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 15: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道家思想过分注重对战略的研究,而忽视了细小的战术方面的积累与总结。道家思想虽然被认为是后来兵家、法家等的渊源,可是,其本身并不能用来指导具体的战争和社会治理。从战略的高度上来讲,道家思想无疑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预见事物的复杂性,可以避免任何不必要的轻举妄动,将损失降低到最低;可是,如果谈到如何具体作战,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各行各业,就缺乏细节上的技术指导了。
发表于 2016-7-1 15: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道家思想与商业文化从战略层面到操作层面的完美结合,也许当首推范蠡所著的《陶朱公致富奇书》。只可惜,秦始皇仅仅是出于对商人父亲吕不韦的憎恨与厌恶,就下了对商人最严厉不过的禁令,所有和商业有关的书籍也都被一把火烧光。在我们想象中,《陶朱公致富奇书》一定是和《孙子兵法》、《韩非子》一样的一部划时代的煌煌巨著。这样一部书而没有能够流传下来,对中华商业文化,是一个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发表于 2016-7-1 15: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关注的对象都是“人”,只是着眼点有所不同。老子所看到的,是生命的尊严,生命的自由的价值,是对人的身体各种自然欲望的肯定,所突出的是人作为人的本性一面;而孔子所看到的,是生命的另一面,是作为人这个独特的群体,对自然的抗争。于是强调人的社会性一面,强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群体力量。
发表于 2016-7-1 15: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而商业文化,说到底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性的文化。商人必须作为一个群体,与社会的各个层面发生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经营,获取利润的最大值。于是在这一基本点上,商业文化开始向儒家思想靠拢,而开始和道家思想背道而驰。并且,随着社会组织化的越来越高度发展,越来越偏离道家文化。
发表于 2016-7-1 15: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法家思想是继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之后,对商业文化影响力最为巨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学术流派。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等人,继承道家思想,却又在道家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尤其韩、李二人的老师荀子,虽然被公认为是儒家思想,但他和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学说针锋相对,提出了“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这一观点,最终成为法家思想对人性进行约束和管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因为,如果相信人性是善良的,那么,只要对人性中的好的一面加以引导,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社会就会呈现出一派和平繁荣,没有任何的犯罪,没有任何的动乱,这正是理想主义的一个“乌托邦”,一个中国式的“世外桃源”;而如果相信人性是邪恶的,丑陋的,那么,如果不加以强硬的管理,不加以约束,则社会就会泛滥成灾,人们就会陷入物质欲望的永无休止的追逐中。于是,就必须有一套严刑峻法,使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必须遵守的规范,而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
发表于 2016-7-1 15: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事实上,“人性善”与“人性恶”两种学说,正代表了从周代建立政权以来的两条基本的治理天下思路:一是“礼”,二是“刑”。
对此,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明确指出:“西周封建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礼和刑。礼包括仪文、礼节、举止行为的规定,以及社会习俗所构成的不成文法。它的应用范围只限贵族,或称为君子(它的字面含义是君王之子,像君王那样举止的人,有文化教养的人)。刑即刑罚,它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即‘庶人’,或称‘小人’(琐小的人)。《礼记》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说明了这两项原则的不同应用范围。”
发表于 2016-7-1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从韩非子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法家思想其实是对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的一个改造;抛弃了儒家思想的理想主义,而在老子的理性主义基础上,又加入了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切实可行的手段。
所以,在当时的列国争雄形势下,秦国能够最后胜出,除了其在经济、军事上的强大,在对国家的控制管理上,秦国采纳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制定了一套严格而完善的政治制度,通过国家机器这个高效率、高转速的组织,完成了对社会上各种资源的最优化组合,最终以其合理性、先进性,而取得了对其他国家的优势,最终一统华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发表于 2016-7-1 15: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中国人有一个很奇怪的思维方式,自古以来,始终认为自己是处在天下的“中心”。这一思维,不管长江流域文化,还是黄河流域文化,都未能突破。而所以会造成这一局限,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作为“中央之国”的子民,在思维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因循守旧。也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的历史太过悠久的关系。中国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过去这件事情,是怎么做的?似乎古人永远比我们今天的人们更有说服力。一件事情,如果在历史上找不出来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模式,那对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对大部分的中国人而言,不管世事沧桑,如何变幻,都会有一种“历史重演”的感觉。这样的思想和感受,为中国人所独有,也造就了中国人的保守和裹足不前。
发表于 2016-7-1 15: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这是法家思想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以实践法家思想为主的一大批才俊之士,可以说走到哪里,哪里就掀起一股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潮:管仲在齐国,李悝在魏国,吴起在西河,商鞅在秦国……可以说,法家思想不但给中国历史造成了震撼,成为几千年来一直影响中国社会的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而且,其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自从法家思想出现以后,“改革进取”的呐喊声,几千年来,从来没有在我们的耳边消逝过。
改革进取,同样给中国的商业文化和无数的中国商人,带来了崭新的精神面貌:扫除了以道家思想作为依归的商业文化的柔性、阴性、隐性,取而代之的是新兴起的刚性、阳性、显性,使得商业文化真正成为阳光下的文化,商人成为阳光下的职业;涤荡了中国商人的消极、逃避、出世的思想,取而代之以积极、负责、入世的思想;扬弃了中国商人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维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大胆创新,不断超越的思维模式。
发表于 2016-7-1 15: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作为“重商主义”的创始人,管仲自己本人就是商人出身,因此,对于商人这个群体,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他在《管子》一书中明确指出,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为什么?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为什么?也是因为追求打渔的利益。所以说,人有“好利恶害”或曰“就利避害”的本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4-6 18:43 , Processed in 0.09120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