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酒经考验

灌水是种美德----山楂树之恋(19楼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2: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半个世纪来,朝鲜一直都处于外人无法了解的神秘之下,人们对这个国度好奇之余,演绎了无数故事。但真实的朝鲜是怎样呢?其实朝鲜也有意大利餐厅、快餐店、保龄球馆、甚至是KTV。下面就通过图片,一起来领略一下真实的朝鲜……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2: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2: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好像发不起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2: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空警2000亮相异国战场 对轰6H和歼10进行空中指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2: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113_850961.jpg
资料图:中国空军的“空警-2000”预警机。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2: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本次联演有五个亮点”、“能进一步提高空军部队实战化水平”、“新装备很快形成了战斗力和配套保障力”……“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目前正按计划在哈萨克斯坦马特布拉克训练场顺利展开。中方参演部队副总导演孟国平少将19日接受媒体采访,围绕本次联演相关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2: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和平使命-2010”联演有五大亮点

孟国平说,从中国军队参演角度看,本次联合反恐军演与以往“和平使命”系列联演相比,有以下五个“亮点”:

——信息化的力量编成。这次中方部队参演装备,都是去年国庆阅兵的主战装备,包括99式坦克、122车载榴弹炮、425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和歼10飞机,以及战役筹划、实兵演练使用的指挥方舱等,均为信息化程度很高的国产新型装备。这些装备的抽组与运用是以地面或空中指挥平台为纽带,通过信息系统聚合起来的一个初步具备体系作战能力的作战系统。

——野战化的全程练兵。这次联演完全是按照实战化标准组织部队在异国生疏环境下进行全过程摔打与磨练,中方导演部、战役指挥部从过去的室内条件转到了野外环境,“野味”更浓。同时,这次中方野战兵营的帐篷、卧具、淋浴车等都是自己携运、自己搭建,也更加符合未来部队参战实际。

——联动式的指挥训练。一方面是各方战役指挥部在筹划战役时的横向联动,任何一方的作战企图、作战决心和作战计划都是通过联席会议进行磋商协调,最终形成五方共同认可的企图、决心和计划,另一方面是各方战役指挥部、战术指挥所两级的纵向联动。这也说明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军队的指挥协调机制,已由战略、战役层面向战术层面深化延伸。

——联合型的实兵行动。这次实兵演练,行动计划充分体现出联合性,在兵力编成上尽可能体现联合作战、联合行动的思想。比如:安排哈方2架米格-29战斗机与中方3架轰6H飞机编队护航,将中、哈、俄直升机统一编成一个空中突击群等,充分体现联合作战、联合行动的战术思想。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2: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2.jpg
——多样化的境外保障。这次联演中方参演部队综合采取依靠自我进行伴随保障、哈方义务提供无偿保障和社会化有偿保障等多种方式组织境外保障,还拓宽了中国军队在境外遂行军事行动的通信保障渠道。
联演能进一步提高空军实战化水平
本次联演中国空军有6架飞机参演,还使用了预警机和加油机保障。孟国平指出,这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着眼演习任务的需要。从中国乌鲁木齐到哈萨克斯坦马特布拉克训练场的空中距离为1000余公里,其中进入哈境内近500公里,轰6H飞机活动半径足以保证任务完成,歼10飞机作战作战半径理论上也没有问题,“但为了稳妥起见、确保绝对把握,安排了在出境前对其实施空中加油。同时,演练中安排空警2000预警机对轰6H、歼10飞机进行全程不间断空中指挥”。
二是着眼构建完整的空中作战力量体系。就是要构建集预警指挥、远程轰炸、伴随掩护、空中加油等作战与保障要素为一体的空中战斗群,一个可独立遂行远程奔袭任务、高度一体化的力量体系,这也是未来空军遂行信息化条件下空中进攻作战的基本编成模式。
三是着眼锻炼提高空军部队的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军队在重要战略方向上面临现实威胁,需要空军实施远程支援作战,而这离不开空中预警机和加油机的保障,通过联合军演实际锻炼,能进一步提高空军部队实战化水平。
参演新装备已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
“从中方总导演到每一名参演官兵,都对这次演习充满信心,满怀必胜把握。”孟国平说,经过多年联演实践,能愈加深刻地感到,中外联演不仅是展示实力、震慑“三股势力”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摔打锻炼部队的重要实践平台。
针对这次参演部队使用新装备有没有把握的疑虑,孟国平表示,今年参演的陆军部队,有些主战装备虽然到位比较晚,但部队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使这些新装备很快形成了战斗力和配套的保障力。
出境之前,陆军参演部队又在相似地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合同训练,实弹实打效果非常好。“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官兵、我们的部队,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联演任务”。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2: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山楂树之恋一(1)
1974年的初春,还在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新教材,要到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去,住在贫下中农家里,采访当地村民,然后将西村坪的村史写成教材,供她所在的K市八中学生使用。
  学校领导的野心当然还不止这些,如果教材编得好,说不定整个K市教育系统都会使用,又说不定一炮打响,整个L省,甚至全国的初高中都会使用。到那时,K市八中的这一“伟大创举”就会因为具有历史意义而被写进中国教育史了。
  这个在今日看来匪夷所思的举动,在当时算是“创新”了,因为“教育要改革”嘛。文化大革命前使用的那些教材,都是“封、资、修”的一套,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被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们统治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虽然教材一再改写,但还是赶不上形势的飞速变化。你今天才写了“林彪大战平型关”,歌颂林副主席英勇善战,过几天就传来林彪叛逃、座机坠毁温都尔汗的消息,你那教材就又得变了。
  至于让学生去编教材,正是教育革命的标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总而言之,就是贵在创新嘛。
  跟静秋一起被选中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都是平时作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行人被称为“K市八中教改小组”,带队的是工宣队的李师傅,三十多岁,人比较活跃,会唱点歌,拉点二胡,据说是因为身体不大好,在工厂也干不了什么活,就被派到学校来当工宣队员了。
  学校的陈副校长算是队副,再加上一位教高中语文的罗老师,这一行七人就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向着西村坪出发了。
  从K市到西村坪,要先乘长途汽车到K县县城,虽说只有三十多里地,但汽车往往要开个把小时,绕来绕去接人。K县县城离西村坪还有八九里地,这段路就靠脚走了。
  静秋他们一行人到了K县,就遇到了在那里迎接他们的西村坪张村长,说来他也是个威威赫赫的人物,在K县K市都颇有名气,因为他的村子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又有辉煌的抗日历史,所以张村长的名字也比较响亮。
  不过在静秋看来,张村长也就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很瘦,头发掉得差不多了,背也有点弓了,长相也很一般,不符合当时对英雄人物的脸谱化描写:身材魁梧,脸庞黑红,浓眉大眼。静秋马上开始担心,这样一个人物,怎样才能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呢?看来这教材真得靠“编”了。
  话说这一行七人,个个把自己的行李打成个军人背包一样的东西,背包绳的捆法是标准的“三横压两竖”,每人手里还提着脸盆牙刷之类的小件日用品。
  张村长说:“我们翻山走吧,只有五里地,如果从河沟走,就多一倍路程。我看你们几个,身体也不咋地,还有几个女的,恐怕……”
  这七位“好汉”异口同声地说:“不怕,不怕,就是下来锻炼的,怎么样艰苦就怎么样走。”
  张村长说:“翻山路也是锻炼哪,走河沟还得几道水,我怕你们这几个女的……”
  几个“女的”一听到别人叫她们“女的”,就浑身不自在,因为“女的”在当地话里就是指结了婚的女人。不过贫下中农这样称呼,几个“女的”也不好发作,反而在心里检讨自己对贫下中农淳朴的语言没有深刻认识,说明自己跟贫下中农在感情上还有一定距离,要努力改造自己身上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张村长要帮几个“女的”背东西,几个“女的”一概拒绝:谁那么娇贵?不都是来锻炼的吗?怎么能一开始就要人照顾?张村长也不勉强,只说:“待会儿背不动了,就吭一声。”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2: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走出县城,就开始翻山了。应该说山也不算高,但因为背着背包,提着网兜,几个人都走得汗流浃背,于是张村长手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背上也不空了。三个“女的”有两个的背包都不见了,光提着脸盆等小件,还走得气喘吁吁的。
  静秋是个好强的人,虽然也累得要死要活,但还是坚持要自己背。对她来说,吃苦耐劳基本上成了她做人的标准,因为静秋的父母在文化大革命中都被揪出来批斗了,爸爸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妈妈是“历史反革命的子女”。静秋能被当作“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享受“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的待遇,完全是因为她平时表现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时时处处不落人后。
  张村长见大家有点“苟延残喘”的样子,就一直许诺:“不远了,不远了,等走到山楂树那里,我们就歇一会儿。”这个“山楂树”,此时就成了“望梅止渴”故事里的那个“梅”,激励着大家坚持走下去。
  静秋听到“山楂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不是一棵树,而是一首歌,就叫《山楂树》,是首苏联歌曲,她最早是从一个L师大俄语系到K市八中来实习的老师那里听到的。
  分在静秋那个班实习的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女生,叫安黎,人长得高大结实,皮肤很白,五官端正,鼻梁又高又直,如果眼睛再凹一点的话,简直就像个外国人了。尽管安黎的眼睛不凹,但大大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的眼皮不是双层,而是三四层,这让班上的单眼皮女生羡慕得要死。
  据说安黎的父亲是炮二司的什么头头,因为“九一三”事件受了牵连,所以安黎的日子曾经过得很惨。再后来她父亲又走运了,于是就把她从农村招回来,塞进了L师大。至于她为什么进了俄语系,就只有天知道了,因为那时俄语早已不吃香了。
  听说解放初期,曾经有过一个学俄语的高潮,很多英语老师都改教俄语去了。后来中苏交恶,苏联被称为“修正主义”,因为他们居然想“修正”马列主义。先前教俄语的那些老师又有不少改教英语了。
  静秋就读的K市八中跟整个市区隔着一道小河,交通不太方便。不知道市教委是怎么想的,把硕果仅存的几个俄语老师全调到K市八中来了,所以K市八中差不多就成了K市唯一开俄语的中学,几乎年年都有L师大俄语系的学生来实习,因为除了K市八中,就只有下面几个县里有开俄语的中学了。
  安黎因为老头子的关系,所以没分到下面县里的中学去。安黎挺喜欢静秋,没事的时候总找她玩,教她唱那些俄语歌曲,《山楂树》就是其中一首。这样的事情,在当时是只能偷偷地干,因为苏联的东西在中国早就成了禁忌,更何况文化大革命中把凡是沾一点“爱情”的东西都当作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东西给禁了。
  按当时的观点,《山楂树》不仅是“黄色歌曲”,甚至算得上“腐朽没落”、“作风不正”,因为歌词大意是说两个青年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也觉得他们俩都很好,不知道该选择谁,于是去问山楂树。歌曲最后唱道:
  可爱的山楂树啊,白花开满枝头,
  亲爱的山楂树啊,你为何发愁?
  最勇敢最可爱的,到底是哪一个,
  亲爱的山楂树啊,请你告诉我。
  安黎嗓子很好,是所谓的“洋嗓子”,自称“意大利美声唱法”,比较适合唱这类歌曲。每到星期天休息的时候,安黎就跑到静秋家,让静秋用手风琴为她伴奏,尽情高歌一阵。安黎最喜欢的歌就是《山楂树》,至于她喜爱这首歌到底是因为觉得这歌好听,还是因为她也同时爱着两个人不知如何取舍,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静秋听张村长提到“山楂树”,还真吃了一惊,以为他也知道这首歌。不过她很快就明白过来,是真有这么一棵树,而且现在已经成了他们几个人的“奋斗目标”了。
  背包压在背上,又重又热,静秋觉得自己背上早就让汗湿透了,手里提的那个装满了小东西的网兜那些细细的绳子也似乎早就勒进手心里去了,只好不停地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
  正在她觉得快要坚持不下去了的时候,忽听张村长说:“到了山楂树了,我们歇一脚吧。”
  几个人一听,如同死囚们听到了大赦令一样,出一口长气,连背包也来不及取下就歪倒在了地上。
  歇了好一阵,几个人才缓过气来。李师傅问:“山楂树在哪里?”
  张村长指指不远处的一棵大树:“那就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11-25 03:47 , Processed in 0.08725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