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干脆面

钱学森《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7: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根据组成系统的子系统以及子系统种类的多少和它们之间关联关系的复杂程度,可把系统分为简单系统和巨系统两大类。简单系统是指组成系统的子系统数量比较少,它们之间关系自然比较单纯。某些非生命系统,如一台测量仪器,这就是小系统。如果子系统数量相对较多(如几十、上百),如一个工厂,则可称作大系统。不管是小系统还是大系统,研究这类简单系统都可从子系统相互之间的作用出发,直接综合成全系统的运动功能。这可以说是直接的做法,投有什么曲折,顶多在处理大系统时,要借助于大型计算机,或巨型计算机。
若子系统数量非常大(如成千上万、上百亿、万亿),则称作巨系统。若巨系统中子系统种类不太多(几种、几十种),且它们之间关联关系又比较简单,就称作简单巨系统,如激光系统。研究处理这类系统当然不能用研究简单小系统和大系统的办法,就连用巨型计算机也不够了,将来也不会有足够大容量的计算机来满足这种研究方式。直接综合的方法不成,人们就想到本世纪初统计力学的巨大成就,把亿万个分子组成的巨系统的功能略去细节,用统计方法概括起来。这很成功,是 I.Prigogine和 Haken 的贡献,它们各自称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7: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根据马克思创立的社会形态概念,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三种社会形态,即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意识的社会形态,可把社会系统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社会意识系统。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这一结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凋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按着系统工程的定义,组织管理社会经济系统的技术,就是经济系统工程;组织管理社会政治系统的技术,就是政治系统工程;组织管理社会意识系统的技术,就是意识系统工程。而社会系统工程则是使这三个子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组织管理技术。从我国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单纯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注意另外两个子系统的关联制约作用,经济体制改革难以成功。例如“官倒”、党内某些腐败现象、社会风气不正等等,都对经济体制改革造成了严重影响,以致于不得不来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中国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这都说明了单打一的零散改革是不行的。改革需要总体分析、总体设计、总体协调、总体规划,这就是社会系统工程对我国改革和开放的重大现实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7: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当我们建筑时,我们实际上在干什么?这是个大问题——不是风格,而是我们对地球做了些什么?这个建筑物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你必须像关心人们的冷暖那样关心人们的内心活动和感情上的幸福。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0: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自然杂志》1993 年第 2 期上,熊世德《城市空间的利用——分层建造》

《科学画报》1993 年第 9 期上,美新《明日的超级城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0: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城市建设要有规划,要搞城市学的研究,都是说整体考虑的重要性。城市也是一个大系统,没有系统的整体考虑怎么行!这里要满足一个城市系统的特殊要求,即城市整体景观。这就涉及艺术了。
古代帝王,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为了显示王朝的威仪,也非常重视帝京的整体布局。这是封建王朝的城市整体设计。中国的隋唐长安、燕都北京、西方的故都罗马,都是如此。
但是后来在资本主义国家,城市的建筑主要是资本家个人一座一座建的,他爱怎么建就怎么建,没有整体观了,建筑美成了单座建筑的美!
这就引起建筑师们不考虑城市的整体景观,只顾一座建筑的美。建筑与城市分家了!建筑学是讲美的,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城市学、城市科学就只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不顾艺术了,这一分家也体现了中国既有中国建筑学会,又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我认为这种分家是不正常的,是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学要同城市学结合起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的“中国学问”。我们既讲究单座建筑盼美,更讲城市、城区的整体景观、整体美。
北京市不是要夺回古都风貌吗?不研究整体美行吗?例如:北京市中心区的建筑已定型,是围绕故宫、天安门广场形成的,当然是古都风貌。城区西北有各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颐和园、西山,也已形成文化景区,也是古都风貌了。但其他各区呢?北区?东区?东南区?要有整体景观规划啊,不然是不能夺回古都风貌的。
立交桥的景如何搞?也要与其所在城区的整体景观相协调。只能形成整体景观美,而不能不协调。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3: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把城市建设分为四级:
一级 一般城市,现存的;
二级 园林城市,已有样板;
三级 山水园林城市,在设计中;
四级 山水城市,在议论中。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3: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过去我们一讲城市建设,好像就是道路交通建设、通信建设、居民居住的房屋建设、工厂建设、学校建设、机关建设、商业区建设等等,一下子就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去了。而没有注意一个首要问题:建设中的城市,其功能是什么?这个城市是国都?是大港口?是商埠?是省城?是文化城?是旅游城?是工业城?还是其它?
有了一个城市建设的目的,明确了其功能,下面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城市已有的建筑要明确哪些是文物,必须保护,并加以科学地维修(而不是粉饰一新)。北京的城墙、城门楼拆得太干净了!当然,故宫总算保护下来了,天安门广场建设得很壮观!
这两个问题明确以后,下一步才是城市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要有长远眼光,要大胆设想,逐步实施。在建国初年,粱思成先生对北京就提出过一个惊人的设想:以现在的丰台路、五棵松路为南北轴线,北端定于颐和园,轴线以东为旧北京,以西建新北京,此议未被采纳,但这种宏图思路是值得倡导的。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呵!
这个观点我在一九八五年就提出了,我认为它是比具体搞细节的所谓城市规划更高一个层次的学问:城市学。这是用系统工程整体观点研究城市问题的学问。
然而,我所看到的不是什么城市学研究的进展,而是一些背离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怪现象,如:在城市中心区搞什么假造的“古建筑”,在城市弄什么趣味低下的“电子化游乐宫”等等。这些丑化城市的活动决不能再任其泛滥了。现在还兴起了一股筑什么“花园村”之风,也很值得研究,切莫急功近利,遗患后世。至于到处竖起的方盒子式的高楼,使城市成了灰黄色的世界,更是普遍了。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该怎么规划设计,仍是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说现代高度集中的工作和生活要求高楼大厦,那就只有“方盒子”一条出路吗?为什么不能把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手法借鉴过来,让高楼也有台阶,中间布置些高层露天树木花卉?不要让高楼中人,向外一望,只见一片灰黄。楼群也应参差有致,其中有楼上绿地园林。这样一个小区就可以是城市的一级组成,生活在小区,工作在小区,有学校,有商场,有饮食店,有娱乐场所,日常生活工作都可以步行来往,又有绿地园林可以休息。这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这也是苏扬一家一户园林构筑的扩大,是皇家园林的提高。中国唐代李思训的金碧山水就要实现了!这样的山水城市将在社会主义中国建起来!
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我提请我国的城市科学家们和我国的建筑师们考虑。
(编者按:今在全国各地走走,就会发现所谓人造景观的“开发”,已经到了让人厌烦的程度。)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4: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社会主义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式的居民区。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6: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我国画家能不能开创一种以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建筑为题材的“城市山水”画?所谓“城市山水”即将我国山水画移植到中国现在已经开始、将来更应发展的、把中国园林构筑艺术应用到城市大区域建设,我称之为“城市山水”。这种图画在中国从前的“金碧山水”已见端倪,我们现在更应注入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精神,开始一种新风格为“城市山水”。艺术家的“城市山水”也能促进现代中国的“山水城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颐和园的人民化!
(“城市山水”系此信提出的倡议,后来得到许多画家的响应,并曾在深圳市召开过“城市山水画”研讨会推动此事。)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6: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生态城市实是我说的山水城市的基础——物质基础。
山水城市则是更高层次的概念,山水城市必须有意境美!何谓意境美?意境是精神文明的境界,在文艺理论中有许多论述讲意境。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11-24 04:44 , Processed in 0.08958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