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若即若离

【爸爸的心就这么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浙江绍兴
<font color="blue"><b>五、沈阳--沈阳 </b></font><br>
<br>郎朗父子回来了,回到了沈阳。这是一次胜利的凯旋,阔别一年半的沈阳,不再那么阴冷也不再那么苛薄了,阳光下的城市,雍容大度,慈悲为怀,哪怕一条小巷,也朝他们张开了温暖的臂膀。回来度暑假的郎朗像一头从笼子里边钻出来的小豹子,浑身上下洋溢着获得轻松后的得意。他的个头儿并没有因为他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中央附小而长高多少,他在父亲身前身后一窜一窜的,居然还没有超出父亲的肩头。他满脸洋溢着童趣的欢愉,他渴望着立刻回到久别的家,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他太想念久别的妈妈了。<br>
<br>
  走在他身后的父亲——这位已到不惑之年的男人,从外表看去并没有儿子这么轻松,这么畅达,他总像还有什么心事没有能够放下似的。他显出几份犹豫,几份惆怅,或许触景生情使过去的旧伤仍然不能真正抚平?抑或他还担心会不会有什么突然的意想不到的变故?经验与教训对于一个成年人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所谓忧患意识大概就是由此而滋生的吧?<br>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浙江绍兴
儿子考上了附小,这对于受了多么大委屈多么大惊吓多么大寂寞的母亲来说都是一个最好的安慰。当她和儿子在一起喜形于色时,郎国任却依然保持着那样一幅严肃深沉状。就好像他不知道郎朗已经考取了中央附小似的,他对儿子的要求一点也没有放松。他依然那么严厉地对儿子下着弹琴的命令。特别是当儿子和妻子沉浸在一片动人的母子情爱中时,他总是要以一种打冲锋的精神状态提醒儿子快抓紧时间。他总有那么一种紧迫感。总像要立刻动身去追赶什么或者总要被别人追撵似的。周秀兰对此常常不理解,她觉得郎国任对儿子要求得太过份了,连和妈妈亲热的时间都不给呀?也太有点不近常理了。<br>
<br>
  回到家里的郎朗精神头更足了。他每天除了弹琴之外,更让他兴奋的事情是这期间中国足球队正在角逐亚洲杯,还有辽宁足球队争夺九连冠。作为中国人的郎朗和作为辽宁人的郎朗,都是狂热的球迷。中国足球队在亚洲杯上的表现不能让郎朗高兴,而辽宁队的节节胜利却让他大长了志气。他这个狂热的球迷与别的球迷不同,他从不到现场看球,他怕耽误弹琴时间。他在电视里看比赛。为了能够保证看比赛时间,他抢时间拼命弹琴,弹得天昏地暗,累得不得了,才作为另一种休息看球。看球时,他狂呼乱叫,兴奋不已。他特别喜欢辽宁队,辽宁队的迅猛攻势给他注入了许多激情,他能把弹琴的劳累进行了一种激情的转换,又能从看球中重新获取激情,再投入到弹琴上。他最激动的一场比赛是辽宁与广州的冠军争夺战。广州以小快灵见长,他们先攻进了一球。郎朗特别替辽宁队着急,他的争强好胜性格在看比赛时显露得更加充分。在场内场外包括电视机前的观众呐喊助威声中,辽宁队有如神助,连灌两球,夺取冠军。辽宁人沸腾了,郎朗沸腾了。他高兴地直蹦高。就是凭着这份激动,他那天又一连气弹了十个小时琴,拿下了一个大曲子。<br>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浙江绍兴
她是倚在门框上望着郎国任心情沉重地朝班上走去。她默默地祈祷着,千万别有人来撵。她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使有人来撵她,她也不走。一天呆在家里,她神志恍惚,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好容易把丈夫盼回来了,从他的脸色上分辨事情的严重程度。郎国任就是想瞒也瞒不住了。他叹息着说:完了,完了。<br>
<br>
  郎国任被首长在会上点名批评了,认为这是无组织纪律现象,部队里是绝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的。肯定是要挨处分了,还得开他郎国任的专场批评会,他得写出检查。风闻文工团将要解散了,人员去向问题不明,他郎国任这把二胡当初考进文工团费了多少周折,他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期盼着,可以说梦寐以求的心愿,从小就崇拜黄军装,特别是四个兜的军官服。他把脑袋削个尖也得钻进空军文工团。作个部队军官,这是他一辈子最崇高的理想和愿望。但是,他郎国任心高运不济。在他人生的道路上有过几次命运的转机,却几次都没有抓住。就像命运在有意与他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借到沈阳杂技团,是他离开小工厂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并不结实,晃晃悠悠,随时都有可能跌回到小工厂。他在梦里都担心随时会被打发回那个简陋破旧的小厂子。这已经成了他一块无法治愈的心病。因为坎坷太多,直到后来他即使去了美国,过着天堂般的生活,他也还会莫名其妙地在梦中被送回到了那个多灰多油墙上挂着蛛网的车间,于是,他便会从梦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心悸不已。杂技团毕竟不是他的久留之地,他的关系也无法办到那里。他只能挖空心思地寻找别的途径。<br>
<br>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浙江绍兴
<font color="blue"><b>六、沈空大走廊 </b></font><br><br>
<br><br>沈阳空军大院很是宽敞,绿化带搞得很有层次,杨柳成行,花坛成排,鲜花盛开时节,空气格外清新,环境格外优美。大操场上每天荡漾着战士出操跑步的勃勃生气,战士们每天引亢高歌,战士的旋律粗壮豪迈,不知是否因为这种生气感染了在这个大院里出生的孩子。反正郎朗来到这个大院就总是显得虎虎而有生气。一双大眼睛总是那么好奇地睁得溜圆,胖胖的胳膊嫩藕似地光滑,整天咿咿呀呀,用他独特的语言与父母与周围世界进行着可笑的交流。他很少睡觉,也很少哭闹,精力特别充沛。<br>
<br><br><br>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浙江绍兴
这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大家都管他叫小胖子——80年代的小地主。这个小地主特别撩人,爱穿大鞋,拖拉着满走廊晃,衣服也胡乱披着,一路得意地唱下去:“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阿姨们爱逗他:你不像济公。他歪着头:怎么不像?阿姨们说,人家济公是光着屁股,你咋不光屁股?瞎说!他嚷叫着,不再理睬身后发出一片笑声的阿姨们。筒子楼里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大都是文工团的,每天都有音乐都有歌声,一条长长的大走廊里充满乐趣。这种缺乏私密性的居处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幸福和欢乐。孩子们的年纪也相差无几,父母们对待独生子女的态度都充满理想主义色彩,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点什么,能够出人头地。在大走廊这些孩子当中,小胖子是最招人喜欢的。他聪明灵利,见人没有陌生感,谁逗他他都不恼。周秀兰每天得上班,为了照顾好小胖子,她把姥姥接来了。她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姥姥特别疼她。姥姥特别喜欢小胖子,小胖子从小吃母奶,一口牛奶不喝。<br>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浙江绍兴
朱教授是上海人,从小生活在英租界。她们姐妹三人都会弹钢琴,素有朱家三姐妹之称。50年代时,她代表国家青年艺术团到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过访问演出,她当时弹伴奏。我曾在《中国钢琴梦》一书中详尽地写过她的辉煌,也写过她的坎坷。应该说,辽宁的钢琴能有今天的水平,完全得力于他们那一批从上海来的音乐人才,他们是辽宁钢琴的传播者。与她一同作出贡献的那批人中还有金石、林振刚等。朱雅芬的价值不仅在于钢琴教学与研究上,她还是个学者,经她翻译的美国钢琴家班诺维兹的“钢琴踏板艺术”一书是部影响广泛、学术价值很高的教材。走进朱老师家门的郎国任第一眼就强烈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气氛。房间摆设简洁朴实,钢琴是台有着历史感的美国旧钢琴,墙上方有一个石膏雕塑,那是一只艺术线条十分优美的手。一看这只手,就让人意识到钢琴韵律的高雅与神圣。朱老师戴着金丝边眼镜,平和之中,透出一种知识女性的尊贵。<br>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0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浙江绍兴
比赛前,郎朗走了一遍台。这一次走台,他弹得比较一般,不知为什么他没有兴奋起来。走台时,有一个叫金刚的孩子弹得比郎朗好,他们班级的同学也都认为这次星海杯比赛第一名肯定是金刚的了。这使郎朗父子增加了心理压力。这时,发生了一件让郎朗永远难忘的事情,那是因为他在上文化课时不守纪律,放学后,让老师留下了。老师对他要求很严,批评起来也绝不留情。结果,正巧老师在批评他时,让郎国任看到了。他气不打一处来,上去就踢了郎朗两脚。郎国任绝不惯孩子,他不打则罢,打一次,就是狠的,就能让郎朗记住。郎国任是在学校里当着老师的面打的郎朗,旁边还有同学,这对于郎朗而言,很没面子。但是,他被打怕了,他从心里怕郎国任,怕得不得了。他揉着被踢痛的部位,想哭,还不敢出声。当数年后,郎朗跟我讲述这一幕时,他还心有余悸地说,我爸真狠,我爸是法西斯。<br>
<br>
  玉不琢,不成器。严师出高徒,严父,才能教子。郎国任在儿子面前确实有威望,这种威望不光是打出来的,还有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得给儿子做出榜样,让儿子佩服。许多弹琴的孩子家长也都打过孩子,问题是有的打完就去哄孩子,这等于白打了,有的虽然没去哄,他是,从表情上流露出心疼的意思,那也不会收到好效果的。郎国任从来都不让郎朗看出他的一丝柔情,他从来没亲过儿子,儿子取得了再大的成绩,给他争了多少脸,他也不亲儿子,即使儿子平时见他高兴了,跟他皮脸时,他也不忘保持着父道尊严。这对于郎朗成长确有好处。<br>
<br>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浙江绍兴
人们惊叹郎朗何以会有那么旺盛的永不衰竭的激情时,人们大概不会知道这个11岁的男孩发明的这种独特的兴奋剂吧。这种兴奋剂对于郎朗受益无穷。他在不同的阶段喊不同人的名字,喊一个名字,就要超越一个人;他把中国最好钢琴家的名字喊完之后,现在他在美国练琴时,就喊世界最好的钢琴家的名字。越喊越有上进心,越喊越有紧迫感。<br>
<br>
  钢琴作为贵族的乐器,显然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考进宝塔尖上的这些孩子们其家庭经济状况并不都是那么好的,贫富差异很是悬殊。有大款的孩子,出入乘坐豪华轿车,可以大把地甩钱,可以花高价打通各路关系,更可以高价聘请最好的老师。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竟争,有钱人总是可以通过金钱的魔力为自己的孩子开创一个特殊的局面。而没有钱的孩子,就没有金钱方面的优势,就只能凭借自己的发奋去争取自己的地位。这种争取有多么艰苦!还要蒙受许多委曲。公平竞争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br>
<br>
发表于 2006-1-26 0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不可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浙江绍兴
灌汤包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10-2 01:33 , Processed in 0.25952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