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86|回复: 0

[户外知识] 户外徒步受伤急救方法(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 20: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减轻病痛,减少意外伤害,降低伤残率。

+ O6 V9 p, F+ H8 O: t. @1 O
  

, l, F5 w# y/ }) t5 {5 z# h
  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
$ u- Z4 J/ o1 B
  
# N+ @4 ~0 l" Y5 ~; a" ~- F
  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4 P( H. ]9 f/ \( ~
  

: d9 ]" A& V, M( Y  |
  处理前观察
, }: V' `% ?, w- f
  

, P' N7 v# q9 s0 w% T
  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 呕吐的情况。
7 N) {; ^$ ], ~  d$ `1 V+ H" R7 Z. r
  
; T0 h" x% e* s* h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

. X8 ~& \: r8 B
  
/ V% E6 L  W7 q& N1 c
  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观察后处理。

  r2 p) \) `0 I2 `; o" K8 J
  

& {( D6 S: J4 S
    在
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至于相关症状的具体处理方法。

* I! w  r3 b9 U' t
  

; i, y1 t1 f* ?$ D
    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5 _3 z. o" X& @7 V" _; |
  
$ `) q5 q4 e  `
  处理完毕后

, v1 e' L7 W0 m4 W
  
4 \2 x+ W* N% h# o" w
  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院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院、救护车、患者家属。
% ~+ r" u* d9 z" E/ Q
  

/ P0 H- z1 ~4 F( y- W
  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 P. ~! T# G( k
  

4 i. _* _7 b2 F9 Y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以下步骤检查患者。
+ D. x, B1 N! e0 n. S2 X* l/ V
  
/ w7 B0 D5 h$ v' y" a, ?
  判断意识

$ u; J9 H* k7 G& B8 l
  

+ R% b* L5 \+ J; f! q# z/ R0 v
  轻拍患者肩部(或面部),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以试其反应,看其是否有意识。

8 W; L( M5 p2 [1 k- N& f8 J9 P
  

. O( a" q  V7 F0 V
  高声呼救

; T$ o+ ?6 A1 @" E
  
& l! J& w* i1 T
  患者对轻拍、呼唤无反应,表明其已无意识,立即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救命啊!”

2 b9 n5 C1 B# l. J% J' b
  

7 ~' J5 e# x" ~+ K, F' t$ t
  急救体位
* V  l* X* Y% v3 a" c
  

0 s, x! {5 p' R$ G8 U& i5 R* C
  患者体位应为“仰卧在坚硬平面上”。如果患者是俯卧或侧卧,在可能情况下应将他翻转为仰卧,放在坚硬平面上,如木板床、地板或背部垫上木板,这样,才能使心脏挤压行之有效。不可将患者仰卧在柔软物体上,如沙发或弹簧床上,以免直接影响胸外心脏挤压的效果。注意保护头颈部。

9 \# K2 i; t4 k/ l2 c2 y! t  z
  
  t& x/ ]$ E- ?+ ]1 Q
  翻身的方法:抢救者先跪在患者一侧的肩颈部,将其两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然后将离抢救者远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两腿交叉,再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远端的腋下,使头、颈、肩、躯干呈一整体同时翻转成仰卧位,最后,将其两臂还原放回身体两侧。
- C/ t" z- a2 o( _: h. A1 A$ q/ ]
  
/ w; ~4 O( K: [0 }% U- t. E8 z
  打开气道
! d0 m5 \; K3 T5 S" e) N1 o7 D
  

3 f) [9 V! s. [- }% |
  抢救者行将患者衣领扣、领带、围巾等解开,同时迅速将患者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清除,以利呼吸道畅通。

: _7 ~3 Q# F/ Q  ]
  
% c% l1 ^4 i. T' z& Z
  呼吸道是为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由于意识丧失患者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造成咽喉部气道阻塞。仰头举颏法可使下颌骨上举,咽喉壁后移而加宽气道,使气道打开,呼吸得以畅通。抢救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并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于靠近颏部下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头部后仰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

  o8 b% M1 G- C. K
  
: I% r3 r2 X, Z- Q
  注意清除口腔内异物不可占用过多时间,整个开放气道过程要在3-5秒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畅通。
/ `/ t/ S& Z  {! W% B
  

8 V3 v0 A' L4 r6 g
  看、听、感觉呼吸
* [; g( {+ j; r# L+ q4 A3 r
  
. Y, N8 d6 e8 U- T' J
  患者气道畅通后,抢救者利用看、听、感觉之法3-5秒钟,检查患者有无自主呼吸。检查方法:抢救者侧头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一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二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三感觉有无气流吹拂面颊感。

7 M. J' J+ B3 i) ~9 D2 _5 B* u* P
  
6 Y4 ]. Q' B( H' p' z2 k0 R
  人工呼吸

2 H; S; ~8 ], H# v0 i, n# {
  
* L8 m: Z7 k8 e0 ?* w4 Q  g! L6 U1 i
  若患者无自主呼吸,抢救者应立即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口对口(鼻)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钟。每次吹气量应为800毫升。
5 @* e2 U2 T7 _2 Q
  
9 d& t, w" I! }8 F* N
  检查脉搏,判断心跳
8 n7 C3 S! z; e$ l, r" K) o
  

8 `6 p# M7 W& ?7 i4 \+ R1 C
  抢救者采用摸颈动脉或肱动脉,观察是否有搏动5-10秒钟,判断患者有无心脏跳动。检查时应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禁止两侧同时触摸,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 h4 H# v7 H+ }# ~$ E% t/ D- k. s
  

  e$ g& W. k: w: I3 P
  若没有脉搏搏动,可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术,挤压15次,挤压速度为每分钟60-80次。
% e/ o& o" c' T. H6 y# x5 |
  
' J& @! I5 r0 M7 ~
  挤压气与吹气之比为15:2反复进行。连续做四遍或进行1分钟后,再判断,检查脉膊、呼吸恢复情况和瞳孔有无变化。

6 [( y2 ]+ ~% \; \, O  b) b+ N8 i7 D
  
2 l% T, Q) z# L9 l4 b9 C
  紧急止血
6 p8 V- f* u# {6 G7 C- J
  
$ F2 y: H4 k" d. K% o1 a
  抢救者对有严重外伤者,还应检查患者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若有,应当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避免因大出血引起休克而致死亡。
' t, P3 _9 q$ {; p* O8 n; S
  

: k% H7 A( c# z/ k% K
  保护脊柱

/ E9 W( B" y7 i
  
" q( I+ D6 W6 w, s
  因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外伤,在现场救治中,要注意保护脊柱,并在医疗监护下进行搬动转运。避免脊髓受伤或受伤脊柱进一步加重,造成截瘫甚至死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4-3 15:05 , Processed in 0.098389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