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77|回复: 19

[转帖]扫盲-抗日战争国民革命军正面战场对日作战主要战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8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特发此帖。</P><P>深切怀念在抗击日寇入侵的战斗中壮烈殉国的广大国民革命军官兵,向所有参加过对日作战国军官兵致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P><P>(1):长城抗战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至5月,国军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热河(今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长城的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滦东等地的作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第6、第8师、混成第14、第33旅、骑兵第4旅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4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国民政府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3月12日起由何应钦接替)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交战主要在以下地区和要隘进行: 山海关、九门口作战 1月1日,武藤为保障主力迅速攻占热河、长城,令山海关守备队和伪满洲国国境警察队制造榆关事件,鸣枪挑衅,反诬为国军射击,并通牒国军守军撤出山海关,被拒绝后,日军第8师第4旅在航空兵和海军各一部支援下,于2日向山海关中国驻军第9旅第626团发起攻击。该团奋起抗击,至3日下午伤亡过半,奉命撤退,山海关陷落。4日和6日,日军进攻榆关附近五里台、石河的第9旅阵地,受挫。10日,日伪军攻占九门口,守军第15旅退守石门寨。15~16日,日军进犯要隘石门寨未逞,转入对峙。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数千人曾反攻九门口,以牵制日军行动。 热河省作战 2月17日,武藤下令进攻热河。19日,张学良调整部署,以4个军配置在叶柏寿(今建平)、朝阳、北票、开鲁一线和平泉、凌源、建平(今建平镇)、赤峰等地阻止日军进攻。22日至3月4日,日军第8、第6师、混成第14旅和伪军分三路相继占领上述地区和热河省会承德。守军在凌南(今建昌)、凌源、赤峰等地抗击后,第53军撤至喜峰口、冷口等地;第41、第63、第55军分别撤往围场、乌丹(今翁牛特旗)、多伦、沽源。张学良令所部坚守长城线,并令第59军及骑兵第1军主力于张北、独石口、多伦等地布防,防日军西犯。日军占领承德后,除以骑兵一部攻占围场、乌丹外,主力向长城各要隘推进,各关口的争夺战展开。冷口、滦东作战 3月4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占领冷口。6日,国军第32军一部发动反击,一举收复冷口。12~24日,混成第33旅进攻界岭口,第53军一部顽强抗击与反击,阵地失而复得,转入对峙。21日,第53军第116师一部守备之义院口被日军占领。3月27日,武藤下令进攻滦东。中日双方军队随即在滦东各要点展开激战,反复争夺,第57军防守的石门寨、海阳镇于4月1日和4日被日军岩田支队等占领;第32军防守的冷口、建昌营于11日落入日军第6师之手;第53军防守的界岭口也于12日告失。其间,第40、第67军奉命由马兰关、古北口等地驰援滦东。4月14~17日,何应钦令第32、第57、第53军撤守滦河西岸,抚宁、昌黎随之陷落,双方隔河对峙。此时,日军担心入侵关内引起国际干涉,19日武藤下令进入关内的部队立即撤回长城线。守军乘机跟踪追进,至29日收复迁安、卢龙、昌黎、抚宁、北戴河等地。  古北口、兴隆作战 3月5日,第67军一部奉命占据古北口外马圈子、黄土梁阵地,阻日军西进,当日晚起遭日军第8师第16旅进攻,激战至9日夜退守古北口一线阵地。10日,第17军第25师进至古北口加强第67军二线阵地。11日,日军第16旅集中兵力在炮兵队、飞行队和战车队配合下,向古北口猛攻。守军英勇抗击与反击,损失过重,至12日古北口失守,第25师退守南天门一带阵地。13日,由第17军第2师接替第25师防务,次日第83师投入战斗,击退日军后,双方对峙。4月21日起,日军第16旅在飞机十余架、坦克30余辆、大炮数十门支援下,分三路进攻南天门附近八道楼子、田家庄、界牌峪阵地,局部工事被摧毁,守军伤亡惨重,仍顽强抗击。24日,第16旅得第4旅一部增援后,向南天门正面及其两侧阵地猛攻,并施放烟幕掩护坦克、步兵多次冲锋。守军第2、第83师、骑兵第1旅、炮兵第4团顽强抗击,激战至28日,由南天门撤守磨石山、大小新开岭、北香岭、丰城庄之线。日军继续进攻,第17军3个师在上述地区以及笔架山、南香峪等地苦战13天后,于5月13日撤至密云。至此,国军在古北口以上万人的伤亡代价,抗击了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日军近70天。其间,第26军于4月27日包围进至兴隆县城的日军1个营,攻击三天未克,后因日军增援被迫撤退,于5月14日奉命占领九松山预备阵地。  喜峰口、罗文峪作战 3月9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攻占喜峰口口门,当天刚接防的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第217团,在王长海团长率领下实施反击,毙伤日军百余人,夺回该口门。在日军不断反扑下,王团因众寡悬殊,伤亡500余人,被迫撤退,该口门复被日军占领。10~11日,第37师与进攻喜峰口第二道关门及两侧高地的日军混成第14旅展开肉搏战,两侧高地多次易手,双方伤亡惨重。日军遂以一部守关门,主力集中长城北侧待机。11日夜,第29军乘日军疲惫之际,以约2个旅的兵力采取迂回夜袭战术,绕至敌后,重创日军,摧毁其火炮十余门。此后在第38师一部配合下,经五昼夜正面抗击与迂回敌后作战,终于迫使日军停止进攻,在喜峰口和董家口、铁门关、潘家口等地对峙。日军进攻喜峰口失利,遂以第4旅于17日由快活林进攻罗文峪、山嵖峪,在该地防守的第29军暂编第2师顽强抗击与迂回反击,激战三昼夜,阵地易手十余次,日军不敌而败退。至4月8日,日军混成第14旅和骑兵第4旅各一部,复在飞机、重炮支援下猛攻喜峰口附近的老婆山、孩儿岭、摩天岭、滦阳城、龙井关等守军阵地,激战六天,均被第29军击退。但因11日日军突入冷口,第29军腹背受敌,奉命于13日撤离喜峰口,继续担负兴城镇、潵河桥至罗文峪一带的守备任务。15~21日,在潵河桥、南北团汀击退企图渡滦河西进的日军。战役结局 国军4月下旬收复滦东后,关东军以此系国军“挑战”为借口,武藤于5月3日下令入关作战。此时,热河日军西进占领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河北)的多伦和沽源。7~10日,日军第6师等部复攻占滦东,并于12日由滦县、迁安、兵河桥等地突破滦河守军防线,向平津方向进击。守军第29、第32、第53、第67军等部奉命节节后撤。13日,古北口日军第8师占领石匣镇,19日占领密云。21~23日,第59军在怀柔牛栏山抗击由密云向北平进逼的第8师,也未奏效。至23日,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守军退至平、津附近。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25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派军使至密云与日军和谈,双方停止军事行动。31日,双方代表在塘沽签订了《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长城抗战历时80多天,中方仅第l7、第29、第32、第53、第67军就伤亡1.8万余人,日方公布死伤2400人。</P><P>(2):热河抗战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月至3月,国军在热河省对侵华日军的作战。1月,日军占领榆关(山海关)之后(参见长城抗战),随即集结第6师团的第11、第36旅团、骑兵第4旅团和第8师团的第4、第16旅团、混成第14旅团,以及铁道、兵站、飞行队等部共4万余人,另有伪军数万人,准备进攻热河(今属河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以第4军团万福麟部第53军6个师、第5军团汤玉麟部第55军1个师、4个旅、第6军团张作相部第41军3个旅和第63军、挺进军等部共约8万人担任热河防务。2月17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发出进攻命令。23日,日军分3路向热河发动进攻。日军北路第6师团约1万人和伪军刘桂棠部由通辽向开鲁、赤峰方向进犯,国军守军第5、第6军团共10个旅约5万人一触即溃,日伪军于24日占领开鲁。3月2日,日伪军向赤峰城发起进攻,守军第117旅战至3日深夜撤退,赤峰陷落。日军中路第8师团和伪军丁强部由义县出发,向朝阳、建平、承德方向进攻,2月25日占领朝阳。3月1日,日军第16旅团乘100余辆汽车,沿朝阳、平泉公路推进,守军第130师在叶柏寿(今建平县城)阻击后撤向平泉。2日,日军在追击中占领凌源。随后,守军第129、第130师继续溃退,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于4日晨由承德逃跑,日军先头128人于中午占领承德。日军南路混成第14旅团由绥中出发,27日向驻守沙帽山附近的第119、第108师进攻,两师依托有利地形抗击,战至28日10时全线撤退,日军于3月2日占领凌源,随后南进,4日和5日先后占领冷口和茶棚。战役结束。</P><P>(3):淞沪抗战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至3月,国军在上海及其外围地区抗击日军进攻战役,又称“一二八抗战”。1月上旬,日本当局为转移国际对中国东北的视线,减轻其泡制伪满洲国的压力,同时在上海建立桥头堡,以便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决定在上海制造新的事变。驻守上海及其附近的第19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领导下进行积极动员和准备,并于23日下达了布防密令,以第78师第155旅担任京沪铁路线(北京至上海)以南至虹桥、漕河泾之线,扼要占领阵地;第156旅在京沪铁路线以北至吴淞、宝山之线扼要占领阵地;并令第60、第61师在驻地加强战备,准备应付突然事变。28日20时30分,日军第1遣外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向中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驻闸北国军从速撤出。仅经3个小时,日军不待中方答复,就向闸北发动进攻。国军第156旅和宪兵第6团奋起抵抗,至29日下午将日军击退。2月2日至5日,日军又发动多次进攻,均被守军击退。日军进攻闸北失败后,将混成第24旅团调到上海,8日至11日,向以吴淞为中心的国军阵地攻击。此时,第19路军已将第60、第61师调到前线,经4天激战,又粉碎了日军进攻。日军感到兵力不足,又从本土调第9师团植田谦吉部参战,中方以第5军张治中部加入战斗。20日,日军以庙行、江湾为主要目标发动进攻,一度突破守军阵地;第19路军及时发起反突击,再次击败日军。29日,新增援日军第11师团厚东笃太郎部运抵上海附近水域,3月1日在七丫口附近登陆,占领浏河镇;国军腹背受敌,于当日夜主动撤至第二道防线。3日,国际联盟要求中日双方停止战争。点评:此战,国军共击毙日军700余人,击伤2300余人,中方伤亡1.41万人</P><P>(4):绥远抗战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至12月,国军在绥远省东部抗击日伪军进攻的作战。1935年,日本当局为进一步分裂中国,制定了《对内蒙措施要领》,1936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唆使察哈尔省苏尼特右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札萨克郡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李守信、包悦卿(赛音巴雅尔)等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成立所谓“蒙古军政府”和“蒙古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李守信任副总司令。5月12日,在嘉卜寺组织伪“蒙古军政府”,以云端旺楚克(云王)为主席,德王为总裁。同时,日本将伪军王英部编为“西北蒙汉防共自卫军”(后改称“大汉义军”)。以第军德穆楚克栋鲁普部驻嘉l、寺(今化德),第2军李守信部驻张北、庙滩,西北防共自治军王英部驻尚义、商都,伪蒙军第7师穆克登宝部驻百灵庙(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另以伪满骑兵5000人驻多伦、沽源、平定堡地区,伺机向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及其以西地区)发动进攻。国民政府绥远省主席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以“不惹事,不怕事,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的原则同日军和德王进行坚决斗争,在军事上也作了相应的准备。11月5日,日本策动和指挥伪蒙军分3路进攻绥远。以李守信的伪蒙军第一军部署在兴和一带为左翼;伪蒙军第二军部署于绥北土木尔台以北,并以伪蒙军第七师驻百灵庙为右翼;另以王英部为主力,进攻陶林的红格尔图。计划先集中兵力攻取红格尔图绥察边境的交通要道,打开进攻绥远的门户,然后左、右两翼同时出动,一举攻占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再分兵进占绥东平地泉(集宁)与绥西包头、河套。傅作义获悉后,立即任命骑兵第1师师长彭毓斌为前方总指挥,步兵第218旅旅长董其武为副总指挥,秘密快速集结兵力。15日,王英率日伪军5000余人,在野炮、装甲车、飞机掩护下,向红格尔图猛烈进攻。国军4个多团迎击日伪军,傅作义亲临平地泉前线指挥作战。11月17日夜,晋绥军骑兵旅旅长彭毓斌、第三十五军第二一八旅旅长董其武率部跃进到红格尔图西南丹岱沟一带。次日晨,出敌不意发起攻击,歼敌千余人。19日,将伪军王英部击溃,王英部败退商都。伪蒙军随即抽调兵力加强商都、化德的防务,并在绥北百灵庙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以此为基地,相机向武川、归绥进攻,蒋介石派汤恩伯率第十三军一部援绥。为了粉碎日军的侵略阴谋,傅作义于红格尔图战斗胜利后,于11月22日,傅作义令晋绥军骑兵师旅长孙长胜、第三十五军第二一一旅旅长孙兰峰为前敌正副指挥,率部4个多团集结在百灵庙东南二分子、乌兰忽洞一带,选定东南山口为主攻方向,奇袭百灵庙。11月23日夜,部队冒零下42℃严寒,向百灵庙发起攻击,很快占领了外围山头,将敌压缩在山内平地。日军顾问在前沿督阵,指挥伪蒙军第二军第七师扼守女儿山进行阻击。11月24日晨,孙兰峰令山炮营进至百灵庙东南高地,集中火力猛攻女儿山,并配以装甲车队,向东南山口冲击。与此同时,骑兵团攻占北山,控制了飞机场,断敌后路。敌由东北方向败退大庙。国军收复百灵庙,歼灭伪蒙军第7师大部(参见百灵庙之战)。12月2日,击溃日伪军4000余人对百灵庙的反扑,歼其700余人,并于10日收复大庙(锡林木楞庙),小滨大佐等20余名日本顾问被击毙,先后争取伪蒙军4个旅反正。百灵庙大捷,是国军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又一次胜利。</P><P>(5):七·七事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在抗日战争中,国军第29军一部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地区对日军中国驻屯军一部进攻的防御战斗。7日夜,驻丰台日军中国驻屯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实施战斗演习,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被当地驻军拒绝。日军驻北平特务机关与冀察当局谈判,决定派员到现场调查。当双方人员正调查时,日军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便下令第3大队向卢沟桥地区发动进攻。国军奋起抵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8日晨5时,日军步兵第3大队在大队长一木清直指挥下,向永定河东岸,宛平城北侧的回龙庙地区展开攻击。国军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指挥下,英勇抵抗。当日上午,日军攻占了回龙庙及其附近永定河东岸地区,一部突过河西岸,占领铁路桥西头一部分地区。15时,日军牟田口联队长到达前线指挥作战,一方面调正在通县实施战斗演习的第1大队向卢沟桥前线集中,一方面令突过水定河西岸的日军向东岸撤退,并在铁路车站附近集结,准备第2日攻击宛平城。18时左右,河西岸日军向东岸撤退。第29军所部第3营乘此向日军展开炮火袭击,恢复了回龙庙及其附近永定河东岸地区。由于日军与冀察当局达成临时停战协议,卢沟桥战斗告一段落。蒋委员长发表庐山讲话,正式对日宣战,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22:55:0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3-28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吹风,你娃又来乱日白嘛!!密密麻麻的看都看不清楚!!</P><P>这么久不出来活动,脱离组织唆?</P>[em05][em05][em05][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5-3-28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对芦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蒋中正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芦沟桥事变,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置,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关心国难,对此事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事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第一,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本年二月三中全会宣言,于此更有明确的宣示,近两年来的对日外交,一秉此旨,向前努力,希望把过去各种轨外的乱态,统统纳入外交的正轨,去谋正当解决,这种苦心与事实,国内大都可共见。我常觉得,我们要应付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国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跟着今年二月三中全会对于“最后关头”的解释,充分表示我们对和平的爱护。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至,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这次芦沟桥事件发生以后,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但一月来对付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事变的征兆。而且在事变发生的前后,还传播着种种的新闻,说是什么要扩大塘沽协定的范围,要扩大冀东伪组织,要驱逐第二十九军,要逼宋哲元离开,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可想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从这次事变的经过,知道人家处心积虑的谋我之亟,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的出入于我国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个人世悲惨之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东四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续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芦沟桥。如果芦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会变成北平!所以芦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第三,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因为我们是弱国,又因为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无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第四,芦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芦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  (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  (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受任何约束。  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对方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为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的立场,应该不致于漠视。  总之,政府对于芦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P><P>(7):平津作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国军第29军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地区与日本中国驻屯军的作战。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参见七·七事变),日本政府一方面标榜“不扩大”方针,一方面向华北派兵。至20日为止,中国驻屯军所属部队已分别集结于密云、高丽营、天津和北平附近地区。在日军向平、津地区集结期间,国民政府军事当局派兵一部向保定、石家庄地区集结。第29军令第132师在永定河以南集结,令该师独立第27旅进入北平担任城防。 25日晚,日军一部侵入廊坊,26日占领。当日下午,日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谍。19时,日军1个大队乘车经广安门向北平城内开进,受到守军阻击。27日,日军对通县、团河、小汤山等地第29军驻军发动袭击。守军分别退至南苑和北苑。 28日8时,日军在军司令官香月清司指挥下向北平地区第29军发动总攻。主攻部队第20师团,在飞机、炮兵支援下,对驻守南苑的第29军特务旅、第38师第114旅、骑兵第9师等部发起攻击。南苑守军在日军攻击下,指挥失灵,各自为战,一片混乱。位于丰台的日军驻屯旅团主力,前出到大红门地区切断南苑到城内的道路,阻击由南苑向城内撤退的第29军部队。战至13时,南苑战斗结束。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殉国。与此同时,第29军第37师一部向丰台日军发动攻击,被日军增援部队击退。 当日,日军独立混成第止旅团攻占清河镇。该地守军冀北保安部队第2旅退黄寺。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占领沙河。28日下午,宋哲元委派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于当日晚离北平赴保定。第37师奉令向保定方面撤退。29日8时,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攻击北苑与黄寺。黄寺守军冀北保安部队与日军战斗至18时后撤退。北苑守军独立第39旅与日军战斗后转移到古城,战斗结束后又返回北苑。该旅于31日被日军解除武装。在城内的独立第27旅被改编为保安队维持治安,数日后突围到察哈尔省归第143师序列。 驻防天津的第29军第38师部队,于29日凌晨主动向天津日军发动攻击,攻占天津总站日军驻地,并向驻海光寺日军司令部和东局子飞机场展开攻击。开始时较为顺利,后在日军飞机、炮火反击下,至15时开始撤退,随之天津沦陷。29日驻通县伪冀东保安队反正,并向通县日军和伪冀东自治政府发动攻击,取得胜利。当日下午,反正部队撤离通县向北平转移,在城北受到日军的袭击,然后转移向保定。第29军第37师奉令向保定撤退时,该师第110旅在宛平至八宝山一线掩护军部和北平部队经门头沟南撤,任务完成后,于30日撤向保定。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至此,平、津作战结束。</P><P>(8):忻口战役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在抗日战争的太原会战中,第2战区部队在山西省北部忻口地区抵抗日军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进攻的防御战役。是年9月底,日军第5师团和关东军一部突破国军长城防线后,奉令向太原进攻。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决定在忻口地区组织防御,以八路军、第73、第101、新编第2师为右翼军,归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在五台山罗圈沟、军马厂、翠岩峰、挂月峰迄鹅口、峪口之线占领阵地;以第14集团军、第9、第15、第17、第19军、第196旅、炮兵第27团为中央军,归卫立煌总司令指挥,在蔡家岗、灵山、界河铺、南怀化、大白水至1482高地之线占领阵地,另一部在中解村、阳明堡、虎头山、黑峪村之线占领阵地;以第68、第71、第120师、独立第7旅、炮兵3个营为左翼军,归杨爱源总司令指挥,在黑峪村迄阳方口之线占领阵地;以第34、第35、第61军、第66师、独立第1、第3旅为总预备队,归傅作义总司令指挥,位于定襄、忻县一带,策应各方。 日军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所部于13日对忻口守军防御阵地展开全线攻击,重点置于正面中央军左翼兵团第10师阎庄和中央兵团第54师南怀化阵地。当日,南怀化守军阵地被日军突破。卫立煌调第21师竭力恢复丢失阵地。14日晨,第21师向南怀化、新炼庄日军出击,在日军强大火力压制下,伤亡严重,师长李仙洲负伤,出击受挫,即退出战斗到后方整补。15日拂晓,日军继续攻击忻口西北高地。第61军驰援,与日军对峙于南怀化东北高地。 为了巩固忻口防御阵地,消灭进攻日军,卫立煌、傅作义决心举行全面反击,将机动预备队不断投入前线,企图将日军消灭在云中河盆地。当日夜间,守军各兵团对日军展开全面反击。中央兵团反击部队攻击突入南怀化阵地的日军,由于部署不当,夜间作战,战斗一开始便同日军形成混战。在混战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的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祺和旅长郑庭珍阵亡,反击受挫。左翼兵团反击部队向进攻日军的右翼出击,在日军反击下,部队迅速退回原阵地。右翼兵团未出击却受到日军的攻击,灵山阵地失而复得。配合正面防御部队反击日军的第35军两个旅,越过云中河,将南怀化日军后方旧河北村日军大部消灭,在日军增援部队的反击下,退回忻口以南的金山铺休整。经15日夜和16日对日军反击作战,国军全线转为守势。 为增强忻口正面的防御力量,阎锡山于16日命令第19军开赴忻口前线:令第15军恢复并坚守忻口右翼灵山阵地;并调右翼军所属部队一部星夜赶往忻口前线;又令深入日军翼侧和后方的八路军和骑兵第1军积极袭击日军的翼侧和后方,破击日军交通运输。 八路军为配合忻口正面作战,在日军翼侧和后方积极打击日军。第115师一部于13日占领平型关,将团城口至东河南镇的公路破坏,16日占领团城口,接着收复砂河镇、繁峙和浑源县城;一部在察南、冀西活动,收复涞源、蔚县、灵丘、广灵、曲阳、唐县。第120师一部截断怀仁至崞县的交通,另一部对崞县地区日军发动攻击,随后进至雁门关地区截击日军交通运输线,18日在雁门关以南伏击日军运输队,击毁日军汽车数十辆。第129师一部于19日凌晨袭击阳明堡日军飞机场,毁伤日机20余架(参见阳明堡机场之战)。攻击忻口的日军,在守军坚强抵抗和后方联络线中断的情况下,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国军也没有力量实施大规模的反击。两军形成胶着与对峙状态。 16日至23日每日晨,日军飞机对守军阵地轮番轰炸,掩护其步兵实施对壕作业。守军在夜间组织步兵小分队对日军阵地进行袭击破坏。24日,日军部队萱岛支队到达忻口战场。板垣随即再次组织兵力向忻口地区守军实施重点攻击,进展甚微。到28日,整个战线又形成对峙状态。忻口前线守军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在晋东方面守军失利,娘子关、阳泉、平定等地相继失陷,部队向太原及晋南溃败。因此,阎锡山于30日夜间决定忻口地区守军全线后撤。忻口前线各兵团于11月2日黄昏后脱离阵地撤退。日军于3日拂晓发动追击,由太原北方协同由晋东进入太原附近的日军会攻太原。</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23:09:2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3-28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太原会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南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发展进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平型关战斗 9月21日,日军第5师团先以两个步兵营从浑源翻越高山南下,袭击守军第17军侧背,23日占领团城口;再以第21旅由灵丘南进,从正面进攻平型关,遭守军第33军第73师抗击,24日又增兵猛攻。傅作义率预备军2个师增援,日军攻击受挫。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奉命以一部袭击灵丘、涞源敌后,以主力3个团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有利地形伏击日军。9月25日,板垣师第21旅团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由灵丘向平型关前进,在预伏地区被歼千余人,汽车被毁百余辆。察哈尔派遣兵团以混成第15、第2旅团东进策应,27日进击茹越口,守军第34军第203旅坚决抵抗,旅长梁鉴堂阵亡,次日茹越口陷落。察哈尔派遣兵团进占繁峙,威胁平型关侧背。30日夜,平型关守军奉命撤向五台山。日军遂陷平型关,西进至代县。忻口战役 阎锡山下令将所部撤向忻口组织防御。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云中山,地势险要,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10月1日,日本政府发布《处理中国事变纲要》,提出“结束战争方略和十月攻势”。当日,日军中央统帅部命令板垣征四郎率华北方面军第5师和察哈尔派遣兵团进攻太原。并命令关东军以一部兵力归华北方面军指挥,参加进攻太原的作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遵令于当日晚间下令第5师团并指挥进入内长城以南的关东军向太原发动进攻;接着命令第1军突破石家庄一带中国守军防线向南追击,以一部进入井陉以西地区策应第5师团进攻太原的作战;命令第2军从滏阳河左岸地区发动攻势,攻击石家庄地区国军的侧背。同一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第14集团军(卫立煌部)至忻口与日军会战。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保卫太原,决定重点在晋北忻口地区组织防御,另以一部兵力在晋东的娘子关地区占领阵地,阻击日军进攻。部署第14集团军及配属部队共8个军为中央集团军,由卫立煌指挥,在忻口正面组织防御;第18集团军(欠第120师)及第101、第73师、新编第2师为右集团军,由朱德指挥,在滹沱河南岸罗圈沟、峨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左翼;第6集团军2个师1个旅及第120师为左集团军,由杨爱源指挥,在黑峪、阳方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右翼;第34、第35军为预备集团军,由傅作义指挥,控制于定襄、忻县地区。10月2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2旅团从代县向崞县(今崞阳镇)进攻,第19军坚守一周,9日崞县陷落;混成第15旅团4日绕过崞县进攻原平,第34军第196旅旅长姜玉贞率官兵与敌肉搏,伤亡殆尽。日军12日攻占原平,进逼忻口。12日,卫立煌调整部署:以郝梦龄指挥第9、第19、第61、第35军组成中央兵团,守备忻口山岭及其左侧川道;以李默庵指挥第14军和第71、第66师等组成左翼兵团,控制云中山;以刘茂恩指挥第33、第17、第15军组成右翼兵团,控制五台山。部队展开于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一线。10月13日,板垣指挥5万日军向忻口进攻,以第5师为左翼,主攻南怀化;以混成第15旅团、堤支队(相当于营)为右翼,进攻大白水;以混成第2旅团、大泉支队(相当于营)担任内长城二线守备。第5师团集中飞机30余架、重炮40余门、战车50余辆掩护步兵猛攻;中央兵团据险扼守,士气旺盛,炮火猛烈,忻口岭连日鏖战,南怀化阵地几失几得,战况惨烈。10月16日,中央兵团实施反击,争夺南怀化高地,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骐、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奋勇督战,以身殉国,相继由第61军军长陈长捷、第19军军长王靖国接任中央兵团总指挥,始终坚守忻口阵地。其间,十八集团军相继在灵丘、广灵、蔚县、平型关、宁武、雁门关袭击日军后方,配合忻口正面作战。19日夜,第129师第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毁日机24架(参见阳明堡机场之战)。日军在忻口伤亡2万余人,作战不利,日华北方面军于22、27和29日先后增调3个团驰援,始终攻不下南怀化,乃转攻大白水。忻口会战正酣,晋东娘子关失守,日军西进威逼太原。11月2日,忻口守军奉命退守太原。娘子关战役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一战区部队一部转入晋东娘子关地区组织防御,正面为第17、第30师,左翼为第14军团,右翼为第3军,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负责指挥。10月11日,日军第20师占领井陉,以一部攻娘子关正面,主力绕道于13日攻陷旧关。阎锡山急令增援晋北之孙连仲率第26路军回援娘子关,组织多次反攻,歼日军一部,但未夺回旧关。21日,日军第20师团师团长川岸文三郎得第109师一部增援,继续在航空兵支援下正面进攻娘子关,掩护第20师左右两个突击队向南运动。第20师团辎重部队行经七亘村,先后两次遭八路军第129师伏击(参见七亘村之战)。26日,日军左突击队约4个营经测鱼镇南侧突破第3军防线,绕到娘子关和新关侧后。娘子关守军是日全线撤退,日军沿正太铁路(石家庄-太原)向西追击,并击退第41军的阻击,11月2日占寿阳。日军迅速逼近榆次,危及太原。4日和7日,日军第20师团直属队在广阳山地又遭十八集团军第115、第129师各一部的伏击(参见广阳之战)。太原保卫战 11月4日,阎锡山任命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决心以忻口撤退的部队占领太原北郊阵地,以娘子关退下的部队防守太原东郊,以刚增援的第13军推进榆次待机夹击日军,以第35军等残损的7个旅担负城防。然而两线撤退的部队尚立足未稳,日军即跟踪而至,部队秩序混乱。5日东路日军占榆次,6日北路日军进抵太原城垣,7日两面日军协力攻城。战至当晚,守城官兵仅存2000余人。8日夜日军突破城垣,傅作义率部突围,9日太原沦陷。点评:此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国军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P><P>(10):淞沪会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8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国军在上海地区对日军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是年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参见平津作战)后,即以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展开对中国内地大规模进攻,重点指向华北。国民政府为了牵制华北日军的进攻,并准备抗击日军向上海的登陆作战,采取“先发制敌”的方针,首先围攻驻沪日军,会战从此展开。会战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年8月13日至9月17日,国军向驻上海日军发起攻击并抗击日军增援部队的登陆。 13日,中、日两军在上海市区发生小规模冲突。当日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淞沪警备司令部所属部队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为总司令,并命令该集团军于翌日向日军发动进攻。同时命令空军协同地面作战,担任要地防空。14日上午,空军首先向停舶在黄浦江上的日军第3舰艇和汇山码头;日海军司令部、公大纱厂等处日军发动攻击,炸伤旗舰"出云"号,第4驱逐机大队击落袭击杭州笕桥机场的日机3架,击伤1架(参见杭州空战);陆军于当日下午向虹口和杨树浦日军发动围攻。15~16日,空军在京沪杭上空共击落日机40余架。17日,海军派出鱼雷快艇驶至上海外滩再次击伤"出云"号。第9集团军从15日起,向日军发起多次围攻,第87师攻占日本海军俱乐部,第88师冲入日本坟山阵地,后受阻。19日,从西安调来的第36师投入战斗,于21日攻入汇山码头,严重威胁日本海军陆战队。15日,日军统帅部下令组建上海派遣军司令部,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11师2个师团和特种兵一部,由日本国内增援上海作战。中国于8月20日亦组成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陈诚为前敌总指挥,将战区所辖防区划分为淞沪围攻区(部队为张治中部第9集团军)和长江南岸(部队为第54军)、长江北岸(部队为第111师)、杭州湾北岸(部队为张发奎部第8集团军)、浙东等4个守备区(部队为刘建绪部第10集团军),以上4个守备区负责封锁压制日军登陆部队。由于日军增援部队于23日晨在铁路码头和川沙镇以北地区强行登陆。第三战区临时将长江南岸各守备部队编组为第15集团军,由陈诚兼总司令,又抽调3个军予以加强。日军第3师第一梯队在张华浜附近登陆时,遭到张治中部警察总队顽强抵抗。第3师主力登陆后,警察总队不支,撤至南泗塘河西岸据守,张治中组织第87、第36师反击,挫败其进攻,双方于25日隔河对峙。日军第11师第一梯队23日在川沙口和石洞口地段登陆,时第15集团军刚编成,部队未到指定位置,日军迅即攻占狮子林炮台、月浦和罗店,继分向浏河、宝山进攻。下午陈诚所部先后赶到,第18军协同第54军实施反击,当晚收复罗店,次日收复宝山、狮子林和月浦。25日,日军第11师后续梯队登陆,第15集团军反击受阻。双方于狮子林、月浦、新镇、罗店至浏河口一线形成对峙。松井石根为连接和扩大两个师的登陆场,9月1日以第11、第3师各一部从狮子林和吴淞两面夹击宝山。守备宝山的第18军姚子青营击退日军多次进攻,顽强坚守至7日,日军以战车堵击城门,集中海陆空火力轰击,全城燃起烈火,该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战至10日,日军将两块登陆场连成一片。第15集团军予敌重大杀伤后,部队严重减员,13日奉命撤出月浦、杨行、新镇等阵地;第9集团军则奉命放弃宁沪铁路(南京-上海)以东的大部地区。至9月17日,国军被迫撤至北站、江湾、庙行、罗店、浏河一线,与日军对峙。 第二阶段,9月17日至11月4日,日军再次增兵,国军全线转入防御。 日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虽然占领了淞沪间滩头阵地,但伤亡甚重,因此决定继续由国内增派第9、第13、第101三个师团及特种兵一部的重藤支队(台湾旅)到上海作战。国军于21日也调整了部署,第3战区由蒋介石兼司令长官,划黄浦江以西、蕴藻浜以南为中央作战地区,朱绍良为总司令,下辖第9集团军和另2个师;左翼军以第15集团军和第19集团军(新增援的部队)编成,陈诚为总司令;右翼军以第8集团军(原杭州湾北岸守备区部队编成)、第10集团军(由湖南调来)编成,张发奎为总司令。全线部队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从22日到10月1日,日军由国内增援的部队陆续在淞沪地区登陆。23日,日军集中兵力在罗店方面发起进攻。国军左翼军两次调整部署,于10月3日拂晓前转移至蕴藻浜右岸亘陈家行、杨泾河西岸、浏河镇之线。从4日开始,日军以大场镇为目标发起攻击。其主力两个师团猛攻蕴藻浜南岸中国左翼军和中央军左翼阵地。中央守军侧后受到严重威胁。第3战区即令由后方增援的第22集团军加入该方面作战。经10余日反复争夺与激战,左翼军伤亡甚重。15日,日军突过蕴藻浜深入守军阵地约5公里。蒋介石急调第21集团军10个师加入中央军序列,以其3个师从大场附近向南路日军反击,另以左翼军4个团在广福南侧向北路日军反击,均未突破日军阵地。22日,日军集中第3、第13、第101师进攻第21集团军,在庙行和陈家行之间突破守军阵地。24日,日军集中主力一部猛攻大场镇。守军与日军苦战3日,阵地大部被毁,该镇于26日失守。苏州河北岸的中央军腹背受敌,于27日放弃北站、江湾间阵地,转移至苏州河南岸。第88师第524团团附谢晋元,率第1营官兵继续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于31日奉命退入公共租界。左翼军也转移至姚家渡到唐河桥一线。日军随即进至苏州河沿岸。由于正面战线逐渐缩小,第3战区决定撤消中央军,军队划分为左、右两作战军,左翼归陈诚指挥,右翼归张发奎指挥。左、右翼各3个集团军,继续与进攻日军作战。 第三阶段,11月5日至11日,日军后援部队在杭州湾登陆,国军由淞沪地区全线撤退。 在两军作战处于胶着状态,进攻十分困难之际,日军大本营10月初决定将侵华战争主要进攻方向从华北转向上海方面,急从国内、华北、东北抽调3个师团于20日组成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迂回上海,协同淞沪地区日军作战。5日拂晓,日军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率第6、第18、第114师及国崎支队(第5师第9旅),突然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策应上海派遣军实施迂回包围。当时杭州湾北岸的守军,大部已调去支援上海市区作战,只有第63师的少数部队守备,猝不及防。日军占领沿海地段后,迅以第6师进攻松江和闵行,以第18师进攻金山和广陈。第8集团军急调第62、第79师分别阻击日军第6、第18师,因行动迟缓,致日军迅速进入黄浦江一线。日军6日占金山。7日,日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合编为华中方面军,松井石根为司令官。企图对上海守军迅速达成合围。战局急转直下,8日晚,第3战区根据苏州河南岸战况逆转,松江方面更为危急的情况,决心令左、右两翼作战军向吴县、福山线国防阵地转移。9日下午8时,战区各部队开始转移。11日晚,市区守军全部撤退,南市守军千余人被日军隔绝,撤入法国租界。上海市区沦陷,战役结束。 点评:此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虽多,但分散在各自防区死打硬拼,注重正面防御,忽视侧翼安全;日军装备优良,采取正面强攻战术,却屡遭挫败,后改从侧后登陆,迂回成功。日军参战兵力达9个师20余万,伤亡4万多;国军有60余万兵力投入作战,伤亡16万余人。淞沪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打破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P><P>(11):南京战役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2月,在中日战争中,国军在江苏省南京抵抗日军进攻的战役。11月中旬,日本华中方面军在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分三路向南京进攻。其第,11、第13、第16师团沿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第3、第9师团经苏州、金坛西进。第10军沿太湖南岸进攻,其第114师团经宜兴、溧阳,第6师团经广德直指南京,第18师团经广德直趋芜湖。国民政府在此情况下,于20日发表迁都宣言,将政府机关迁抵重庆(部分军政机关留武汉、长沙办公)。2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第2军团、第66、第7l、第72、第74、第78、第83军等部队约10万人保卫南京;25日,又决定成立第7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指挥第23集团军和由淞沪前线撤退下来的第8、第15集团军,在长江下游沿岸布防。由淞沪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战区部队,在顾祝同指挥下于皖南地区策应保卫南京作战。12月初,各路日军进迫南京外围。南京卫戍部队以江宁镇、牛首山、淳化镇、汤山、龙潭一线为正面阵地;板桥至淳化一线,孟塘至龙潭一线为防御主阵地;雨花台、紫金山、乌龙山、幕府山、及南京城垣为防御复廓阵地。5日,日军开始攻击守军主阵地。至8日,日军分别占领南京东郊的汤山、半边山,南郊的湖熟、淳化和秣陵关,西南郊的板桥、大胜关。守军主阵地各部队撤退。日军接踵追击,迅速进至复廓阵地之前。9日,日军发出通牒劝告守军投降,遭到拒绝。松井石根于10日13时下令攻城。其第16师团攻击紫金山及其两侧地区。在此地防守的中国教导总队战至16时,退守遗族学校、中山陵及第一峰。日军第16师团继续攻击,至12日占领紫金山。日军第9师团于9日进抵光华门,10日攻击城东郊守军,12日逼进城垣,被护城河水所阻,暂停攻击,作渡河准备。日军第114师团和第6师团向雨花台方面守军第74军阵地攻击。守军逐次向水西门撤退,战至12日16时,守军伤亡过大,形成溃乱。日军占领雨花台,并攻占中华门一段城墙。雨花台及中山门城墙被日军炮火击毁多处。守城各军闻雨花台失守,相继向城内撤退。退入城内的第88师和第87师经中山路北撤,拟出挹江门,中途为特务队及第36师所阻,秩序大乱。在此情况下,唐生智于12日17时决定部队突围,一部突出重围转向浙皖边境,一部乘船或泅水渡江外,大部阵亡。13日,日军进入南京,另以一部渡江占领浦口。点评:此战,国军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 但日军以8个师的兵力分兵进逼,使守军处于三面被围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后突围失败,致使大量部队团于城内,惨遭日军杀戮。作战中,国军伤亡约5万余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23:16:2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3-28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2):台儿庄战役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至4月,在中日战争的徐州会战中,第5战区部队在山东省南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对日军第2军所部进行的作战。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攻占滕县和临城后,于3月19日占峄县。23日,濑谷支队以步兵1个大队,炮兵、装甲各1个中队组成沂州支队,由临城向临沂方向前进,以支援第5师团坂本支队作战;另以1个大队附野炮兵1个中队向台儿庄前进;支队主力集结在峄县附近。增援津浦路(天津至浦口)北段作战的国军第20军团,在日军攻占临城、枣庄、峄县和韩庄后,转移至峄县以东日军之侧翼地区。3月19日,第5战区令第2集团军主力调台儿庄,一部调运河南岸防御。23日,该集团军第31师主力抵台儿庄附近设防,一部在泥沟、康庄、獐山附近警戒;独立第44旅和第110师担任台儿庄至韩庄之间运河南岸的防御。同日,日军濑谷支队步兵第63联队第2大队由峄县南下向台儿庄攻击。第2集团军第31师逐次抵抗。24日凌晨4时,孙连仲总司令到达台儿庄,在运河南岸的韩家寺指挥作战。24日,日军在飞机支援下对台儿庄反复攻击。守军笫31师将日军迭次攻击均予击退。当日傍晚日军曾突破台儿庄城墙东北角,又被守军驱逐。25日,攻击台儿庄的日军得到步兵2个中队和重炮2门的增援。26日,第2集团军令第30师以1个团接替台儿庄及顿庄间运河南岸防务。27日凌晨5时,第27师一部开始向台儿庄以北刘家湖一带日军攻击。这时,日军也同时继续攻击台儿庄,并于晨7时50分攻占台儿庄东北角,受到守军顽强抵抗和包围攻击。28日晨,日军得到增援后,再次猛攻台儿庄,攻占台儿庄西北角一部,但受到守军的反击和围攻,损失惨重。29日,日军攻占庄内东半部。在临沂方面作战的日军坂本支队奉令增援台儿庄作战。该支队除留一部在临沂方面外,主力于29日夜南下。30日,濑谷支队步兵第10联队也由峄县附近南下,于当日下午到达台儿庄以西范口附近。31日,台儿庄及其附近日军已被第2集团军和第20军团第52军完全包围。正在围歼之际,日军坂本支队到达向城、爱曲,对第52军侧背形成威胁。于是第52军留一部在台儿庄附近作战,主力转向爱曲、向城。4月1日,第52军迂回作字沟攻击日军坂本支队侧背,并于2日克服作字沟。日军坂本支队除留一部在爱曲、兰陵附近抵抗外,主力向台儿庄方向前进。3日,第5战区令第20军团和第2集团军对日军发动总攻。总攻开始以后,日军顽强抵抗。4日,中国空军以飞机27架分两批轰炸泥沟车站和台儿庄东北一带日军。中日两军在台儿庄内外及其东北地区激战至6日,日军已处于完全被歼的危险境地。当日夜,日军濑谷支队突围向峄县撤退。随即坂本支队也脱离战场退向郭里集南面地区。国军发起追击。台儿庄战役结束。点评:此战,国军击败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歼敌1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这是抗战以来国军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气焰,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念</P><P>(13):徐州会战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至5月,在中日战争中,第5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参见南京战役)后,第13师团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2集团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团另3个旅团、2个支队(相当于旅)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1938年2月18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烟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国军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徐州以南地区作战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9~10日,日军第13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徐州以北地区作战 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团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西路日军第10师团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3月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璋殉国,滕县失守。台儿庄战役 3月20日,日军第10师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不顾第5师团和第10师团长濑支队在其两侧进攻受阻,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团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四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徐州附近地区作战 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4月18日,日军第10、第5师分别从山东峄城(今属枣庄)和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对守军第2集团军和第20、第3军团及第27军团第59军实施牵制性进攻。守军顽强抗击,至月底,将日军阻止在韩庄、邳县(今邳州)和郯城一线。5月5日,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在南面,第9、第13师团从蚌埠地区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属河南)后,向江苏萧县、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3师团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进攻。在北面,第16师团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至14日,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第14师团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陷山东菏泽、曹县后,直插河南兰封(今兰考);同时,第10师团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第114师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由于日军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5日,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19日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6月6日占领开封。尔后,日军第14、第16师团向郑州进攻,6月7日一部进抵中牟附近。郑州岌岌可危。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9日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阻止了日军的进攻,至此,会战结束。点评:此战,日军动用8个师、5个旅约30万人,国军参战部队前后有70个师约100万人,历时5个月,国军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战赢得了时间。</P><P>(14):武汉会战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至10月,在中日战争中,国军第5、第9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武汉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防御战役。日军侵占南京(参见南京战役)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1937年12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保卫武汉作战计划。在徐州失守(参见徐州会战)后,即调整部署,先后调集约130个师和各型飞机200余架、各型舰艇及布雷小轮30余艘,共100万余人,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地区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卫武汉。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挥所部负责江北防务;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所部负责江南防务。另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今北京一汉口)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杭州一株洲)向粤汉铁路(广州一武昌)迂回。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决定先以一部兵力攻占安庆,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然后以主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以北地区,由武胜关攻取武汉,另以一部沿长江西进。后因黄河决口,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汉的计划,改以主力沿长江两岸进攻。6月初,第6师从合肥南下;波田支队(相当于旅)由芜湖溯江西进,向安庆进攻。守军第26、第27集团军节节阻击。12日波田支队攻占安庆,继续沿江西进。13日第6师攻占桐城后,转向西南方向进攻,17日陷潜山。至7月初,日军在江北占领太湖、望江以东,在江南占领江西湖口以东的长江沿岸地区。4日,日军华中派遣军调整战斗序列,由其司令官烟俊六指挥第2、第11集团军,负责对武汉的作战。以第11集团军沿长江两岸主攻武汉;第2集团军沿大别山北麓助攻武汉。日军先后投入作战的兵力共9个师、1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旅)和2个野战重炮旅、2个战车团,航空兵3个飞行团各型飞机300余架,海军第3舰队各型舰艇120余艘,共约25万人。另以华中派遣军直辖的5个师分别担任对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的警备任务,以巩固后方,保障此次作战。长江南岸地区作战 第九战区以第1兵团在鄱阳湖西岸地区,第2兵团在江西星子、九江至码头镇之线组织防御。日军第11集团军主力沿长江南岸地区进攻,7月23日,波田支队在九江东面的姑塘登岸。守军第2兵团以第70、第64军等部协同第8军实施反击,由于日军第106师团继续登岸,26日九江失守。波田支队沿长江西进,8月10日,在瑞昌东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进攻。第3集团军在第32军团增援下奋力抗击。后因日军第9师加入战斗,守军力战不支,24日瑞昌失守。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继续沿长江西进,同时以第27师团向箬溪方向进犯。第30集团军和第18军等部在瑞昌-武宁公路沿途地区逐次抗击,相持月余,至10月5日,日军第27师团攻占箬溪后,转向西北进攻,18日陷湖北辛潭铺(属阳新),向金牛(今属大冶)方向进犯。在此期间,守军第31集团军和第32军团等部在瑞昌以西地区节节抵抗沿长江西进的日军,至9月24日,码头镇、富池口(属阳新)先后陷落。第2兵团组织第6、第54、第75、第98军和第26、第30军团等部在阳新地区加强防御,战至10月22日,阳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继失守,日军第9师和波田支队向武昌逼近。当西进日军进攻瑞昌的同时,第106师从九江沿南浔铁路(南昌-九江)南犯。守军第1兵团第29军团和第4、第8军等部依托庐山两侧及南浔铁路北段的有利地形进行顽强抗击,日军进攻受挫。8月20日,日军第101师团从湖口横渡鄱阳湖增援,突破第25军防线,攻占星子,协同第106师团企图攻占德安,夺取南昌,以保障西进日军的南侧安全。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以第66、第74、第4、第29军等部协同第25军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马回岭地区与之激战,双方成胶着状态。9月底,日军第106师团第123、第145、第147团和第101师团第149团孤军深入,进至德安西面万家岭地区。薛岳指挥第4、第66、第74军等部从侧后迂回,将其包围。日军第27师一部增援,在万家岭西面白水街地区被第32军等部击退。10月7日,国军发起总攻,激战三昼夜,多次击败日军反扑。日军由于孤立无援,补给断绝,战至10日,4个团大部被歼。史称万家岭大捷。长江北岸地区作战 7月24日,日军第11集团军第6师从安徽潜山向太湖进攻,相继突破第31、第68军防线,至8月3日,先后攻占太湖、宿松、黄梅(属湖北)等地,继续西进。第五战区第4兵团以主力在湖北广济(今梅川)、田家镇、浠水地区准备迎击日军,第11集团军和第68军固守黄梅西北一线,调第21、第26、第29集团军由潜山、黄梅西北山区南下侧击日军,至28日先后收复太湖、宿松。第11集团军和第68军乘势反攻,未果,退至广济地区,协同第26、第86、第55军等部继续抗击日军。第4兵团令第21、第29集团军自黄梅西北实施侧击,未能阻止日军,至9月17日广济、武穴相继沦陷。接着日军围攻田家镇要塞。第4兵团以守备要塞的第2军并加强第87军一部固守阵地,以第26、第48、第86军在外围策应作战,攻击日军侧背,激战旬余,终因阵地被日军优势火力摧毁,伤亡甚重,29日田家镇要塞失守。日军继续进攻,10月19日陷浠水,24日占黄陂,直逼汉口。大别山北麓地区作战 第五战区第3兵团以第51军和第19军团第77军在安徽六安、霍山地区,第71军在富金山、固始(属河南)地区,第2集团军在河南商城、湖北麻城地区,第27军团第59军在河南潢川地区,第17军团在信阳地区组织防御。8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从合肥分南北两路进攻。南路第13师团于29日突破第77军防线攻占霍山,向叶家集方向进犯。第71军和第2集团军在叶家集附近的富金山至商城一带依托既设阵地顽强抵抗。日军第13师团受挫,得第16师团增援,9月16日攻占商城。守军退守商城以南打船店、沙窝地区,凭借大别山各要隘,顽强抵抗,至10月24日,日军逼近麻城。北路日军第10师团于8月28日突破第51军防线攻占六安后,强渡淠河和史河,9月6日进占固始,继续西进。第27军团第59军在春河集(属固始)、潢川一带组织抗击,鏖战旬余,19日潢川失守。21日日军第10师团突破第17军团第45军阵地,攻占罗山,继续西进,在信阳以东地区遭第17军团反击,被迫撤回罗山。日军第2集团军以第3师增援,协同第10师团向信阳进攻。10月6日,一部迂回信阳以南,攻占平汉铁路上的柳林站。12日日军第2集团军攻占信阳,然后沿平汉铁路南下,协同第11集团军进攻武汉。在日军已达成对武汉包围的情况下,为保存力量,国军不得不于10月25日弃守该城。日军26日占领武昌、汉口,27日占领汉阳。点评:此战,历时两个多月,是抗日战争初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国军由于处处设防,分兵把守,且未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破坏对方交通线,因此未能重创日军。但国军英勇抗击,也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日军承认伤亡共2.1万余人,其中将校级军官近700人),迟滞了日军行动。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23:20:1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3-28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广州战役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0月,在中日战争中,第4战区部队在广东省广州湾地区与日军第2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9月,日军决定进攻广州。10月上旬,日军第21军下辖第5、第18、第104师团分别从青岛、上海、大连出发到达澎湖集结待命,企图在大亚湾登陆,攻占广州。第4战区第12集团军部队集中部署在大亚湾至广州、珠江东岸一线。9日,日军第21军主力船队出发,于11日晚抵达广东大亚湾。12日凌晨,日军第18师团在大亚湾左面和正面虾涌一带登陆;及川支队在盐灶背登陆;第104师团在大亚湾右面玻璃厂登陆:第18师团一部在虾涌以西澳头登陆后,继向淡水进攻。国军抵抗后于当晚弃城撤退。日军第18师团另一部登陆后即向惠州推进;13日攻占平山;14日占领横沥,并进至惠阳南郊。第104师团登陆后于12日占领平海;13日占稔山、吉隆,到达惠州南面,尾随第18师团推进。14日黄昏,日军以优势兵力向惠州发动猛烈攻击;国军第151师稍作抵抗后于当晚撤退。15日,惠州失陷。16日,日军攻陷博罗后,主力向增城突进;及川支队由惠州向广州作大迂回行动。第4战区命令各部向广州附近集结,第65军增防东江。17日,第153师在福田一线击溃日军一个联队,迫使日军退回博罗;独立第20旅在正果击溃日军少数侦察部队。于是,第4战区决定以第186师固守增城正面,并调集战车、炮兵支援;以第153、第154师从右翼,独立第20旅从左翼合围日军,企图将日军聚歼于增(城)博(罗)公路间浮罗山下。19日晨,日军第18师团到达增城。国军与日军激战竟日,当晚撤退,增城失陷。20日,日军第18师团发动全面攻势,国军防线被突破,守军向后溃退。日军迂回部队及川支队进攻从化、花县,以图截断广州至韶关间联系。是日晚,第4战区在广(州)增(城)公路两侧布防,阻击日军,将主力撤至粤北的翁源、英德一线,而以一部防守广州。21日,日军攻占沙河,并占领广州市区。日军第104师团向广州以北推进,攻占太平场;23日占领从化。与此同时,第5师团与海军配合,于23日攻占虎门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于29日到达广州南郊。至此,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广州战役结束。点评:此战,日军实现了切断中国由华南接受外援的交通线,以及策应武汉作战的目的。对中国来说,则不仅失去了重要的国际物资补给线,而且影响了全国战局。</P><P>(16): 长沙会战1939年9~10月,中国军队为确保长沙抗击侵华日军的作战。  日军为巩固武汉占领区,消灭中国第九战区部队主力,由第11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4个师、2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各一部,共10万余人,以分进合击战法,从湘北、赣北、鄂南三个方向进攻长沙。中国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5个军、1个挺进军,20余万人,企图利用山岳江河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以逐次抗击、侧击战法消耗日军,诱敌至长沙附近包围歼灭。  赣北作战。集结于奉新、靖安一带的日军第101师主力、第106师一部9月14日向高安、铜鼓方向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49、第32、第58、第60军英勇阻击。因日军主力迂回至中国4个军的后方,守军被迫撤退至锦江及宜丰等地。19日,日军第101师一部攻克高安后,主力协同第106师西进,被第74、第58军等部阻于大塅(属铜鼓)、黄沙桥(属修水)等地。21日,日军为集中兵力西进,放弃高安。中国军队乘机反攻,收复高安,攻克上富、甘坊。10月3日日军分途后撤,至13日退守靖安、奉新原阵地。  鄂南作战。集结于通城地区的日军第33师9月21日南犯,突破第20军第134师王牙尖、麦市阵地,27日攻占龙门厂后,主力沿长寿街向献钟攻击,在第79军猛烈抗击下,于10月2日回撤,经渣津东攻修水支援第106师,遭守军第8、第78军夹击,于6日由三都经九宫山退向通城。中国军队10月上旬收复献钟、修水。  湘北作战。集结于岳阳地区的日军第6师与奈良支队(相当于团)9月18日向新墙河北岸发起进攻,守军第52军奋力抗击,反复争夺。23日,日军在炮兵、航空兵协同下,并施放毒气,强渡新墙河。上村支队(相当于旅)一部在新墙河口的鹿角、九马嘴登陆,从侧后迂回攻击,堵截守军退路。守军第52军因中毒人数较多,被迫撤至汨罗江南岸阵地,与日军对峙。同日,上村支队另一部乘舰经洞庭湖至汨罗江口的土星港、营田登陆,配合主力作战。26日,日军猛烈向汨罗江南岸攻击,守军第37、第52军奋战竟日,后放弃汨罗江南岸阵地,诱日军至长沙北面的福临铺、栗桥、三姊桥一带设伏区。28日,日军第6师、上村支队遭到伏击,损失严重。同日奈良支队攻陷平江,30日与第33师在献钟附近会合,东进受阻。这时,日军由于补给困难,伤亡增多,陷于中国军队伏击区内的不利境地,遂中止攻势,于月底相继北撤。第九战区令第52、第37、第4军等部实施正面追击和侧后围堵。至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此战,中国第九战区部队挫败日军的战役企图,予敌以有力打击,并为尔后的长沙会战积累了经验。  1941年9~10月,中国军队第二次抗击侵华日军进攻长沙的作战。  日军为解除中国第九战区对武汉地区的威胁,企图在汨罗江以南长沙以北地区消灭第九战区主力。1941年9月,第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4个师、4个支队、2个飞行团及海军一部,共11.5万人,分两路向长沙发动进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军、1个挺进军、2个飞行大队,共30余万人,利用有利地形与既设阵地,逐次抗击,企图诱敌于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予以歼灭。  9月7日,集结于岳阳西南的日军第6师一部,为掩护新墙河方向主力展开,向大云山地区攻击,遭守军顽强抗击,受挫。后增调第40师、荒木支队(相当于旅)支援,激战至17日,大云山得而复失,退回西塘。17日夜,日军第3、第4师和第6师主力、早渊支队(相当于旅)在新墙河北岸全线展开。18日拂晓,在炮火掩护下,强渡新墙河,从荣家湾、新墙、潼溪街等处突破南岸守军阵地。守军第4、第20、第58军与日军激战后,以少数兵力迟滞日军,主力转移至双石洞、洪源洞一带侧翼阵地待机。同时,日海军陆战队和平野支队(相当于营)乘军舰10余艘、汽艇200余艘,由岳阳经洞庭湖向青山、芦林潭等处进攻,从右翼威胁长沙。19日,江藤支队(相当于营)留守新墙河南岸,抵抗侧翼守军。日军主力速向汨罗江挺进。是时,第九战区令第99、第37军于汨罗江南岸阻止日军;令第26、第10、第74军分别向瓮江、捞刀河、浏阳方向急进,准备从右翼包围日军。此电文被日军破译。21日,日军强渡汨罗江后,改正面突破为侧翼包围,向东迂回,包抄中国军队。23日,日军第3、第4、第6、第40师分别于浯口、瓮江地区围攻第37、第26军;26日,又于春华山、永安市地区攻击第74军,中国军队损失严重。日军继向长沙、浏阳河方向进攻。28日,早渊支队攻入长沙。29日,日军第3师一部抵株洲。为策应长沙作战,中国第三、第五、第六战区23日起分别对各自当面日军发动进攻,有力地牵制了日军行动。第九战区的鄂南、赣北部队也向当面日军实行袭扰。29日,第九战区预备队和增援部队第72、第79、暂编第2军等6个军进入长沙外围,在敌后的第4、第20、第58军亦尾敌南下。日军陷于南北夹击境地。加之后方运输线遭到中国军民破坏,补给困难,10月1日下令北撤。第九战区部队全线反击,跟踪追击与超越追击,给日军以杀伤。9日,日军越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  1941年12月~1942年1月,中国军队第三次抗击侵华日军进攻长沙的作战。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第23集团军同日进攻香港。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并调集军队反攻广州。日军中国派遣军为牵制中国军队,策应香港作战,令第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4个师、2个旅、3个支队(相当于营)及航空兵一部共12万余人,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企图在汨罗江两岸歼灭第九战区主力。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军、1个挺进军、1个飞行大队等30余万人,采取逐次抗击、诱敌深入战法,拟在捞刀河、浏阳河之间地区包围歼灭日军。  12月24日晚,集结于岳阳东南麻塘、新开塘一带的日军第6师、第40师主力在新墙、潼溪街一线强渡新墙河。次日晨,第3师亦随第6师之后徒涉过河。第九战区第20军与日军激战竟日,一部与日军保持接触,主力向关王桥、王家坊山区后撤;第58军向西侧击日军,后撤至杨林。27日,日军第3师于汨罗附近强渡汨罗江,南攻第99军,迫其退至营田、湘阴一线。29日日军第6、第40师乘势于新市、长乐街渡过汨罗江,遭到第37军顽强抗击,激战至30日,第37军由浯口退至社港。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由岳阳前进至关王桥,并指挥泽支队掩护军主力左侧翼。阿南惟几见进攻顺利,令所部向长沙进攻。31日,日军进入捞刀河与浏阳河中间地区。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师渡过浏阳河,在20余架飞机支援下,向长沙东南郊猛攻。第10军顽强抵抗,激战一昼夜,白沙岭阵地失陷。2日日军第40师主力集结于金井,保障翼侧安全;第6师主力集结于梨市,一部于长沙东北展开,向城内攻进。守军在岳麓山炮兵第1旅重炮火力支援下坚守阵地,击退日军多次进攻,并歼灭突入白沙岭阵地日军。3日,日军第3、第6师在航空兵与炮兵协同下,再向长沙猛攻。守军得第73军第77师增援,奋力搏杀,战斗十分激烈。日军受守军炮火压制,进攻受阻,至4日因伤亡惨重,弹粮将尽,且第九战区调至长沙外围的10个军已从四面包围,进行向心攻击,被迫下令北撤。赣北日军第34师、独立混成第14旅为策应湘北方向作战,于12月25日分别向上高、修水发动进攻,至次年1月6日亦被守军击退。5日晨,湘北日军在航空兵掩护下,向东北突围。在中国军队前堵、侧击和追击下,伤亡惨重,至16日退至新墙河北岸,会战结束。是役日军自称伤亡6 000余人。  此战,中国军队采用逐次抗击,诱敌深入,坚守长沙核心阵地,合围聚歼,动员敌后军民破坏日军补给线等战法,取得长沙会战胜利</P><P>(17):南昌会战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月至4月,在中日战争中,第9战区部队在江西省南昌地区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的防御战役。南昌东依鄱阳湖,西傍赣江,它既掩护着联系第3、第9两个战区的浙赣铁路,又是威胁沿江日军的战略基地,而且还有中国的飞机场。因此,日军占领武汉(参见武汉会战)之后,为巩固其占领地,维护长江中下游交通运输线,决定发动南昌会战。日本华中派遣军为切断浙赣铁路(杭州至株洲),调集第6、第101、第106、第116师团,在海军和航空队一部配合下(兵力共计12万人),由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以一部牵制中国鄂南湘北部队,主力于3月向南昌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所属部队10个军33个师计20万人展开防御。17日,日军在其海军一部及航空队掩护下,在南浔路(南昌至九江)两侧向南昌发动进攻。日军第116师闭一部从湖口乘50艘艇船横渡鄱阳湖,向修水南岸阵地东端吴城进攻。国军第32军第141师第721团和预备第5师英勇抵抗,经巷战肉搏后,于23日夜弃守吴城,退守赤岸山二线阵地。20日,日军第101师团一部向涂家埠进攻;第101师团一部及第106师团向永修、虬津市方面进攻。日军在200门大炮火力掩护下,强渡修水河,一举突破守军阵地。国军第32军之第142师、第79军之第76师和第49军之第105师与进犯之日军展开激战,伤亡惨重,被迫向后撤退。21日,第19集团军急调第98师,第118师、预备第9师驰援南昌右翼守军,因雨后潦河水暴涨被阻。24日,日军第101、第106师团攻陷万家埠、奉新,并向高安、安义前进,逼近南昌。25日,第19集团军令第32军由修水南岸火速回守南昌;令第79军和第74军向高安西北、东北地区集结。27日,日军渡过赣江后从北、西、南三面会攻南昌,守军第32军第141师与日军经过激烈巷战,伤亡甚重,于28日2时奉命撤离,南昌失守。30日,第1集团军到来,与第74军、第49军一部在锦江南岸一起阻击日军,与日军形成相持。在武宁方面,20日晨,日军第6师团主力由箬溪向武宁东北进犯中国守军第73、第8军阵地;21日,日军以一部由津口南渡修水,攻击第78军阵地。中国守军顽强抗击,与日军激战至27日,第30集团军令第8军向南浔线日军后背瑞昌、德安等处攻击,策应南昌作战;第73军因伤亡过重,由第72军接替该军防地。日军乘交防之机向第72军、第78军猛攻,突破守军阵地,迫使守军后撤。29日,武宁失陷。第30集团军撤至武宁以西地区与日军对峙。日军攻占南昌后,以第101师团留守南昌,以第106师团置于南昌以西,并以一部沿湘赣公路西进追击,于4月2日攻陷重镇高安。至此南昌会战即告结束。点评:此战,是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交锋,日军纠集重兵,先发制人,攻势极为猛烈。中国守军奋勇抵抗,兵力损失达43000余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23:23:5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3-28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随枣会战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在中日战争中,第5战区部队等在湖北省随县、枣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中国各战区发动“四月攻势”,积极袭扰牵制日军。第5战区从东、西两面向平汉铁路南段进攻,汤恩伯指挥的第31集团军主力,由湖北移驻枣阳,加强了第5战区的实力,使日军侧背受到威胁。日军为解除国军对其武汉和平汉线(北平至汉口)交通的威胁,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以第3、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2、第4旅团等,由信阳、应山、钟祥一线向湖北省西部随县、枣阳地区进攻,企图歼灭第5战区主力部队,以解除困扰。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集团军和江防军。制定了依托桐柏山、大洪山山区,据守重要城镇,持久消耗日军,伺机反击的方针,准备挫败日军的进攻。5月1日拂晓,驻钟祥、京山方向的日军第16、第13师团主力和骑兵第4旅,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自钟祥向国军右集团军之第37、第180师发起进攻。4日,日军突破长寿店两侧守军阵地,即以主力沿襄河东岸向枣阳方向突击。激战至5日17时,日军突破守军阵地并向守军第45军第122师阵地攻击。守军第180师据守长寿店掩护主力退守黄起庵东西之线;第37师退守姚家河一线;第38师一部进驻流水沟。6日,日军攻占长寿店,突破黄起庵后向北急进,并猛攻第122师温家庙一带阵地。国军分别在奉乐河、姚家河、流水河、双河、张家集一带侧击日军。7日,日军继续向北突进,攻陷守军张家集、双河阵地。8日,日军续向茅茨畈、新集进攻;双方在茅茨畈、新集展开激战,至10日,日军先后攻陷湖阳镇、新野,并向唐河及枣阳东北地区推进。国军右集团军一部和江防军襄河东部队分别向日军后方进击,收复新野;第122师、第180师分别向唐河、樊成以北方向撤退;第37师、第38师及第132师仍固守襄河东岸。与此同时,日军第3师团主力自应山向守军随县地区之左集团军第11集团军第84军及第13军发起攻击。国军第84军与日军血战后退守塔儿湾阵地。5月2日,日军第3师团向高城第31集团军第13军阵地攻击。双方在塔儿湾、高城一带激战,塔儿湾阵地失而复得六七次。至4日,日军施放毒气,守军伤亡惨重,塔儿湾阵地失守。国军被迫放弃高城向西转移,高城为日军占领。5日,日军在飞机、坦克及炮兵火力支援下,向守军猛攻。国军在高城河两岸及历山至江家河一线与日军展开血战,至6日,被迫退守天河口、高城一线。7日,随县失陷。8日,日军突破第84军第二线阵地,攻陷枣阳;续向第85军江头店阵地猛攻,为防止陷入日军合围,守军奋勇抗击后,撤离江头店阵地;第84军向唐河;白河地区转移;第39军留大洪山游击。10日,第31集团军主力向唐河转进,于15日到达泌阳以北地区。在信阳方面,日军于5月8日向桐柏进攻;枣阳之日军于10日进抵张店镇、上屯镇附近。第1战区第68军以第143师守确山、明港;以第119师守桐柏,阻击日军后,于11日退守桐柏西北及西南阵地,掩护第5战区各部撤退。日军骑兵第4旅团向唐河进击,于12日攻陷唐河县。为变守势为攻势,第5战区令第31集团军会同第1战区第2集团军从豫西南下,将大部分日军反包围于襄东平原地区,进行猛烈攻击;第33集团军主力向枣阳攻击,其余部队向钟祥日军攻击,牵制其后方。国军在向日军反攻中将其击退;14日,收复唐河县,16日,光复桐柏,粉碎了日军的合围计划。19日,国军经4天苦战,予南返日军以重创,收复枣阳。左集团军第39军奉令化整为零,进入山区分散游击;右集团军河东部队及江防军连日发动进攻,袭击日军后方,切断交通,完成任务后于21日撤回襄河西岸。22日,向随县迫进,23日收复随县。日军退回钟祥、应山等原驻地,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点评:此役,国军在兵力上占较大优势,能协同配合,但兵力使用欠灵活,曾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后经全军将士浴血奋战,恢复原态势。此役毙伤日军13000余人,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目的。中国军队伤亡2万余人。</P><P>(19):百团大战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在中日战争中第二战区部队在华北游击区发动对日伪的大规模的突袭作战。 1940年夏,日伪加强对华北敌后游击区推行“囚笼政策”,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敌后游击区的封锁,争取华北战局的好转,第十八集团军前方指挥部在华北敌后发动了破击作战。8月8日,前指下达战役行动命令:第一二九师破击正太线平定至榆次段,重点为阳泉至张净镇段;第一二○师破击同蒲路平遥以北及汾离公路,随着战斗的展开,陆续参战部队增加到105个团,约20万人,故称为“百团大战”。它是战局发展的结果,并不是战前就有这样规模的整体计划。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8月20日起至9月10日止。主要是交通总破袭战,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各参战部队按计划对华北各线敌伪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第一二九师主力攻克了芦家庄、上湖、张净镇等车站和据点。第一二○师以主力攻占了康家会及阳方口等据点和车站。第一二九师在榆社西北之双峰歼灭敌人一部。9月10日,作战部队转入休整。  第二阶段,自9月22日起至10月上旬止,继续破击交通线,第一二九师主力于9月23日发动榆社辽县一线的进攻,攻克榆社县城和据点多处,由于和顺、武乡之援敌到达,遂停止对辽县的进攻,并从榆社撤退。第一二○师主力在同蒲路北段忻县、宁武、朔县间展开破击战,因日军大量增援,遂结束破击战。这个阶段作战,国军虽然取得许多战果,但由于以主力攻打深入根据地内、设防比较坚固的敌人据点,结果造成敌人力量内调,打了一些得不偿失的攻坚战,伤亡较大。 第三阶段,自10月6日起至12月5日止。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对游击区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10月6日,日伪军首先对前指和第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的太行区进行“扫荡”。从10月20日开始日伪军近万人对游击区进行第二次“扫荡”,第一二九师主力包围进犯左会之敌的一个大队,经过激战,付出了很大代价,遂撤出战斗。从11月1日起,敌7000余人又对榆社、辽县地区进行第三次“扫荡”。第一二九师以一部作掩护,主力适时转移,敌扑空后分路退回。11月17日敌7000余人“扫荡”太岳区,企图合击沁源。第一二九师主力跳出合围,转移至沁河两岸;12月上旬敌伪军分路退回。晋东南根据地历时40天的反“扫荡”作战即告结束。日伪军从11月9日开始对北岳区“扫荡”,集结兵力达1.2万余人,先由北向南,再由东向西,分路平行推进,21日侵占阜平、王快等地。1941年1月1日,国军收复阜平,4日收复王快,反“扫荡”作战结束。在晋西北,194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国军粉碎了日伪军4000余人的“扫荡”。   此次战役共毙伤日军6000余人,伪军17000余人,俘虏日伪军1600余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和车站、桥梁213座,隧洞260多处,摧毁敌人碉堡和据点293个。国军伤亡1.8万余人2万余人中毒,尤其在第二阶段的几次攻坚战损失较大。蒋介石贺电朱德,并予嘉奖。点评:此次战役虽给日伪以有力打击,并牵制了部分日军在华北游击区,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但是却震怒了日军华北大本营,他们高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于是对华北游击区地实行"三光政策"有意杀害无辜群众,烟火冲天,烧尽田地房廊,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了无可估量的损失。十八集团军副司令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P><P>(20):枣宜会战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5月至6月,在中日战争中,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日军为解除威胁,确保武汉,于4月中旬调集第3、第13、第39师团,第6和第40师团各一部及第18旅团,在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指挥下,采用机动奇袭、两翼包围、分进合击伪战术,企图将第5战区主力围歼于枣(阳)宜(昌)地区。 为阻止日军进犯,第5战区确定分为左、中、右3个集团军,采取分路挺进敌后袭击日军,主力向两翼外线转移,相机与日军决战的方针,并调集6个集团军,计21个军56个师兵力参加作战。会战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5月1日至下旬,以枣阳为中心的作战。1日,日军由信阳、随县、钟祥地区向枣阳、唐河发动进攻。为阻击日军进犯,国军第2、第11、第31、第33集团军先后在唐河、田家集、枣阳、高城等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至8日,枣阳失守。10日,第5战区对日军展开反击,从北、西、南三面对日军包围夹击,战至11日晚,迫使日军向枣阳以南收缩。国军跟踪追击、侧击日军,先后克复唐河、泌阳、明港、唐县等地;16日,克复枣阳。日军为打开南退之路,集中兵力在宜城东北之南瓜店附近对前来堵击的第33集团军进行南北夹击,在飞机、山炮支援下连续发动猛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和特务营及第74师主力全体官兵,在与日军血战中为国壮烈捐躯。21日,日军再陷枣阳,并北进至邓县、老河口、樊城一带。国军转移到唐、白河两岸。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敌激战两昼夜,付出了二百多人的伤亡,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起出,重殓后再将灵柩运往重庆。先由陆路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事先并未公布。但消息一经传出,宜昌民众不期前来祭悼者逾数万人。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们码头,蒋介石率军政要员来到江边,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来到重庆北碚双柏树小山落土安葬,并追晋上将。冯玉祥把这里更名为“梅花山”,并亲自为自己的老部下题写“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的题词。第二阶段从5月下旬至6月24日。23日,日军第11军决心实施宜昌作战,并于25日下达渡河命令。31日晚,日军第3、第39师团强渡襄河,于6月1日攻占襄阳。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第5战区部队反攻襄阳,并将战区部队分为左、右兵团,由李宗仁、陈诚分任兵团长。3日,克复襄阳。日军遂南下进攻宜昌。5日,第13师团及第6师团一部也渡过襄河,直取宜昌。国军第77军及江防军一部在荆门西侧至江陵之线竭力抵抗。10日,日军对宜昌发起进攻。守军奋勇抵抗,与日军激战至12日,宜昌失守。日军第3、第39师团由襄阳南下时,国军第2、第31集团军尾随其后,收复襄阳、宜城,进至当阳、荆门以北地区。16日,日军准备撤离宜昌,国军立即反击,于17日克复宜昌。日军在撤退中又接到其大本营确保宜昌的命令,突然回兵于24日再次攻占宜昌。 此后,日军将兵力配置于宜昌、当阳与襄河附近地区国军集结在信阳、钟祥,随县、荆门、宜昌、江陵以北之线,与日军形成对峙局面,枣宜会战遂告结束。张自忠将军殉国前的遗书:告所部各将领:“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23:27:1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3-28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1):晋南战役1941年(民国三十年)5月至6月,在中日战争中,第1战区部队在山西省南部中条山地区对日军第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日军为消灭中条山地区的国军,消除对其山西交通线的威胁,从苏北、豫东、赣北、晋西等地抽调主力第2l、第33师团,第9、第16混成旅团,骑兵第4旅团及驻中条山第35、第36、第37、第41师团,共计6个师团和3个旅团兵力共10余万人,另调第3飞行集团主力等航空部队支援作战。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统一指挥卞,企图以迅速的歼灭战和反复“扫荡”,将中国第1战区部队主力包围歼灭。为确保晋南战略要地,国军在中条山驻守第5、第14集团军所辖第3、第17、第“、第15、第43、第93、第98军及第9、第27、第80军等部队约18万人,由第1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统辖指挥,对日军作战。5月7日,日军从东、北、西三个方面向中条山区发起进攻。在中条山东侧,日军第35、第2l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一部,由泌阳、博爱分两路向孟县、济源的国军第9军阵地猛攻,飞机狂轰滥炸。第9军阻击后,于8日夜放弃孟县、济源,撤至黄河北岸封门口既设阵地。9日,日军增兵后再次发动猛烈进攻。第9军与日军激战至10日晨,封门口阵地被突破,遂向西转移至济(源)垣(曲)大道南北地区夹击日军。11日,第9军主力奉命在关阳、狂口南渡黄河担任河防,留一部担任掩护任务,后分散开展游击战。12日晨,日军第21师团主力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附近,与由垣曲东进之日军第41师团一部会合后,续向横河镇方向攻击;第35师团于10日突破守军龙王窝阵地,沿黄河北岸向西突进,于12日占领并封锁了黄河北岸各渡口。在中条山北侧,日军第33师团主力,于7日下午在董封东西之线向国军第98、第15、第43军阵地发动攻击,于8日拂晓突破第43军18盘阵地后,继续南进,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副师长梁希贤、参谋长陈六祀均在激战中殉国。守军顽强抵抗,与日军激战至12日,仍坚守阵地,并全歼侵入董封的日军一个大队。13日,日军得到增援,攻陷董封。守军第98军、第93军第lo师、第15军奉命北进,遇日军阻击后转移到横河镇东南地区,第98军一部到达沁水以北;第43军西移被围于云雾山,之后向西北方向转移。在中条山西侧,日军第41师团及第9混成旅团,分由桑池、横岭关发起进攻,以中央突破的战法直指垣曲。国军第43军、第17军奋起抗击,由于日军兵力绝对优势,正面阵地于8日晨被日军突破,被迫向东转移。日军遂向垣曲突进,是日黄昏,垣曲失陷。9日和10日,日军由垣曲分路向东、西推进。东进之日军于12日晨进至邵源,与济源西进之日军会合后,又向北攻击第14集团军。日军第36师团主力、第37师团及第16旅团各一部,由闻喜、夏县向张店镇以东的中国守军第3军和第80军阵地猛攻。守军与日军激战至8日,阵地被突破,边撤退边抵抗,于9日退至台寨村附近坚持苦战。日军攻抵黄河北岸后,又返转向北进攻,并于11日开始进行南北蓖梳式扫荡。12日,国军第5集团军和第14集团军主力陷入日军重围,在中条山各山隘内坚持顽强苦战;第3军和第17军分散向西突围。由于补给不足,腹背受敌,各军于当日奉卫立煌电令开始向太岳山、吕梁山及黄河南岸突围转移。至20日,第43、第93、第98军分别突围到达稷山、乡宁和沁水以北地区,后奉命留太岳山区游击,与日军周旋。突围中,国军指挥混乱,损失惨重,奉命渡黄河南撤的部队,由于沿途遭到日军截击,至6月初,第14集团军总部及第15军军部才脱险南渡黄河整训。第9军新编第24师、第93军等迄20日才渡过河,会战遂告结束。在会战中,八路军执行蒋介石之命令,进行交通破袭战,开展大规模游击战,牵制了日军,掩护撤退。点评:此战,由于国军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退出中条山。</P><P>(22):上高会战1941年(民国三十年)3月至4月,在中日战争中,第9战区部队在江西省上高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年初,中国派遣队为加强华北治安战,决定将驻江西安义地区的第33师团调往华北,并利用调动之前对驻上高地区的第9战区第19集团军发动一次进攻,以巩固华中战略要地南昌外围。3月14日,日军调集第33、第34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分北、中、南三路秘密集结。在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下,企图对上高实行分进合击,打击和削弱国军。由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指挥,集中了第49、第70、第73、第74军约11个师的兵力参加作战。 15日,北路日军第33师团由安义向奉新、上高方向进犯,国军第70军在奉新城东西设防,凭借潦河两侧高地抵抗,在日军飞机和炮兵的猛烈轰击下,被迫撤守奉新。日军攻陷奉新后,强渡锦江,续向上高进击。南路日军第20混成旅团,由赣江北岸发起攻击,于夜间两次强渡锦江,遂由独城以北地区沿锦江南岸西犯,受到守军第70军第107师和第74军第51师的阻击重创。16日,中路日军第34师团沿锦江北岸向高安方向进犯,企图协同北、南两路击破守军第70军,再以3路围攻第74军。第70军第107师在日军强烈攻势面前丢城弃地,仓皇突围。18日,第34师团侵占高安又西进龙团圩。第33师团进至上富、若竹坳附近,19日,遭到第70军一部伏击,经苦战突围撤至奉新。 日军第34师团突破第70军右翼部队阵地后,向西突进,在棠浦、泗溪之线受到第74军的阻击。日军第20混成旅团由灰埠附近北渡锦江与第34师团会合。21日,中国军队第74军英勇抗击日军的进攻,固守上高外围阵地。第49军与第74军之第51师将日军第20混成旅团击退至锦江以北;遂渡江向北,协同江北第70军主力攻击日军第34师侧背。22日至24日,日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上高以东第74军阵地发动猛攻。国军奋勇抗击,主阵地失而复得3次,为实施两翼对日军包围争取了时间。国军第70军、第72军和第49军适时赶到主战场,由南北两面包围日军,形成了南北5公里、东西15公里的包围圈。 在此情况下,日军第34师团长大贺茂中将一面向汉口日军第11军司令部急电求援,一面命令所部突围撤退。第11军司令部急令第33师团驰援解围,并同第20混成旅团掩护第34师团撤退。25日,退至奉新之北路日军第33师团一部向官桥街、棠浦急进,被围第34师团亦向东方向突围,两路日军得以会合。26日夜,第74军攻克泗溪,并协同第72军等部将日军压迫于官桥街、南茶罗一带。27日,日军向奉新、南昌方面突围、狼狈溃逃。第49军、第70军分两路对日军实施侧后追击,予以重创。28日,国军主力进攻官桥街,与日军激战至下午,将日守军600余人全部歼灭,并毙日军第34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收复官桥街。31日克复高安,截断了日军东逃归路。4月1日,日军以15架飞机掩护突围,向斜桥方面逃窜。国军乘胜追击,收复了沿途城镇。2日,国军克复子西山、万寿宫、奉新等地,8日和9日又克安义外围的长埠、宋埠、平洲、弓尖各要点。日军受到重大伤亡后撤回原驻地。双方恢复战前态势,会战结束。此役,毙伤日军1.5万余人。</P><P>(23):昆仑关战役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2月至1940年1月,在中日战争的桂南会战中,国军在广西省南宁地区对日军进行的攻坚战役。昆仑关,为南宁北侧之天然屏障。1939年12月16日,桂林行营下达了反攻南宁的作战命令。国军参战部队序列为: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所部:第5(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军第5军)、第6、第99、第36等五个军,共约十三个师。 第16集团军总司令夏威所部,第31、第46两军,共约六个师。蔡廷锴部,四个步兵团。邓龙光第64军二个师。叶肇第66军二个师。第43军一个师和教导总队。空军飞机一百架。总计:154642人。总指挥为白崇禧。18日拂晓,国军第5军荣誉第1师在战车及炮火支援下,对昆仑关发动猛烈攻击,日军第5师团第42联队第2大队纷纷向核心阵地退却。至中午,第5军攻占金龙山、老毛岭、罗塘、同兴等高地,并进至九塘附近。19日凌晨,罗塘及同兴北方高地被日军夺去。荣誉第1师猛攻昆仑关东北之635高地,夺回该制高点。与此同时,新编第22师在五塘阻击增援昆仑关之日军。20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命令第200师强攻昆仑关受挫。21日和22日国军队连攻昆仑关未克。23日,荣誉第1师第2团向昆仑关西侧高地罗塘发动攻击,于24日晨克复该高地。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前来增援,被荣誉第1师第l团和第3团阻击在九塘东北枯树岭地区,旅团长被击毙。25日,国军对昆仑关之日军连续发动包围攻击未克,日军仍坚守阵地顽强抵抗。28日夜,第5军主力再次对昆仑关发动围攻,与日军在昆仑关隘口周围的丛山峻岭上展开激战,反复争夺厮杀。30日,国军增援部队到达,向日军发起更猛烈的进攻,相继攻占了同兴、界首及其东南各高地,打破了昆仑关日军的防线。31日拂晓,杜聿明军长把指挥所推进至大坟岭,指挥官兵向日军猛攻。至8时,第159师占领653西南高地;上午11时,新编第22师攻入昆仑关,迫使日军向九塘方面退却。1940年1月1日,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九塘,与昆仑关溃败之残余部队汇合,企图再取昆仑关。第5军决定乘胜攻击。2日拂晓,第159师、新编第22师、荣誉第1师向九塘、八塘日军攻击。3日,国军克复了控制九塘至昆仑关公路的战略要点441高地。4日,新编第22师攻克九塘。5日,第5军继续追击日军,进攻八塘,战至11日未果,双方在九塘至八塘之间形成对峙状态。至此,昆仑关攻坚战结束。点评:此役,昆仑关战役是国军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国军共毙伤日军8100余人,中国军队阵亡27041万余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23:31:2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3-28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4):桂南会战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1月至1940年2月,在中日战争中,国军在广西省南部地区对日军的防御战役。南宁位于邕江与桂越公路之交点,是控制国际交通线的战略重镇。日军为截断越南河内至南宁的西南国际补给线,并夺取向中国内地实施航空作战之基地,决定攻取南宁。针对日军的意图,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决定集中兵力,重点守备战略要点,以确保西南国际交通线。 11月15日,日军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挥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在海军协助下,于广西省钦州湾强袭登陆。国军第46军新编第19师顽强抗击,终因寡不敌众,弃守防城,退守钦县(今钦州)阵地。17日,日军攻占钦县,随即分兵3路北上直趋南宁;连陷大直墟、稔子坪、久隆、小董等,21日进抵邕江南岸。 为阻挡日军进攻南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白崇禧“固守南宁”;同时电令第5军及第36军、第99军等增援桂南,向南宁、宜山、柳州集中。22日午刻,日军在火炮、飞机支援下,强渡邕江,直攻南宁。国军由于城防配置尚未完成,仓促应战,未能阻止日军渡江。24日,日军主力渡江后分由东、西向南宁、二塘、凤山攻击,并围攻南宁。国军第135、第170、第200师经过奋勇抵抗,反复冲杀后,被迫向邕武路三塘、高峰隘退却,南宁失陷。12月4日,日军攻占南宁东北处的军事要地昆仑关。10日,日军向邕钦路(南宁至钦州)以东之第46军进攻。守军利用丘陵高地顽强抵抗。13日,日军抽调兵力进攻龙州,遂退回邕钦路。中日两军在高峰隘、昆仑关一带形成对峙局面。 为收复南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从湖南、广东、江西方面抽调14个师、100架飞机,计15万人向桂南集结。18日,国军分东、西、北3路对日军实行反攻。东路军第46军及挺进第3纵队和第66军在日军后方破坏交通、袭扰打击和牵制日军行动;西路军第1纵队和第2纵队向高峰隘攻击,并袭击吴村墟、大塘等地之,日军,协同北路军围歼昆仑关之日军,尔后围攻南宁。19日,国军克复绥渌、山墟,并对越绥渌西进之日军进行追歼,以主力在绥渌附近伏击回撤之日军,战至29日,攻克苏墟结束战斗。北路军以第5军和第99军围歼昆仑关之日军。12月18日拂晓,第5军荣誉第1师在战车和炮火支援下,对昆仑关发动猛烈攻击,切断了日军南宁至昆仑关补给线,日军增援部队均遭截击。双方激战10余日,伤亡惨重。31日,国军克复昆仑关及东西两侧高地,将日军第5师团之第21旅团大部歼灭(参见昆仑关战役)。 1940年1月初,第5军乘胜追击向九塘溃退之日军,一举攻克了战略要点441高地和九塘。7日,日军第21军从广东抽调第18师团、近卫师团1个旅团等增援桂南;22日,日军安藤利吉司令官从广州到达南宁指挥作战。28日,日军近卫旅团和第18师团经甘棠向宾阳迂回攻击;第5师团及台湾旅团对高峰隘、昆仑关一线攻击。国军在第4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下虽经奋勇作战,但由于第38集团军司令部被日军飞机炸毁,联络中断,被迫撤退。2月2日,宾阳失陷。3日,昆仑关等地再次被日军攻陷。8日,武呜陷落。桂南日军深入作战,战线延长,补给困难,并受到国军不断袭扰,被迫收缩战线。9日,第18师团陆续由钦县及龙门港乘军舰返回粤北。国军乘机追击,14日,再次克复昆仑关,并进至五塘等地。日军固守南宁外围,在四塘、高峰隘、蒲庙之线与国军形成对峙。会战结束。为中华民族的存亡参加国军的童子军!德国造毛瑟冲锋手枪--就是20响!它的特点就是接枪套(就是那大托)就成了冲锋枪!</P><P>(25):滇湎路战役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中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在云南省西南部、缅甸·、泰国西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对日军第15军进行的防御战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同苏、美、英及东南亚、大洋洲各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年1月,在美、英两国建议下,设立中国战区(最初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统帅部,3月,日军进攻缅甸(时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守军告急。中国以陆军第5、第6、第66军为主共10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1路,在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下,进入缅甸与盟军并肩作战。8日,日军第15军在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指挥下登陆仰光,分路北进。一路以第33师团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东岸进攻卑缪:一路以第55师团由勃固向仰曼铁路北犯东吁、彬文那,企图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18日,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在彪关以南与第5军警戒部队接触。第5军骑兵团给日军以奇袭后转移至鄂克春地区。接着日军又发起进攻,经激烈战斗,鄂克春失陷。日军继续向东吁进攻,与第5军第200师发生激战,双方均有重大伤亡。日军一部向右翼迂回,第200师向北转移。此时,第5军新编第22师由黎达誓方向反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双方在斯瓦河畔对峙。4月11日,日军第55师团和增援第18师团各一部向黎达誓进攻,经激烈战斗,新编第22师逐次转移至彬文那。日军进犯彬文那地区,被第5军第96师击退。后因右翼英军后撤,阵地突出,第5军各部放弃彬文那向密铁拉、敏建方向转移。16日,日军第33师团在突破英军阵地后,将英缅军第1师及战车营一部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第66军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与日军鏖战两昼夜,击毙日军1000余人。日军攻陷东吁后,以第56师团分向毛奇、雅多进攻。第6军先后在毛奇、垒固、和榜、雷列姆地区阻击日军,并在萨尔温江以东的缅泰边境地区,对日军进行作战后回国。第200师在和榜地区阻击日军北犯,并克复东枝。在转移途中与日军发生激战,师长戴安澜受重伤后牺牲。此后第200师、第96师经腾冲、维西向怒江东岸转移。第5军直属部队、新编第22、第38师经太洛、新平洋转移至印度东北边境雷多地区。日军于24日攻陷雷列姆后,旋即分两路向腊戍突进,第66军逐次回援,节节失利,日军直向中国国境逼进。此后,退回滇西的远征军与滇西第11集团军各一部在龙陵、腾冲地区对日军实施反击,以一部进入日军后方游击,主力逐次退回怒江东岸,与日军隔江对峙。至9月16日,战役结束。点评: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P><P>(26):常德会战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1月至1944年1月,在中日战争中,第6战区部队在湖南西北部常德地区对日军第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1943年夏,中国派遣军为策应其南方军的作战,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牵制国军向滇缅方面使用兵力,集中约5个师团、4个支队共8万余人的兵力和130余架飞机,在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的指挥下,对常德地区的国军发动进攻。第6战区在第9、第5战区配合下,集中28个师约19.4万多人、飞机100余架,在第6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统一指挥下,进行防御。 11月1日夜,日军第39师团主力附古贺支队、第13师团等部,从沙市到石首一线西渡长江,攻击守军第6战区第10集团军5个师的正面;日军第116师团、第68师团附户田支队及伪军向第6战区第29集团军6个师及第9战区第92师左翼正面进攻。至5日,守军予日军以阻击消耗后,第10集团军转移至聂家河、棉马城、暖水街、王家场一线阵地,并以暖水街为中心,奋力阻击日军前进;第29集团军转移至永河镇、新马头、安乡一线;第92师退守狗头洲附近。日军除留一部于宜都、棉马城、暖水街一线掩护其北侧背外,主力向南转移;第10集团军即转移攻势侧击日军。21日,第79军第194师进抵桐子溪一带,第98师进出于柳溪口北岸、东岳关地区,暂编第6师向桐子溪急进。与此同时,第73军由石门向慈利以西突围,第44军向太浮山、太阳山、羊毛滩一带转移。第74军第51、第58师在慈利南北占领阵地,第57师附第188团守备常德附近地区,第100军由浏阳来援,其先头第19师到达漆家河,在黄石市南岸占领阵地。到21日,日军第13师团向慈利的第74军攻击,佐佐木支队迂回到该军左侧龙潭河附近。日军第3师团进击漆家河以东配合其空降部队袭取桃源,并向常德南面突进,截断守军后方交通线;日军第116师团、第68师团进出于常德附近地区,向第57师攻击。守军江防第18军已由熊渡渡河。22日,第10集团军各部分别向王家场、仁和坪、石门进攻,并西渡澧水,向慈利东南攻击日军侧背;第29集团军各部在道水、黄石河地区抗击日军,除以一部留置太浮山、太阳山外,军部退至黄石河南岸地区与第100军转取攻势。此时,第74军的第57师在常德郊区给日军重大杀伤后退守城垣。到25日,常德陷于四面包围之中。 江防第18军袭取刘家场后,沿澧水北岸推进至澧县附近,攻克新安,渡过澧水,进抵石门以南地区,随后向河口转移。第9战区第10军渡过资水向常德急进,欧震兵团9个团由修水、分宜一带来援。第10、第29集团军分向石门、慈利、龙潭河、桃源一带的日军围攻,进至热水坑、九溪、河湫附近,并一度占领石门、澧县、临澧。第57师据常德城抗击,日军由东、北两门突入城内,双方展开逐屋逐巷的战斗。第10军第3师突入德山,一部突入沅江南岸的南站,主力在肖家冲、谢家铺一带向日军第3、第68师团猛攻,双方伤亡惨重。第5、第9、第6战区部队于江北方面的策应作战,给日军以打击。中美空军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歼灭日军。至12月9日,第9战区欧震兵团由常德东西两面击破日军,攻入城内。日军开始退却,守军转入追击作战。 第10集团军各部击破当面日军,到14日分别进抵聂家河、仁和坪、赤溪坪、子良坪、暖水街、易家渡、龙口峪、范家咀一线;第29集团军各部击破当面日军,到13日进至太浮山、常德、临澧、金鸡山、陬市一线;第9战区部队除以一部守备常德城外,主力击破当面日军后,到16日分别进至新洲、渡口、安乡、涂家湖、南县一线。19日,日军终因补给困难,开始由澧水一线退却,守军又发起全线追击。第10集团军第66军自20日至25日,先后光复仁和坪、百里洲、米积台;江防第18军于20日在卸甲坪伏击由仁和坪附近东退的日军,到25日先后收复暖水街、王家场、西斋、公安等地,并以一部尾追日军。此时,第10集团军恢复战前态势;第29集团军在澧水以南地区遭遇日军顽强抵抗,激战至20日,日军向藕池方向撤退。到25日,先后收复澧县、津市,并于26日恢复虎渡东、西两河中间地区的原阵地。27日,第10、第29集团军奉命乘胜收复长江右岸、惋市、藕池口等要点,于30日开始攻击当面的日军。到1944年1月5日,国军奉命停止攻击,战役乃告结束。此次会战,日军死伤:25718人,毙伤和缴获战马共1384,击落敌机四十五架,击毁敌汽车75辆,击沉、击伤敌舟艇122艘。</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23:34:2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3-28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7):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17日至12月10日,在中日战争中,国军在河南、湖南、广西等地抗击日军进攻的作战。1943年,同盟国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屡遭失败,使南洋(东南亚)各地军队的海上交通线受到威胁。日本大本营为保持本土与南洋的联系,决定打通从中国东北直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同时摧毁沿线地区的中美空军基地,以保护本土和东海海上交通安全,遂令中国派遣军使用累计约51万兵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共约100万兵力进行抗击。豫中会战 1944年4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第12集团军共5个师又3个旅、1个飞行团(飞机168架)、第1集团军和方面军直属部队各一部,共14.8万余人,在第11、第13集团军各一部配合下,以攻占平汉铁路(北京一汉口)南段为目标,向郑县(郑州)、洛阳地区发动进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指挥8个集团军1个兵团共17个军约40万人,在第八战区和空军(飞机156架)各一部支援下,以第28集团军依托黄河南岸既设河防阵地抗击日军;第4集团军在河南汜水县(今并入荥阳)、密县(今新密)间山区构成防御地带,进行坚守防御;第31集团军集结于禹县(今禹州)、襄城、临汝(今汝州)地区,待机歼敌。18日,日军第37师配属独立混成第7旅从中牟新黄河(今贾鲁河)东岸向第28集团军暂编第15军河防阵地发起攻击。19日,日军第110、第62师由郑州黄河铁桥南端向第28集团军第85军邙山头阵地发起攻击。突破阵地后,至23日相继攻陷郑州、新郑、尉氏、汜水、密县。25日,日军第13集团军以2个旅由安徽正阳关、凤台攻向阜阳,作出向河南漯河进攻态势,以牵制豫东守军,打通平汉铁路后撤回。30日,日军第12集团军以3个师又2个旅向许昌发起攻击。守城的新编第29师抗击至5月1日失守。日军第12集团军旋以一部沿平汉铁路南进,主力转向西进,寻找第一战区主力决战。第31、第4集团军予日军以打击后,于5、6日分别撤往伏牛山、韩城。至9日,西进日军攻抵龙门附近。随即以一部进逼洛阳,大部向伊河、洛河河谷进攻。同日,由许昌南进之日军第27师,与由信阳附近北上之第11集团军宫下兵团(相当于旅)在确山会师,打通平汉铁路南段。同日晚,日军第1集团军以8个营从山西垣曲(今古城镇)强渡黄河,攻占河南英豪、渑池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东西分进。至14日,与西进日军击退第36集团军和刘戡兵团,包围洛阳。18日,日军菊兵团(第63师一部)攻击洛阳,守军第15军配属第94师依托城防工程,顽强抗击一昼夜,使敌攻击受挫。华北方面军令第12集团军司令官指挥第110师一部、坦克第3师主力、骑兵第4旅和菊兵团攻击洛阳。守军孤军奋战至25日分路突围,洛阳失守。在日军第12集团军主力西进后,第五战区第55军、第十战区豫南挺进军等部,向平汉铁路南段实施袭击,一度收复确山、漯河等地,以牵制日军。6月2日,第一战区主力、第八战区一部发起反击,战至中旬,将日军逐至陕县、洛宁、嵩县、鲁山一线,双方对峙,会战结束。长衡会战 1944年5月,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8个师、1个飞行团和海军一部,共20余万人,以攻占湘桂铁路(衡阳-来宾)为目标,向长沙、衡阳地区进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4个集团军(共15个军)另2个军共约40万人,在空军(飞机181架)、友邻战区支援下,以一部依托湖北通城东南山区、湖南新墙河南岸、沅江和益阳地区的既设阵地,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日军;主力分别控制于浏阳、长沙、衡阳及宁乡等要地,相机歼敌。27日,日军以5个师由湖南华容、岳阳、湖北崇阳沿湘江两岸和湘赣边山区分三路发起攻击,以3个师集结于湖北监利、蒲圻待机。另以1个团又5个营进至江陵以南松滋河沿岸进行牵制,以掩护军右翼。防守新墙河的第20军予日军中路第68、第116师以持续抗击后,转至湖南平江以东山区待机。防守崇阳东南山区的第72军、挺进纵队对日军左路第3、第13师逐次阻击,迟滞其行动。防守益阳的第73军抗击日军右路第40师。6月1日,日军中、左路强渡汨罗江,突破河防阵地后,分路向捞刀河、浏阳河进攻。守军第37军采取边抵抗边后撤的战法,撤至浏阳附近山区待机。至14日,日军相继攻占沅江、益阳、浏阳。16日,日军第34、第58师、第68师一部攻击长沙城区。第4军坚守至18日下午,伤亡殆尽,长沙失陷。第九战区为阻敌深入,保卫衡阳,从20日起向日军发起反击,至27日,将日军左、右路分别阻滞于醴陵、湘乡;对日军中路在渌口、衡山间虽给以打击,但未能阻止其南进。28日,日军第68、第116师攻击衡阳。守军第10军(4个师)依托工事以正面和侧面火力掩护,连续实施反冲击,战至7月2日,予敌以重创,迫其停止攻击。11日,日军第68、第116师得到增补后,以15个步兵营、12个炮兵营第二次攻击衡阳。守军以固守阵地与机动防御相结合,加强阵地间的互相支援,实施短促近战和反冲击,战至20日,迫敌再次停止攻击。其间,被阻滞于湘东山区的日军第3师先后在醴陵、茶陵、安仁遭重创。后在第27、第34师和第13师一部支援下,战至月底,始突破围阻。8月4日,日军第11集团军集中4个师第三次攻击衡阳。守军抗击至8日,伤亡惨重,且孤军无援,被迫放下武器,衡阳陷落。会战结束。桂柳会战 1944年8月,日军侵占湖南衡阳后,为准备进占广西桂林、柳州,以第11集团军6个师又1个旅,于29日由衡阳沿铁路向湘桂边界推进;以第23集团军2个师又1个独立混成旅,于9月6日由广东清远等地沿西江向广西梧州进攻,另1个独立混成旅由广东遂溪向广西容县进攻。10日,第6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奉命指挥第11、第23集团军、第2飞行团(飞机约150架)和第2遣华舰队一部,共约16万人,在南方军一部配合下,以打通桂越(南)公路为目标,向桂林、柳州进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9个军、2个桂绥纵队、空军一部(飞机217架),共约20万人,在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的3个军支援下,以分区防御抗击日军。14日,日军第11集团军攻占全州,随后调整部署,准备攻击桂林。22日,日军第23集团军陷梧州,至10月11日相继攻占平南、丹竹和桂平、蒙圩。第四战区鉴于全州地区日军尚无行动,遂调整部署,将所部编组为桂林、荔浦、西江3个方面军,南宁、靖西2个指挥所,以大部兵力固守桂林,集中一部兵力先击破西江方面之敌。21日,第64军配属桂绥第1纵队向进占桂平、蒙圩之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实施反击;另以第135师等部向平南、丹竹攻击,策应反击。战至28日,日军第23集团军主力逼近武宣,国军遂停止反击退守武宣。与此同时,日军第11集团军突破桂林、荔浦方面军的防御阵地,主力于11月4日进抵桂林城郊;一部向柳州进攻。7日第四战区将3个方面军编组为左、中、右兵团,集中兵力保卫桂、柳。9日,日军第40、第58、第37师和第34师一部,向桂林城发起总攻。同日,日军第23集团军第104师、第11集团军第3、第13师突破中央兵团的防御阵地,攻向柳州。11日,防守桂林城区的第31军大部牺牲,小部突出重围,桂林陷落;坚守柳州城区的第26军伤亡过半,奉命撤离,柳州失守。随后,日军第3、第13师沿黔桂铁路(都匀-柳州)向西北进攻;第23集团军沿柳邕公路(柳州-南宁)向西南进攻,24日占南宁。28日,日军南方军第21师一部从越南突入中国,向广西绥渌(今属扶绥)进攻。至此,从中国东北直至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终于被日本侵略者打通。国军溃退入贵州。日军以3000余人的兵力沿黔桂公路追击,如入无人之境。沿黔桂铁路进攻的日军至12月2日攻至贵州独山,逼近四川,震动重庆。在遭到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部队的反击,撤回广西河池。10日,日军第21师与第22师各一部在绥渌会合。至此,大陆交通线全部打通。中旬,双方逐渐形成对峙,会战结束。点评:此战持续近8个月,国军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丢弃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省的大部或一部,使2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丧敌手,在这次大溃败中,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所受的损失是无法统计的。河南损失88家工厂;湘桂粤3省的工厂占大后方工厂的三分之一,全部落入敌手;湖南著名的钨、锑等重要战略物资,全被日军攫夺;豫湘桂是重要农业地区,也被日军掌握。日军所到之处残暴地烧杀抢掠,仅萍乡一地,被杀害者1.9万余人,被虏者2万余人,妇女被侮辱者6000余人,房屋被毁700余间,农具被毁值4700余万元,米谷被劫5万余担,棉花被劫9500余担。战争中几十万难民颠沛流离,每天数百人死于疾病冻饿。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军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由于战略指导失误,战役指挥失当,湘、桂大片国土被占,空军基地、场站被毁。使部队大部丧失抵抗信心和战斗力其军事上的溃败,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由于分散了兵力,为国军反攻提供了条件</P><P>(28):缅北滇西战役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0月至1945年3月,在中日战争中,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此次入缅甸作战失败(参见滇湎路战役)后,中国远征军一部进入印度,编为中国驻印军。另一部退守滇西,扩编为两个集团军。1943年10月,为执行盟军魁北克会议关于在缅甸对日军发动攻势和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的决定,驻印军在总指挥史迪威指挥下逐次集结于印缅边境的雷多地区,准备向缅北日军发动进攻;驻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以腾冲为目标对日军发动进攻。驻缅北和怒江西岸的日军共4个师团,辖9个步兵联队、8个特种兵联队,在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挥下实施防御。 14日,驻印军新编第38师击破日军第18师团一部,攻取新平洋,进入缅北。12月攻占于邦。1944年初,新编第38、第22师分别攻克大白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占孟关和瓦鲁班。日军退守杰布山隘,凭险顽抗。新编第22师在新编第38师与美军第5307支队(两个营)策应下,经14天战斗,攻占长达10公里的杰布山隘(参见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日军残部向孟拱河谷撤退。随后第5307支队与新抵达太克里地区的新编第30师、第50师各一部混合编为中美突击支队,继续向密支那挺进;新编第38师向高利前进。 退守孟拱河谷的日军得到增援,据守高利、英开塘及卡盟等地。4月末,新编第22师在新编第38师一部配合下向日军攻击,经月余苦战,于6月19日将上述各地全部攻克。接着,新编第38师向孟拱急进,新编第22师由西侧向孟拱迂回(参见孟拱河谷战役)。 此时,远征军第20集团军由滇西栗柴坝至双虹桥间渡过怒江,经月余激战,攻克马面关、北斋公房、江苴街等日军据点,迫近腾冲外围。第11集团军为支援第20集团作战亦以一部渡过怒江。5月22日,远征军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迅速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的电令,以第20集团军为右集团攻击腾冲,以第11集团军为左集团攻击龙陵、芒市。6月初,第11集团军对日军发动全面进攻。第71军主力渡过怒江,向龙陵进攻,激战至21日,双方形成对峙(参见强渡怒江战役)。 第2军主力渡过怒江,以一部围攻平戛,以另一部配合第71军进攻龙陵。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于6月初逐次渡江,加入第71军对龙陵之攻击。与此同时,新编第38师在孟拱东北攻歼日军一部,解除遭日军攻击之英印军第36师一部之危,并进迫孟拱城;新编第22师连克孟拱外围各据点,对孟拱城形成包围。经两昼夜战斗,于25日攻克孟拱。日军残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缅北重镇密支那驻守日军两个联队。驻印军与先期到达该地近郊的中美混合突击支队对日军展开攻击,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战斗,于8月5日攻克密支那,日军大部被歼,少数向八莫撤退(参见密支那战役)。 远征军第20集团军对腾冲发起攻击,日军据险顽抗,经苦战,于9月14日攻克腾冲,日军全部被歼。7月13日,第1l集团军再次对龙陵发动进攻,在第20集团军的支援下,于11月6日攻克龙陵,日军大部被歼,少数向芒市撤退。尔后,第11集团军向芒市、遮放、畹町、芒友进攻。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将所属部队分编为新编第1军(辖新编第38、第30师)和新编第6军(辖新编第22、第14、第50师),经过整训补充后,于10月15日开始南进。11月14日,新编第38师抵达八莫附近,在新编第22师和空军的配合下,经过20余天的战斗,击溃日军第2师团一个加强联队,攻占八莫。新编第30师于1945年1月15日攻克南坎,日军大部被歼,残部向腊戍撤退(参见南坎战役)。 第50师在芒卡附近接替新22师任务后,向南进攻,在万好击破日军一部继续向茂罗前进。英印军第36师一部向乔梅方向前进。攻克南坎后,新编第38师、新编第30师分别向芒友、老龙方向进攻。新编第38师连克滇缅路(从昆明起经南坎到腊戍)沿线残余日军据点,27日攻克芒友,与远征军会师,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从雷多起经南坎到昆明的统称)。新编第30师在新编第38师一部支援下,经50余天的战斗,于3月8日攻克腊戍(参见新维腊戍战役),续向康沙追击,27日与第50师一部会合。第50师另一部与英印军在乔梅会师。残余日军向景东方向溃退。至此,战役结束。 是役历时一年半,国军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P><P>(29):强渡怒江战役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6月至7月,在中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在云南西部怒江西岸对日军第33军所部的进攻作战。中国远征军为迅速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命第11集团军对龙陵、芒市的日军第56师团发动攻击。6月初,第7l军(配属新编第39师)及第2军主力分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一线渡江。第71军第28师主力于4日攻克腊猛向松山进攻,因日军工事坚固,久攻不下,乃沿毕(寨渡)龙(陵)大道南侧向龙陵突进,10日进抵龙陵近郊。日军据守城垣及外围据点,顽强抵抗,战斗激烈。15日,第28师获得少量补充后,再度开展攻势,连克日军外围据点。残余日军仍据守城内外据点顽抗。此时,日军约1500余人由腾冲向龙陵增援。第71军第87师在龙陵以北地区予以阻击。该师右翼为日军击破,侧背受到威胁。同时芒市方面的日军约600人亦向龙陵增援,与新编第28师一部激战于马桥附近。至18日,日军集中龙陵的兵力约5000余人,从21日开始向第7l军各师进行反扑。第2军渡江后,以第76师攻平戛,其余部队向象达前进,并以一部向龙陵挺进。第71军获得第76师一部增援后,战局并未好转。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于6月初逐次渡江,其荣誉第1师加入第71军对龙陵之攻击,战局遂告稳定。28日,第7l军展开攻击,至7月7日,予日军以严重打击。日军向龙陵城郊撤退并形成对峙。</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23:37:42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1-12 09:01 , Processed in 0.105723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