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um

[游记攻略] 2013 徒步貴州☀我在路上05(玉屏-鎭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風雨橋上觀氵舞水。



    玉屏風雨橋南橋頭。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從南橋頭的臨時鐵梯下到河邊,對岸就是北岸河濱路和“屏山公園”。



    南岸回看玉屏風雨橋。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細雨絲絲密密,灑在翠如碧玉的潕陽河中。





    獨釣氵舞陽河。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16 23:12 编辑

    南岸河濱路,柳樹垂蔭。河邊此刻是如此寧靜祥和,於入夜後它後邊水月庵街上的繁華與喧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河邊平臺,四根巨大的蕭笛石雕仰天矗立。玉屏蕭笛是玉屏的形象名片和傳統品牌。



【玉屏--中國蕭笛之鄉】
   玉屏是著名的“中國蕭笛之鄉”,“玉屏蕭笛”的原產地,1990年中國文化部授予玉屏“中國蕭笛之鄉”的稱號;2005年,“玉屏蕭笛製作工藝”被中國國務院列爲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被譽為“神蕭仙笛”的“玉屏蕭笛”,原名“平簫玉笛”,是中國著名民間兩種竹管樂器,它曆史悠久,品質優良,工藝精細,雕刻精美,音韻清越,美觀大方,位列“貴州三寶”(另兩個是仁懷縣茅台鎭“茅台酒”,大方縣“漆器”)。
   “玉屏蕭笛”源自古老的神話傳說,相傳早在公元一世紀時古玉屏的所在地五溪,就有蕭笛流傳。玉屏蕭笛始製於明萬曆年間時玉屏平溪,故稱“平蕭”,清雍正年間,撤平溪衛建玉屏縣後,屏蕭隨着建制的演變稱為“玉屏蕭”。“玉屏笛”創製於清雍正五年,製蕭的鄭家在製作蕭的基礎上試製成功笛子,以玉屏之玉為名,故稱“玉笛”,與蕭配對,合稱“屏蕭玉笛”。在中國樂器中獨樹一幟。
   “玉屏蕭笛”,雅俗共賞。明,清兩朝被列爲貢品,深受皇室垂青。而在民間,知音、朋友之間往往將它作爲珍品互贈。玉屏箫笛上雕刻的龍鳳圖案,據說就是取材于蕭史弄玉吹箫引鳳的愛情神話故事。
   玉屏箫笛多以雌雄配對,雄的略粗,雌的稍細。吹奏起來雄蕭音質渾厚洪亮;雌箫音色圓潤含蓄而隽永。雌雄合奏,好似一對情侶在對唱,情趣昂然,故又有“神蕭仙笛”之美稱。玉屏蕭笛,是民族樂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發展融合的結晶。玉屏蕭笛用當地特有的長在陰山溪旁少見陽光的小水竹製作,竹節長而均勻,管壁肉厚持堅,不易破裂,不易蟲蛀。要經過制坯,雕刻,成品三個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品種由一蕭一笛,已發展爲七蕭十二笛一百多個花色品種,也是精美的手工藝品。
    “玉屏簫笛”作為民族樂器,具有獨奏,伴奏和合奏功能,在音樂,戲劇,曲藝中廣泛運用。蕭的音質清悠雅致,潤氣回腸;玉笛音質清純華麗。蕭笛音質純正,音色圓潤,尤其是橢圓形扁蕭,音色更佳,爲蕭中上乘。玉屏蕭笛的傳統雕刻頗具特色。鳳翥龍翔,栩栩如生;山水花鳥,清新迷人;草纂隸楷,流暢古雅。


    旁邊的休閑風雨亭內,一對玉屏侗家夫婦正在對吹着“屏簫玉笛”,蕭聲悠遠,婉約細膩。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順路往東前行一點,就是“黔東門户”的石質大牌坊。
    玉屏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部與湖南省西部接壤,是中國中南地區進入西南地區的咽喉,素有“黔東門戶”,“黔東明珠”,“黔楚襟喉”之稱,自古就是兵家重地。




    牌坊下,是個小平臺,牌坊臨街一面,則寫着“蕭笛之鄉”。



    牌坊後面是“中華路”,直貫市區到達“鐘鼓樓”,中間和人民路相交,和“文水路”一樣是玉屏縣城主要的縱干道。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2012年05月,玉屏縣以立足建設“中國箫笛名城”和“銅仁次中心”的城市定位,全面啓動了“11766工程”,打響城市建設的一次攻堅戰。工程項目包括:一個茅坪新區;一個屏山公園;箫笛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城市規劃館、檔案館、體育館、殡儀館七個館;市政廣場、鼓樓廣場、火車站廣場、蔣家田農貿市場(含地下停車場)、中華路停車場、平江路停車場六個場;箫笛大道、人民路、中山路、文水路、紅花路、平江路六條路進行亮化,立面改造,安裝挑檐,製作寶頂,空調套等。同時實施房屋立面改造和道路,廣告牌匾規範及美化、綠化、淨化、亮化工作。經過去年的建設,現在的玉屏縣城房屋立面整潔靚麗,燈光亮化霓虹閃爍,廣告牌匾協調規範,綠化景觀生機盎然,縣城環境的確不錯。





    雨間或停了。中華路的盡頭,是一條很窄很舊的老街道,路盡頭部就是玉屏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鐘鼓樓”。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要說玉屏並未直接與重慶接壤,但有意思的是玉屏大街小巷上重慶的痕跡卻非常濃厚,好多餐館都打着“重慶火鍋”,“重慶XX魚”的招牌,好些其它店鋪也有重慶的名字,相反與之接壤的湖南湘西的痕跡卻没那麼明顯,不知何因。



    前方就是“鐘鼓樓”,奇怪的是這個“鐘鼓樓”卻不是侗家那個典型的“鐘鼓樓”。
【玉屏鐘鼓樓】
   “玉屏鐘鼓樓”又名“譙樓”,“南明樓”,位於玉屏侗族自治縣縣城南中心十字街北偏西23°,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古建築,是侗漢各族人民藝術的結晶。鐘鼓樓始建於明永樂(1403-1424)年間,迄今六百來年,曆盡滄桑。清乾隆元年(1736年)朽塌,乾隆九年(1744年)重修;清同治三年十二月(1865年01月)毁於兵火;清光緒三年(1877年)再造。公元1972年遭拆毁。現樓是重新修複的,於1985年10月興工,1987年09月竣工。它是侗族地區的標志性建築。
   “鐘鼓樓”高21.4m,共3層,建築面積278㎡。底層成十字形,向四方延伸爲東,南,西,北四條大街。鐘鼓樓重檐翹角,二十八柱落地,綠色琉璃瓦屋面,赤褐油漆壁,柱,青石地坪,五角攢尖頂。鍾鼓樓底層頂棚有“龍鳳藻井”,二、三樓角撐爲“八仙”,底樓角撐爲“獅子”,每層外部塑翼角四只,均系龍鳳,鳌魚形象。各層翹角尾部懸吊銅鈴,風吹即發出悅耳之聲。樓內門窗,圍欄,挑枋,照面和扶手,都雕有龍鳳花鳥等圖案,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登上三樓,極目四望,巍巍崇山,滔滔舞水,交相輝映,玉屏侗鄉的秀麗景色盡收眼底。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第五師長征途經玉屏時,曾在此樓向各族群衆宣傳長征宗旨。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鐘鼓樓後邊是一個很大的廣場--“鐘鼓樓廣場”,這個在“11766工程”中興建的廣場就是一塊很大的平壩,無甚特色。下面是商鋪,廣場後面就是城南大道及湘黔鐵路。廣場周邊仍在建設之中。
    廣場側邊立有一個玉女吹笛的“屏蕭玉笛”雕塑,,處處體現着這個“蕭笛之鄉”的特征。




    鐘鼓樓旁邊的古街道卻很有特色,這才是玉屏曆史和文化的眞正所在。
    資料上說這附近還有古城牆,可惜我怎麼也没有找到,問玉屏當地人卻連他們也不知道,甚至連城中的“印山書院”,“七眼橋”等曆史遺蹟也不清楚。

   明洪武二十二年(1390年),修築平溪衛城,城呈正方形。東抵文水河,南倚南門坡,西迄紫氣山,北臨舞陽河。城牆長4522m,高6.7m。現尚存北面城牆及北門--“拱宸門”,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隨着玉屏的建設開發,這附近的古街道似已納入了拆遷範圍,不知還能留存多久,它們的命運也許即將和古城牆一樣,慢慢被人遺忘了。
    鐘鼓樓下,南大街已經成了廣場而没有了;北大街就是我從中華路過來這條街;西大街就是昨晚那條幽暗燈光,很有古意的街道。白天的西大街,依然行人不多,清冷安靜。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3: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順着西大街對面的東大街(解放路)朝前走,街道南側也有聯排的侗家古舊木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2-24 03:44 , Processed in 0.08279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