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干脆面

灌水太多!水牛都遭不住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7: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河北
人社部计划在今年内发行6亿张新社保卡,取代各地自制的社保卡,从而结束社保卡“地方割据”现状,实现全国“通存通兑”。

新型的社保卡为IC卡,但安全性能高,具有存储功能,可用于存取支付,也就是说新社保卡可以直接充值缴费,打破以往社保卡在地域、时间和功能上的限制。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7: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河北
关于新型社保卡的功能拓展,人社部发布了《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其中透露,加载金融功能后,社保卡具有信息纪录,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作为银行卡使用,具有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功能,方便群众享受社保待遇和金融服务。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7: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河北
新社保卡的金融应用为人民币借记应用,暂时不支持贷记功能;实现社保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的目标,已经在规划中,大概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到2015年,全国统一的社保卡发放量预期为8亿张,覆盖60%人口。

目前社保卡均为各省、直辖市、自治州自制,卡的颜色、卡号数都不相同,对持卡人极不便利,只要跨省、市、州工作,原社保卡基本上等于作废。所以,在人口流动十分频繁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无奈的退保现象十分普遍——对很多打工者,特别是农民工来说,辞职就意味着要退保,否则,就成了死账呆账。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7: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河北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的日渐增多,不少人对现行社保制度有诸多不满,期待改变的呼声日益高涨,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实行联保制度,打破社保卡的地域限制和实现社保卡的多能化,已经众望所归,把社保卡与居民身份证号捆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社保改革的大胆尝试。

据了解,新的社保卡要实现全国统一,参保人员的参保信息就要全国联网,包括年龄、缴费金额、养老金、参保年限等核心业务数据都将纳入,并实现全国联网。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7: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河北
不难看出,社保卡号的统一将有利于参保者在全国跨地区就业、社保接续转移。有专家认为,把社保卡和身份证号绑定,并非万事大吉了,实现社保卡的流动性和多功能化,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

“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发放一张通行全国的IC卡,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让持卡人办理社保转移手续时能像在银行刷卡那样方便,如果办理相关手续仍然困难重重,一张卡的改变就意义不大了。”受访专家表示,对管理者来说,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做好后台服务,保障社保卡畅通无阻,才是解决社保卡现存问题的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07: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07: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07: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古代文人因为客观环境使然,总是习惯于在谴词造句上表现得十分微妙,而读者也养成一种习惯,本能地寻求字里行间的含义。比如御史台里的“新进”们。六月,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给苏轼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明明是苏轼在讽刺他们,而他们反说苏轼愚弄朝廷。偷梁换柱正是小人们的惯技。这里还有一点背景,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两派领袖分别是两位丞相司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给后者的长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后来正是曾拥护过王安石的“巧进之士”吕惠卿把王安石出卖了,使其罢相。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07: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者心目中的笑柄。而他们恼羞成怒,必然对苏轼进行报复,同时也是借新法谋私利、打击异己的一个步骤。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偏偏凑巧,当时出版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监察御史台里行舒(“檀”去“木”,念“蛋”)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说:
“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漫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07: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他举的例子,“赢得”两句及“岂是”两句出自《山村五绝》;“东海”两句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读书”两句出自《戏子由》。但经断章取义后,句句上纲上线。
马上,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脚后脚杀到,他们历数苏轼的罪行,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李定举了四项理由说明为什么应当处苏轼极刑,他说:“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接着说苏轼急于获得高位,在心中不满之下,乃讥讪权要。再次,皇帝对他宽容已久,冀其改过自新,但是苏轼拒不从命。最后,虽然苏轼所写诗之荒谬浅薄,但对全国影响甚大,“臣叨预执法,职在纠*,罪有不容,岂敢苟止?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非特沮乖慝之气,抑亦奋忠良之心,好恶既明,风俗自革。”这位李定正是当年因隐瞒父丧而被司马光称为“禽兽不如”的家伙,苏轼也讥他“不孝”。虽然群小都要苏轼死,但神宗皇帝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中关入监狱过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11-23 00:32 , Processed in 0.07758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