
    窗外雨霧茫茫,田園在山色清秀中飄過。列車沿着湘黔線在舞陽河畔逆流前進。
   
這趟車的路線也就是我此次旅程後半程的線路,終點站是重慶,如果不下車我就可以坐着它直接返家了。
    窗外碧綠的舞陽河兩岸出現了大量聯排的仿古吊腳樓建築羣,非常壯觀漂亮,鎭遠到了。

    13:10,列車抵達鎭遠火車站。
    在這裏下車的人還眞不少,車廂裏1/3的旅客都在這裏下車,看來都是去鎭遠古城旅遊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   鎭   遠   ●


    有座古城,自秦朝已經建縣,卻因地處西南邊地,少爲人知... ...
    有座古城,與雲南麗江一道,在1986年就被評爲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但至今默默無聞... ...
    有座古城,有不亞于江南周莊的小橋流水,有江南難得一見的青翠山峯,有淳樸好客的邊地人民,然而熱愛它的訪客還沒有到來,一旦它揭下神秘的面紗,必將驚豔天下,這就是——貴州鎭遠。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初到鎭遠,外面正下着中雨,既然這雨水追着我到了這兒,那就順勢來個雨中遊鎭遠吧。





         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
         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

                                                                  ----清·林則徐《鎭遠道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17 15:18 编辑

【鎭遠】
    鎭遠縣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部武陵山區,是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武陵山脈餘脈之中,東經108°08′36″-108°52′58″,北緯26°47′41″-27°22′17″,湘黔兩省的懷化,銅仁和黔東南三地區五縣接壤交匯之處,西距貴陽280km。東接玉屏61km,东南接湖南新晃;南鄰三穗,劍河;西毗施秉42km,北接岑鞏和銅仁地區的石阡,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是貴州的東大門,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重鎭”;“湘黔咽喉,苗鄉古城”之稱。
    鎭遠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6℃,無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057毫mm,全年日照時數1200小時,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全縣總面積1878k㎡。森林覆蓋率47.55%。境內的主要河流有舞陽河,直注洞庭湖,流入長江。
    鎭遠是座曆史悠久,物豐境優的苗疆古城,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濃鬱。地處曆史上“五溪蠻”和“百越人”聚居的結合部。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設縣開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曆史,其元代清代爲道、府所在地達700多年之久。據史書記載,鎭遠古稱“豎眼大田溪洞”,屬“鬼方”。從夏到商,世居著荊,梁二州的西南,泛稱“荊蠻”。春秋時期屬河國,戰國時期屬夜郎國,秦代屬象郡,西漢屬武陵郡,最早於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陽縣(無陽縣)。隋、唐時期爲梓姜縣。宋寶佑六年(1258年)十一月築黃平城,賜名鎭遠州(《貴州通志》392頁載:“宋理宗寶祜六年(1258年),十一月。宋诏:新築黃平,賜名鎭遠州,呂逢年晉一秩。”),成為黔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重鎭,鎭遠之名始於此並沿用至今。德祐元年(1275年)置鎭遠沿邊溪洞招討使司。元爲鎭遠府,金容金達等處,屬思州軍民安撫司。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沿邊溪洞招討司爲總管府,至正二年(1365年)爲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鎭遠溪洞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屬思南宣慰司;洪武四年(1371年)降鎭遠府爲州,屬思南宣慰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鎭遠衛,隸湖廣都, 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清浪衛,隸湖廣都司;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置鎭遠府,以鎭遠州及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來屬;明正統三年(1438年)省鎭遠州入鎭遠府;明弘治十一年(1446年)改鎭遠溪洞金容金達長官司爲鎭遠縣,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改鎭遠衛;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將衛並入縣,宣統元年(1909年)省縣,以其地爲府直轄,1913年恢複置縣;中華民國置鎭遠道。縣南有鎭陽江(一名鎭南江),故名。一說取“鎭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之意命名。
    鎭遠是“山雄水美”之地,積澱了悠久厚重的曆史文化,衆多瑰麗的文物古迹和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鎭遠是中國山地貼崖建築文化博物館。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現已形成了五張國家級旅遊品牌:即中國曆史文化名城——鎭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氵舞陽河,雄偉奇特,蜚聲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築羣,二戰時期日本在華反戰同盟“和平邨”舊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吳敬梓筆下《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中描述的龍神嫁妹之地,可同四川九寨溝鈣華景觀媲美的小塘河,有早在500年前的明代中葉就成為旅遊區而被古人驚歎爲“士大夫南遷者多遊矣,或不得遊,則有爲恨矣”(《鎭遠府志》)--鐵溪景區,另外還有神秘幽邃,山勢險峻,河穀深切,森林密布,人跡罕至,野趣神韻堪與湖北神農架相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高過河(龍江河),以及保持明清風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古城垣,古泉井等省、縣級文物古迹160余處,古民宅33座,古碼頭12個,古巷道8條,古驛道5條,觀賞價值與科考價值俱高。其建築風格爲青磚黛瓦,高封火牆,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曆史遺迹,泣訴著千年古鎭的滄桑。鎭遠城四面環山,中間夾水。城東有臨江壁立的中河山與“岩繞箭峭”的筆岫山;城南有高入天際的龍頭山和俯歐江城的吉祥山,五老山;城西有風姿綽約的西秀山與“雙峯圓聳”的平冒山;城北有“蒼潤如屏”的石屏山和穿雲破霧的天樞山。城內氵舞陽河碧水如詩自西向東呈“S”型蜿蜒貫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兩城”;“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衛”,山水城渾然一體倒影成畫,天人合一的獨特的太極圖古城石屏巨鎭風貌古樸典雅,被中外遊客譽爲“東方威尼斯”,“完美的山水古城,難得的度假聖地”。此外,鎭遠還有衆多千奇百怪,千姿百態的溶洞兀峯,奇石奇景荟萃,惹人迷醉。附近還有中國北侗族最大寨-報京侗寨(京檔洞)。
    鎭遠是一座“因軍而起”,“因商而興”,“以軍興商”的城市,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是英雄才俊一展抱負之地,是志士仁人大慰平生之所。鎭遠地處中原通往雲貴高原的咽喉要道上,山川險峻,爲西南邊塞的軍事,交通重鎭。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鎭遠自古以來就以“欲據滇楚,必占鎭遠”(《苗疆聞見錄》),“欲通雲貴,先守鎭遠”(明·鎭遠太守周瑛)的政治,軍事要地著稱于世,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曆史上曾經居家8萬,屯兵2.8萬。供奉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大“東方戰神”的四官殿(東方戰神廟,門票30元/人)以及雄偉絕壁石屏山上的苗疆古長城和古城垣建有的戰神廟,城牆,關,烽火臺,堡屯,炮臺等軍事體系堡壘等就是曆史的鑒證。遙想當年這裏的情景,兵家逐鹿,旌旗飄揚,是多麽激越,又是多麽壯懷。
    鎭遠曆史上是“商賈輻輳,貨物聚集”的西南水陸大都會,是貴州早期商業發展的標志,自古爲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陸要沖,也是京城及湘楚中原與西南邊陲滇黔以及安南,緬甸,暹羅,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禮物獻贈和信使往還的捷徑和必經之重要驛站,有“南方絲綢之路”要津之美稱。明清時期衍昇爲黔東地區政治,軍事,商業,文化中心,中央政府進軍東南亞必經之路,也曾是商業物資集散地。自從徽商,湖南中區文化滲透進來後,鹽船爭流,商賈如雲,曆史上形成的“八大會館”(江西會館(萬壽宮)、福建會館(天後宮)、兩湖會館、兩廣會館、四川會館、秦晉會館、江南會館、冀魯豫會館),“十二戲樓”(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完好),吸引了逐利而居的商人,由軍事重鎮演變爲商業都市,當年遠古的商業物流、船只航運、碼頭、海關稅收居貴州第四位,構成西南 “清明上河圖” 的繁榮景象,是充滿財氣的富庶之地,如今仍完整保留的江西會館,福建會館和府城大碼頭,禹門碼頭,沖子口碼頭,天後宮碼頭,上北門碼頭等可以說是這段繁盛曆史的見證。
    鎭遠是一座充滿崇尚山水,崇尚文明,崇尚文化,崇尚和諧精神基調的古城。形成了獨特的包容性文化,有“傳統文化迷宮”之稱。青龍洞留下的富有哲理的格言,對聯等可佐證。當時地方京劇,花燈戲,河燈,社火的繁榮,商業與軍事的格局合理,城外防禦軍事體系渾然天成,體現了“威鎭遠方軍事的強驽之首”而“雲南麗江之末”的軍事演變過程,充分發揮了雄霸黔東大門軍事堡壘和中國南絲綢之路作用。
    鎭遠是一個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漢族與侗族,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和睦相處,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閩粵文化、土著文化與城外文化的融匯,使鎭遠成爲多民族、多宗教、多社會的博物館,被稱爲“世界文化保護圈”。而今鎭遠人民仍保持著質樸,淳厚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鎭遠現今仍保存著幾百年前民風古樸,服飾依舊,寨寨有長號,戶戶吹嗩呐的尚寨鄉土家族部落以及“春節”,“三月三”侗族情人節,苗族三月爬坡節,吃姊妹飯節,“五月五”端午節(龍舟節),“四月八”苗族牛王節,“六月六”吃新節,“八月八”土家族嗩呐節,“九月九”苗家豐收節等民族傳統節日活動。其中源自明代的端陽龍舟文化節,以舞陽河爲賽場,極具盛況,久負盛名,充分展示出“歌舞地”(吳敬梓《儒林外史》語)的古樸絢麗風采。民間傳統活動的興盛,反映了鎭遠經濟文化的繁榮。
    鎭遠還是中國民族重工業的發祥地。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李鴻章,張之洞在“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股份制企業——青溪鐵廠,比武漢漢陽鐵廠還早三年,“天字第1號”鋼錠現仍存放在鎭遠。

    鎭遠古城曆史悠久,曆經千載滄桑,至今城址未變,古韻悠然。


    火車站附近有不少家庭旅館,為便於明天一早從這裏坐火車出發到貴陽,打算就在這裏下榻了。找到一家,無空調有單獨衛生間的單間40元一間,比我預想中便宜一些,於是就在這裏住下來了。
    原以為以鎭遠的旅遊名氣旅館可能較貴,後來發現這裏開旅館的太多了,除了火車站一帶,沿舞陽河兩岸的吊腳民居幾乎處處都是餐飲店和旅館,古城舞陽河畔的房間價格據說就貴多了。
    放下行囊,安頓好後,吃罷午餐,本來原計劃是遊完鎭遠再徒步去離鎭遠約39km的施秉的,但這一路追隨的連綿雨水使我放棄了這個計劃。回到鎭遠火車站買好了第二天到貴陽的火車票(5639次,綠皮車,票價:20.50元),票面顯示是01車,無座,難道這兒的綠皮車還這麼緊俏打擠嗎?

    14:00,開始向鎭遠古城前進。
    火車站廣場出來右邊一點是個十字路口,往左是去離此103km的凱裏方向;直行是過舞陽河大橋到舞陽河北岸的高過河,施秉,石阡方向,並可經北極宮,紫陽洞,天後宮(媽祖廟)等景點進入鎭遠古城;我走的是往右這條路,經西秀街,西門街,和平街,聯合街到新大橋過河進入鎭遠古城。



    火車站往西秀街方向旁邊就是鎭遠滊車站,同火車站一樣,都是古色古香帶有民族特色的建築。此刻,雨勢不減,密密灑下... ...



    鎭遠古城距離鎭遠火車站大約2km路程。街道不寬,沿途房屋聯排而建,很有特色,這邊也是鎭遠縣城所在地和商業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左邊這道古城牆就是當年鎭遠衛城保存至今的一段“古城垣”的一個城門,拱券石門,重檐歇山頂木結構的閣樓,青瓦朱漆,端莊秀雅,兩側各殘存一段古城垣。

【鎭遠古城垣】
    鎭遠古城垣位於鎭遠縣城舞陽鎭,分爲府城、衛城二城垣,“屏山爲城,氵舞水爲池,金湯之固,其無逾於斯乎”,號稱“南國苗疆的塞外長城”。兩城依山臨水,隔舞陽河相峙,地勢險要雄峻。
    府城垣雄踞舞陽河北岸,從天後宮碼頭西側向北,險要雄峻,順山勢築至石屏山上,沿山頭蜿蜒起伏向東直至舞陽河下遊岸邊絕頂止,形成天然屏障,全長3km。石屏山上城牆長2km,高5m,厚2.8m,沿北側砌成垛口,共有間隔一致的英垛口76個,每個垛口0.7m見方,上有2m寬可作人行道用。城牆中段有方形炮台一個,炮台西南50m爲城垣最高點。海拔688m處有士兵守宿指揮堡遺址一間,東西長9m,南北寬3m,占地27㎡。基石全爲長條細鑿青石壘砌,每邊中部均有長方形台階進入堡內。城牆全系正方青石細鑿砌築,凝結材料爲糯米石灰砂漿。經過600多年風雨侵蝕,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與城垣周圍石質各異。據考證,砌築城垣所用石料,全從山下采集,鑿成料石,然後一塊一塊運上山,整個工程之浩大,令人歎爲觀止。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鎭遠知府程節在《新樓三永記》中記述:“鎭遠府治枕山襟河,河崖一街而已矣,嘉靖辛亥(1551年)仲春……首議建城。……越明年壬子(1552年)孟春,永安渡樓城門成,題曰‘永安通濟’。……仲秋木家灣(今民主街東段)城成,四十有五丈,門成樓成,自趾及巅五丈有奇。守望亭成,影壁成,街道成,東門丈西八丈,題曰‘永定通衢’。又孟冬而沙灣渡(今老大橋下邊)樓成,題曰‘永固通津’”。乾隆《鎭遠府志·城池》載:知府程節於治西木家灣跨江據崖秋城四十五丈,高一丈五尺,直至石屏山,高低不一,共垛口七十有六,城樓一。”另載:“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巡按馮奕捐銀六百兩,檄知府張守讓於木家灣城外築石一百二十丈。”“崇祯十五年(1642年),知府張宗炜,又於西門臨關礬上砌石爲臺,高丈許。後東西兩側關門傾頹。”“清康熙十年(1671年),知府張維堅重修。乾隆二年(1737年),於山上隘口分築城關。列建炮臺,共四百四十丈零。”府城垣的構築前後經曆二百余年。現石屏山頂有城牆長1.5km,局部被拆損,大部分基本完好。

    衛城垣南跨五老山,北臨舞陽河,周長九百二十丈(3.07km),高一丈三尺,寬八尺,設垛口一千八百七十二個,城門樓閣五座。據《鎭遠府志·城池》載:“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設衛,屬湖廣都司,築城五老山下。”清康熙年間,“衛城沿河低處多遭水患,今將舊城加寬爲堤,堤上建城垣高九尺;又塞兩北門洞,另建樓開門,可經承防水患。”
    清道光初年,在衛城上北門外護城堤西側40m處,城牆被洪水沖決一段,長約60m,於道光六年(1826年)修複。複修後牆高10m,厚3m。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重修護城堤碑記”載,城垣局部多次被洪水沖圯多次進行修複。
    貴州省政府1985年11月公布“鎭遠古城垣”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斑駁的城牆仿佛在訴說古城千年的滄桑。



    穿過城門洞,裏面靠舞陽河南岸是鎭遠衛城老街,古樸依舊,餐館旅館雲集,入夜金三角夜市開張,延續着從古至今的熱鬧繁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2-24 03:07 , Processed in 0.09342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