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网上自行邀约,一行16人于2012年5月18日晚7点,两路口贺龙像出发。同行者:雪茄、行者无疆、大漠孤烟、赖妈、麻麻、石头、豌豆、冰瓜、我、江南莞梦、沙漏、猫猫、轻舞飞扬、墨香、幺妹、匿名一人,共9男7女。司机:迷恋
2012年5月20日1点左右。在当地安监局的护送下,我们从邻鄂乡沙子场奔向救护冰瓜所在的黔江中心医院。从困境出来,有无比的轻松和安全感,在车上,行者无疆闲谈时随口之中提到杨柳松只身一人以自力形式用了77天穿越羌塘无人区的事。回来后,当晚在8264上看到发表于2010年9月的帖子,此帖以千万的占击率创造了新高,至今无人可及。笔名为“逆流之河”的作者以极其平淡的词汇,低调的言语,困境中的幽默描述此行,他所有的一切言行深深地吸引了我,实在难得点击太多的下一页,旋即在网上买了名为“北方的空地”一书。写这个帖时,刚拿到墨香扑鼻的书,爱不释手。
杨柳松的穿越,此生此世绝大多数人只能叹为观止,连作者本人也说,这样的路再走第二次也没了胆量。相对我们穿越坪坝营迷路所处的困境,简直简直。。。。。。。不值一提,仅有的相似之处是,当我们面临困境时,是改变已有的人生观,还是坚持。有朋友在QQ上问我,经历不到20天身处两次困境(五一节后河被困),你算得上老驴了吧,我说,我称不上驴!
杨柳松说,不要怕迷路,世间本无路;迷失才可怕,走在正确的路上都会觉得行往错误的方向。
我想,不经困境不经逆境,我们哪来的经验,或许只是经历、经过;困境和逆境中总结的教训是为了更多的顺境。5月23日晚7点,从坪坝营脱困的大部份人重新聚在一起,分享没有FB到的剩余物资、笑谈我们的经历,严肃地总结经验,我相信我们仍要走下去,因为那是我们生活中或许最精采的一部分。
经历此事,有部份细节被媒体报道和论坛转帖时放大和误读,不敢提笔写帖,生怕笔尖不稳,引来不必要的争议和误会。严格来说不能责怪媒体记者和论坛转贴,新闻及事件有时效性,在快速传递的信息中有丢失的部分并以主观的方式加以修复因而真实性不够完整,同样正因为时效性,在事件平静之后,经历者更有必要写下当时真实的心境与经历,为以后的前行者,作为参考,以示我们不虚此行。
此行,仅在我看来,不是丑事,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只是一个事不以枉谈。大部份经历和感受,以自我为中心,不代表全体同行驴友。
“人生之中,往往最后选择的路,是最艰难的路”—杨柳松
“意外”:料想不到;意料之外的事件(包括不幸、开心)--百度百科
关于争议驴友以身试“险” 费用纳税人承担?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5/26/c_112040133.htm
一、先做一些说明:
1、 没有照明设备:出行一共十六人,全部都携带了夜晚照明设备及后备电池,因为考虑到夜晚翻越悬崖峭壁的危险性,加之伤员等突发情况,故在天黑尽之后,安全起见,立即选择就地扎营。
2、 机耕道扎营:在队伍遇到队员受伤的险情后,在报警的同时,向安监局和消防队传递我们方位的时说,远处能看见机耕道。由于电话信号孱孱弱弱,或许对方没听清楚具体原因,故错认为第一梯队当晚在机耕道扎营。实际上当晚第一梯队是在一陡峭山崖前端两块大石头上席地而坐,裹着睡袋露宿了一整夜。
3、 在迷路之前为什么没原地返回:一行队伍,由于在入口处就被指错方向,本来是直接左行上山,结果我们一直按照指引的右行横切山间大道前行,而且在每个分岔口还电话问询坪坝营那边的老乡,并在得到路线正确的认可后向前推进,当徒步到下午3点多的时候,问询老乡那边的线路方向与实况路标存在严重差异的时候,大家觉得估计是走错路了,在队伍顶着烈日徒步5小时后,大家的体力及携带的水源消耗很厉害,故没决定原路返回和就地扎营。同时,在最后一个有路的山坡顶上,前期探路的队员发现左边山坳下有明显的民居房屋,右边山脚下有明显的机耕道,经过现场勘测,山顶右边属于陡峭的山崖,左边是灌木山坡,为保障下山队伍的安全,现场决定由右边灌木丛下山,先行徒步到民居房屋处,然后再迂回到机耕道上,等待包车来接回至坪坝营,一行队伍在穿越过半小时的灌木刺荆后·见到一山沟,为避免荆棘的穿越困障,队伍被迫下大山沟,顺沟而下····
4、 有人哭出来:因为队伍在沟中向下穿越的时候,突遇一队员被落石砸中,脚受重伤,为及时的争取抢救伤员的救治时间,队伍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的报警,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援,早点将伤员送出困境,毕竟一双脚对于一个驴子来说,就是命根子!至于大部队沿着河沟走,可能路途会艰难很多,也可能不知道穿越到哪里了,但一定能走下山,而且移动的手机一直有时断时续的信号,同时在营地处也可以清楚看到山沟远处隐隐约约的峡谷山口。第二天清晨,看到疲惫的消防官兵从山顶而降,到达我们身边时,有一种感动,眼睛有红润。到了乡政府,与先前走出来的三个人会师后,拥抱着,有妞才激动得哭了出来。
5、 团结的团队:当冰瓜受伤后,向外界报警的时候无法确定我们所在位置的正确路标,故16人的队伍立即成立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由雪茄带领行者及墨香继续快速前行突进,以便更早冲出峡谷,获取正确地理位置路标,便于救援人员施救伤员。剩余的13人中大漠孤烟和赖妈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照顾伤员的伤势、稳定大家的情绪,鉴于天黑后继续穿越的危险性,并及时下达就地平整地面扎营休整,静待救援队的决定。
二、好好回顾一下,不自大不菲薄,坚守户外活动安全第一的原则。
1、陌生线路坚持请向导:准备进山时,我们向老乡请求有偿带路,但被拒绝,大多数人觉得是条成熟线路,有点轻视了。前行不到十分钟,发现前面的路与老乡描述的有出入,赖妈返回再次确认线路。事实上,我们一开始,就走向了错误的方向,一直把防火带当路来看。
2、准备好出行的GE地图:有准备,但忘在了车上。
3、带上必备的东西:因为短线又是成熟线路,没带急救包、没带防刺手套、没带工兵铲、没带指南针、没带救援绳,这些是对于FB线来说的确多余了,困在山里才知道这些多么的重要。
4、坚持锻炼:基础的体能很重要,向下沿山沟前行时,有崖壁、丛林、荆棘、竹笼,梭、爬、滚、蹲、攀、绊,各种姿势用尽,极度消耗体力,在体力崩溃时,稍有不慎,很容易意外受伤。
↓从爬山开始,路就走错了,只有把FB线当穿越线来写了,或许这样的苦行,有滋味一些,可惜了那些FB的物资臭掉烂掉了,在坪坝营扎营的梦境也化为海市。我原以为,只要我们天黑以前能穿越到大道上,就让司机来接,直接驱车到坪坝营,就可以继续享受美味,我怀揣这个梦给我了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