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干脆面

灌水太多!水牛都遭不住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9 20: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第二项规则: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这个规则是给儿童建立与他人的界限。规则的后面一句很重要。家长往往都很注重孩子是否拿了别人的东西,而忽略让儿童拥有“我的”。对一岁多的儿童来说,这个世界的东西都是我的:妈妈是我的,我看得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我的,只有当儿童开始说不的时候,自我意识开始了。这个时候的儿童仅仅是从物质开始的。
发表于 2011-11-19 20: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先要给孩子说:“这是你的”。很长一段时间后,儿童已很好区分你、我、他的时候,再给孩子说:“这是你的。这是我的,这是他的。”当这个概念很清晰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重复地问孩子:“这是你的吗?”不是你的东西就一定是别人的,不管他是谁的,所以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样让孩子学会区分“你的”、“我的”,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最早的我的、你的概念的区分,它是未来成人后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基础。
发表于 2011-11-19 20: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儿童之家里,老师们总是重复地在说这样的问题:“这是你的吗?不是你的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你想分享,你必须征求这个东西主人的同意。”这个过程就使儿童学会了正确地看待被拒绝和被接纳这个过程。当儿童发现“我的”物品可以任由支配的时候,“占有的敏感期”将来临。儿童开始强烈的支配的“我的”所属物,并享受着这种快乐。

发表于 2011-11-19 20: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可是不管是在早教还是在儿童之家,我都能发现家长代替儿童支配所属物。如:叫孩子把×××分享给谁谁谁。如:孩子自己交换了玩具,家长感觉价值不等,强烈要求老师帮助换回来。这样的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儿童的心理疆界。
发表于 2011-11-19 20: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第三项规则:请归位(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所有的家长都说,这项规则在家里最难实施。这条规则是为儿童思维的秩序化。这个规则让孩子学会了照顾环境,学会了在环境中条理化,学会了走向社会后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的尊重和这个人本身的教养。
发表于 2011-11-19 20: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我走进家庭家访的时候,实际上发现大多数家庭没有归位的习惯。家长不归位,但却要求孩子归位,这本来就违背了规则的本意。有些家庭则是物品存放的位置不定,今天放这里,明天放那里,导致儿童无法归位。
我曾经在晚上带过一些儿童之家的孩子去奶茶店,在离开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性把坐过的椅子归位。外面的人总是这样说:“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有修养呢?”实际上,对于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条规则对环境中的全体人来说都是合适和有益的。




发表于 2011-11-19 20: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第四项规则:请等待(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在现实的生活中,资源往往是有限的,是属于所有人的。所以,每个人都要面临着当别人拿到的时候你就失去了机会,你必须等待,包括恋爱。这条规则是限于公众场合和集体生活的。
发表于 2011-11-19 2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儿童之家,差不多200种教具,每种只有一份,别人拿了你就等待,你拿了别人就等待。上厕所、洗手、刷牙、洗脸、荡秋千等等,都是需要等待的。这条规则保证儿童在这样的生活中逐渐学会如何生活的。这便是平等。
如果等待的权利放在老师的手里,由老师决定谁先玩儿五分钟,谁后玩儿五分钟,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孩子们必须仰视老师,等待老师的决定,心态也就变
发表于 2011-11-19 20: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第五项规则:不可以打扰别人。
当别人在工作时;当别人需要安静时;当别人在独处时;当别人在观察时;当别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当别人不希望被打扰时…… 都不可以打扰别人。这条规则是保障个人空间的
发表于 2011-11-19 2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我们要说的是,现在打扰别人的是家长,而非孩子。因为,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习惯在面对孩子时长时间使用语言。不管这句话有没有用,说了再算。往往,家长打断了儿童的思维、观察、专注、独处、心理活动。在儿童之家里,哪怕是儿童受伤了(轻伤),老师也不可以打扰儿童完成心理活动。意思是说,老师必须等待儿童的情绪完全流淌之后,再处理伤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4-6 07:28 , Processed in 0.30512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