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um

[游记攻略] 2013 徒步貴州☀我在路上06(鎭遠-貴陽-遵義)(寫作中...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7: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和甲秀樓一樣,翠薇園不要門票,只需在門口登記姓名及身份證號碼即可入內參觀。



淨度招堤舊接茆,地偏應不近塵囂。
山腰倒接城邊路,水口斜通閣外橋。
深院落花無客掃,空門掩日有誰敲。
忘懷好接蓮花社,分付山僧早見招。

                                                                ----明·王訓《南庵》




    隔水樵漁亦幾家?緣岡石路入溪斜。
  鬆林晚映千峯雨,楓葉秋連萬樹霞。
  漸覺形骸逃物外,未妨遊樂在天涯。
  頻來不用勞僧榻,已僭汀鷗一席沙。
 
   斜日江波動客衣,水南深竹見岩扉。

  漁人收網舟初集,野老忘機坐未歸。
  漸覺雲間棲翼亂,愁看天北暮雲飛。
  年年歲晚長爲客,閑殺西湖舊釣磯。

                                                              ----明·王守仁(王陽明)《南庵次韻二首》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7: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翠微園依山臨水而建,舒展飄逸,楹聯滿垂。它是以山門,拱南閣,大士殿為中軸線掘山築臺,逐層上昇,兩側以通廊假山相連的古建築羣。漫步園中,能深深地體驗到翠微園的幽、雅、雄、樸,樂在其中,醉在其中。
    由山門正門拾級而上,就達翠薇園的主體建築--“拱南閣”。

【拱南閣(觀音寺)】
    拱南閣是貴陽市目前發現的唯一未經改造或重建的明代建築。它始建於明永曆十年(1655年),保存至今,已有358年的曆史。拱南閣高19.7m,重簷歇山頂,白牆青柱,飛檐翹角,金匾高懸,畫棟雕欄,十分壯觀,其造型於敦樸中見生動。1990年貴陽市政府在重新維修時,保留了刻有“永曆乙未年孟秋月吉旦火器營都督同知高恩建”的脊桁原件。
   
拱南閣顯露了其創建人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孫可望的叛逆嘴臉和殘暴行徑,也記錄了南明王朝的一段辛酸史。該“建築是一部寫在石頭上的曆史”。




    拱南閣東是“澹花空翠園”,有花牆,洞門,長廊,水榭,樓閣,是典型的江南庭園。園內修竹婆娑,長廊花牆四圍,奇石臨門,有2億多年前的恐龍化石和海百合化石。端莊秀麗的“翠微閣(觀音閣)”就玉立其中。“澹花空翠園”以西有一座小亭就是“桂舫亭”,合成一派精致的江南園林風光。



【翠微閣】
    翠微閣臨水而建,為一兩層木樓,“半邊山樓,半邊江樓”聯悠悠如飛鷺展翅。因地處碧流瑩澈,岩木薈木的鼇磯灣,原來為名人學士詠吟之所。1993年,這裏被辟作康有為弟子,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大師,貴陽人肖嫻女士的書法作品陳列館。
    翠微閣爲觀音寺中著名建築,前臨南明河,後枕小山,老樹交陰,風景清幽,爲貴陽遊覽勝地。汪炳璈題翠微閣聯:“半面山樓,半面江樓,書畫舫容我掀髯大笑,邀幾個赤松、黃石、白猿來,一評今古;數聲樵笛,數聲漁笛,翠微天盡它拍手高歌,聽不眞渌水、明月、清風引,萬象空蒙。”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7: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翠微閣北面下邊有蜿蜒的曲折水上廻廊,連通山門。廻廊下是假山水池,睡蓮綠葉覆蓋,池水豔綠幽幽。炎炎夏日,坐此泡上一杯貴州毛尖茶,望著如畫的景物,將會非常惬意。
    據說晚上這裏的夜景極佳,華燈初放,流光溢彩,如幻如夢,眞是天上人間。






    拱南閣西爲“龍門書院”,院內環境幽靜,綠樹成蔭。
【龍門書院】
    “龍門書院”又名“劉公祠”。在清代康熙四十一年,劉蔭樞來到貴州任巡撫,先後兩次共在任十三年,因“政績卓著”吏民謳歌,故建祠以祀之。
    書
院西北角有一亭,亭子旁有小池,池中有睡蓮。沿小路穿假山石洞,可達山門。坐亭上,甲秀樓、望月臺、南明河、浮玉橋、高樓大廈盡收眼底,仿佛置身畫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7: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16:10,天空依然陰沉。從“翠薇園”出來,上浮玉橋,就來到了“甲秀樓”前。



【甲秀樓】
    甲秀樓位於貴陽市城南南明区西湖路旁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鼇磯石,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鼇)爲基而建。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是當時貴州巡撫江東之,巡按應朝卿於此築堤聯結南岸,並建一樓以培風水創建,有“浮玉橋”銜接兩岸。樓之取名“甲秀”,是望貴州“科甲挺秀”,“人文秀天下”,“風景甲於黔中”。經後任貴州巡撫的郭子章等的努力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建成(自此以後,貴陽果然出了許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詩書畫三絕”聞名于世的楊世友,清代的兩個狀元:文狀元趙以炯和武狀元曹維城)。後樓於天啓元年(1621年)焚毀,總督朱燮元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撫田雯重建,並恢复原名並將“江公堤”橋題名“浮玉”。現存建築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文革期間,樓危亭毁,1981年又維修一新。
    甲秀樓上下三層,四角臨空,白石爲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2.9m。為三簷四角攢尖頂木結構閣樓,飛甍翹檐,紅欞雕窗,底層石牆,四周用十二根白棉石柱托簷,環護以白色雕花石欄,翹然挺立,煙窗水嶼,如在畫中。另配樓臺和下水月臺,巍然屹立河中,雄偉而壯觀。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爲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後遭拆除,1981年又重建。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成為清代“貴陽八景”之一的“鼇磯浮玉”。
    甲秀樓從古到今經曆了六次大規模的修葺,曆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是貴陽曆史的見證,是貴陽人傑地靈的象征,是貴陽山水與文化的精華。猶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漢的黃鶴樓,成都的望江樓,昆明的大觀樓一樣,甲秀樓是貴陽的市徽和標志。 2006年05月25日,甲秀樓作爲明代古建築,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甲秀樓建樓以前,王陽明的再傳弟子馬廷錫曾在此建“棲雲亭”講學傳道。樓開始興建時,先在河道沙中一形狀像鼇的巨石上壘臺作“奮鼇狀”名“鼇頭磯”,再於臺上建閣。1981重修中,發現樓閣底層石牆中嵌有詩碑,後有8塊詩复嵌於底層樓壁。甲秀樓前原豎有鐵柱二根,一爲雍正四年(1726年)雲貴總督鄂樂泰鎮壓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鑄鐵柱標榜功績;二爲嘉慶二年(1797年)雲貴總督勒保鎮壓興義布依族王囊仙起義,收聚兵器所鑄,兩柱皆有銘文。二根鐵柱1949年後被拆除,現存貴州省博物館。

    “甲秀樓”自2010年01月01日起白天免費開放,但晚上就是商人的茶樓,需要消費進入了(門票4元/人,消費另算)。




    樓額“甲秀樓”三字,系清宣統年間謝石琴所書,文革期間散失。後尋回刻有“秀”,“樓”二字的兩塊,另外根據過去照片,配寫“甲”字,按原式樣懸挂樓頂層外面。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7: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18 17:19 编辑

    甲秀樓建成之後,貴陽文風愈盛,甲秀樓附近的南明河畔,更是文人騷客聚集之處,高人雅士題詠甚多。現樓內古代眞蹟石刻,木皿,名家書畫作品收藏中,清代貴陽翰林劉玉山所撰206字長朕爲一絕,比號稱天下第一長聯的昆明孫髯翕大觀樓長聯還多26個字,懸掛於樓底層外側,為中國名勝三大長聯(雲南昆明的大觀樓長聯,貴州貴陽的甲秀樓長聯,四川成都的望江樓長聯)之一。
【甲秀樓長聯的變遷】
    貴陽甲秀樓長聯第一次公開發表,是民國四年(1915年)01月24日,刊載於《貴州公報》(貴陽出版的一種日報)第2張第2頁“文苑”欄內,題為《甲秀樓楹聯》,署名為“我眞氏劉蘊良稿”。文中除括號內作者自注外,上下聯各103字,共206字。長聯仿孫髯翁昆明大觀樓聯語,但多26字。
    長聯作者劉蘊良,字玉山,别號我眞氏,清末民初貴陽人,原籍普定(今安順),後遷居貴陽。清同治十年(1871年)進士,改庶吉氏,散倌出任雲南昭通府恩安縣(今昭通)知縣,著有《壺隱齋聯語類編》,未刊,長聯發表時他尚在世。劉蘊良好作楹語,貴陽的古蹟名勝如東山,陽明祠,夢草祠,雪涯洞等,他都題寫有楹聯,但唯獨這首長聯膾炙人口,為人傳誦。
    長聯第二次公開發表,是民國十二年(1923年)刊登在向知方(向義)所輯的《貴山聯語》一書上。
    向知方先生是貴州著名的楹聯研究學者,他對長聯必然經過精選和匯總才輯錄的。將《貴山聯語》和《貴州公報》相比較,長聯變化很大,刪去了多餘的,繁瑣的字,詞以及生僻難懂的典故,上下聯各減少16字,全文變為174字,長聯顯得精煉了。
    1986年10月由貴州著名書法家王萼華先生所書,現懸掛於甲秀樓底層大門兩側的長聯,均以《貴山聯語》中長聯為本。
    1936年長聯抄稿,李獨清先生提供,發表於1981年《貴陽文物》創刊號上李獨清《關於甲秀樓長聯的建議》一文中。
    甲秀樓長聯從問世到完善曆經七十多年。它傾注了原作者劉蘊良和眾多曆史,文學,楹聯,書法學者的心血,終究成為氣勢恢宏,蘊意深邃,可唱可詠的蒼涼感喟楹聯上乘之作。長聯以高雅的文學內涵對中國河山進行贊美,對貴州曆史進行了概括,是地方民族文化的瑰寶。
   


   “五百年穩占鳌磯,獨撐天宇。讓我一層更上,眼界拓開。看東枕衡湘,西襟滇詔,南屏粵嶠,北帶巴夔,迢遞關河。喜雄跨兩遊,支持岩疆半壁。恰好馬撒碉隳,烏蒙箐掃,艱難締造,裝點成錦繡湖山。漫雲築國偏荒,難與神州爭勝概。”
   “數千仞高陵牛渡,永鎭邊隅。問誰雙柱重鐫,頹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漢置牂牁,唐靖苴蘭,宋封羅甸,淒迷風雨。歎名流幾輩,留得舊蹟千秋。對此雲送螺峯,霞餐象嶺,緩步登臨,領略些畫閣煙景。恍覺蓬州咫尺,招邀仙侶話遊蹤。”

                                                                                         清貴陽劉蘊良玉山撰
   公元一九八六年十月貴陽王萼華書



    沿樓側木製樓梯登上甲秀樓,樓內現在是一些旅遊工藝紀念品銷售部,也有一些文物,匾額陳設。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7: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登樓遠眺,四周景致,曆曆在目,臨風懷古,思緒悠悠... ...
    遠觀黔靈橫黛,蒼翠逶迤;近觀城郊氣象,煙窗水嶼,生機勃勃,獨具特色,如在畫中。
    入夜,華燈齊明,樓橋亭臺映現水中,恍恍漾漾,將給人以“鏡中景,水中樓”的朦胧感覺,恍若仙境。

    東邊:南明河水蜿蜒而去,“水月臺”上,現在被一家露天茶館獨占。




    南邊:“翠薇園”飛簷翹角,遊人不絕。



    西邊:大南門高樓林立,都市繁華,彷佛穿越時空,身在曆史,眼睛在現代。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7: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甲秀樓是貴陽鬧市中一處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區內古色古香,景區外高樓林立。入夜後燈火輝煌,與水色交相輝映;人影晃動散聚樓橋;遊艇飄蕩波心。成爲曆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聚焦點,在現代文明中閃爍著曆史的光芒,昂揚著“秀甲天下”的精神風貌。



    北邊:“浮玉橋”如白龍臥波,穿過樓下,貫通兩岸。橋上有“涵碧亭”,橋下原有“涵碧潭”,“水月臺”,與橋南“翠微園”遙相呼應。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7: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從甲秀樓下來,漫步浮玉橋,16:30,來到“涵碧亭”。
   “涵碧亭”建在“浮玉橋”橋頭,橋下水流循環。亭柱镌清鹹豐年間貴陽知府汪炳嗷的聯語:
銀汗俘空星過水,玉江拖雨雁橫秋;
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蓮瓣裏行。

    從遠處眺望,半圓形的浮玉橋孔與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剛好是個正圓,橋、亭、樓的影子一齊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給人以“鏡中景,水中樓”的朦胧感覺。
    清晨和傍晚,當人從橋上悠然走過,從遠處觀看,仿佛是在水上行走,詩人把這種感受寫成了這樣一幅楹聯,點出了它的神韻。

    原亭在文革期間慘遭拆除,現在這個小巧玲瓏的亭子是1981年重建的。



   “浮玉橋”頭,就是“城南勝蹟”的牌坊。
    牌坊前後有8個石獅子,它們不是通常見到的坐獅或臥獅,而是從高處俯衝下來的雄獅。在貴州的古建築中,經常可以看見這樣的下山獅,顯得虎虎生氣,好不威風,這也是貴州山地文化的一種體現。
    和濱河路上的清靜無人不同,浮玉橋,甲秀樓,翠薇園上都是遊人不絕,但大多都是隨旅遊團乘車而來,所以他們的足蹟也僅限於此。




    沿浮玉橋下東北邊的濱河路漫步,這裏據說是觀賞甲秀樓景區的最佳位置。
    河畔小道,微風吹拂,垂柳依依,遊人依然寥寥無幾,非常清幽愜意... ...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7: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浮玉橋】
    “浮玉橋”先稱“江公堤”,後改“浮玉橋”,建成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原有九孔,長100餘米,是貴陽城區最長的橋,像一條玉帶浮在水上,因而名爲“浮玉橋”,爲“貴陽八景”之“鳌磯浮玉”。橋西側原有沙洲叫“芳杜洲”,洲上綠草茵茵,花木繽紛。月朗星稀時,橋與沙洲相映成趣,名“九眼照沙洲”。橋下原有“涵碧潭”,是南明河水流到這裏形成的一個大漩渦回水潭。1949年後修濱河路時九孔石拱橋被填埋了兩孔在公路下,築壩攔水後,“涵碧潭”消失,“芳杜洲”也沒於水底。現橋為七孔,長92m。
    浮玉橋
的橋面並不是平面的,而是有一個起伏,像一條浮在水上的玉帶。建築家在此煞費苦心,因兩岸地勢高低不同,于是在對岸建起一個大拱,形成一條曲線,增加了橋梁造型的美感。
   
在中國的風景橋中,浮玉橋是非常有名的,它與杭州蘇堤上的“六橋煙雨”,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以及北京頤和園的“玉帶橋”可以媲美。




    “每春波搖綠,秋沚澄清,岸柳乍垂,芽芹正拿,覽漁舟之泛泛,洗盃斝以臨流,誰謂黔中無佳山冰哉?!”
                                                                                       ------田雯·《黔書》



清風待客,明月留人



山色湖光盃在手  雲開天遠月當心
                                                                        ----楊儀卿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7: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16:50,陰沉的天空終於曬下雨滴,不久雨勢加大,地面濕透。風雨中的甲秀樓更加靈秀嫵媚,婉約動人... ...
    雖然已經來到了離梵淨山518km之外的貴陽,但這從08月13號在永義鄉就開始和我糾纏不休的雨水,一路相隨,竟然也追到了這兒。



明河清淺水悠悠,新築沙堤接遠洲。
秀出三獅連鳳翼,雄跨雙駿據鳌頭。
漁郎磯曲桃花浪,丞相祠前據壑舟。
此日臨淵何所限?擎天砥柱在中流。

                                                             ------明·江東之《甲秀樓》



煙雨樓臺山寺外    畫圖城郭水中天
                                                                         ----汪筱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11-25 08:51 , Processed in 0.08695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