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干脆面 于 2021-9-14 21:37 编辑
为了确实落实治理工作,按照《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 212-2010),结合工程所在周围的环境、渗漏水水源及变化规律、渗漏水发生的部位、渗漏水的现状及影响范围,对原有地下工程渗漏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结果为共有三种形式的渗漏现象:A.无明显裂缝的大面积渗漏,B.孔洞渗漏,C.管道根部渗漏;渗漏部位无施工缝、无变形缝。
根据现场调查确定的渗漏部位、渗漏现象,本工程渗漏治理技术措施如下:
针对无明显裂缝的大面积渗漏及管道根部渗漏采取钻孔注浆、快速封堵、设置刚性防水层;
针对孔洞渗漏采取埋管(嘴)注浆、快速封堵、设置刚性防水层。
1a.钻孔注浆: 注浆孔垂直深度为混凝土结构厚度的1/3~1/2,孔间距300~500mm,孔径不大于20mm,斜孔倾角θ宜为45°~60°。按照行业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JC/T986-2018),采用产品“水泥基灌浆材料 Ⅲ A60 JC/T986-2018”,要求粒径(4.75mm方孔筛筛余)≤2.0%,其他物理性能与试验方法应满足《水泥基灌浆材料》(JC/T986-2018)。
1b.埋管(嘴)注浆: 由于本工程实查孔洞直径大于50mm,采用埋管(嘴)注浆止水。注浆管(嘴)应使用硬质金属管或塑料管,并宜配置阀门,管径应符合引水卸压及注浆设备的要求。按照行业标准《水泥-水玻璃灌浆材料》(JC/T2536-2019),采用产品“JC/T2536-2019 CS P”,其物理性能与试验方法应满足《水泥-水玻璃灌浆材料》(JC/T2536-2019)。注浆管(嘴)应埋置牢固并做好引水泄压处理; 待浆液固化并经检查无明水后,处理注浆嘴、封孔并清理基层。
2.快速封堵:按照行业规范《无机防水堵漏材料》(GB23440-2009)采用产品型号“FD-Ⅱ GB23440-2009”的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其他物理性能与试验方法应满足《无机防水堵漏材料》(GB23440-2009)第5章、第6章要求。
3.设置刚性防水层:采用1.0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两遍成型。要求各项性能指标与试验项目满足行业规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12)第6.1条要求。
本次地下工程渗漏治理需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并应避免结露。堵漏前,必须先引水泄压,以减少渗漏部位及周边部位的渗水压力。
施工全过程应符合《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 212-2010)的规定。
施工时若发现渗漏部位及渗漏现象有与前期现场调查结论不符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修改渗漏治理技术措施。
-----------------------------------------------------------------------------------------------------------------------------------------------------------------------------------
为了确实落实治理工作,按照《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 212-2010),结合工程所在周围的环境、渗漏水水源及变化规律、渗漏水发生的部位、渗漏水的现状及影响范围,对原有地下工程渗漏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结果为变形缝渗漏:变形缝内原有止水带被破坏,水流直接穿过止水带而发生渗漏。 根据现场调查确定的渗漏部位、渗漏现象,本工程渗漏治理技术措施如下:
针对变形缝渗漏采取钻孔注浆(必选)、安装止水带(必选)、嵌填密封(可选); 变形缝渗漏治理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止水,只有将渗漏水临时或永久止住,才能进行后续无水状态下的综合治理。 1.钻孔注浆: 由于变形缝内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防水失效,采取绕过中埋式止水带翼缘钻斜孔至变形缝中注浆堵漏的方式,孔间距300~500mm,孔径不大于20mm,斜孔倾角θ宜为45°。按照行业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JC/T986-2018),采用产品“水泥基灌浆材料 Ⅲ A60JC/T986-2018”,要求粒径(4.75mm方孔筛筛余)≤2.0%,其他物理性能与试验方法应满足《水泥基灌浆材料》(JC/T986-2018)。 2.安装止水带:变形缝止水后在其背水面设置变形密封止水系统(由内置式密封止水带及配套胶黏剂组成),内置式密封止水带采用氯磺化聚乙烯树脂高分子片材,配套胶黏剂需采用环氧树脂类材料。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在胶黏剂固化前粘结强度不足时密封止水带的移位。 3.嵌填密封:可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 本次地下工程渗漏治理需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并应避免结露。堵漏前,必须先引水泄压,以减少渗漏部位及周边部位的渗水压力。 施工全过程应符合《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 212-2010)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