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95|回复: 2

[周边游] 给喜爱徒步的驴友推荐一条精品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3 10: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四川达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米仓道考古调查在平昌县境内发现了规模宏大、保存十分完好的南宋淳佑时期小宁城抗元军事战斗城址,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长安古道”题刻,“长安古道”和“汉中古道”,“板庙悬棺”,“白衣汉至六朝砖石墓群”等;在通江县境内发现了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四川总督、巴州县衙告示的“渡水溪古道碑刻”、“渡水溪古道、桥墩”、“渡头铺石刻及码头”、“红花溪古道路及桥梁”、“阎王碥古道路”、“得汉城石刻”、“背夫坡古道路”、“草池乡小新场古道路及碑刻”、“小新场石墩桥、独善桥”、“穿心店”等;在南江县境内发现了地处川陕交界处,重建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的“官仓坪(又名巴峪关)”、“蜀门秦关汉代战壕”、绵延百余米的“桃园韩溪河栈道孔”和唐宋时期的“古桥桩孔”、“龙神坪古道路桥梁及清道光时期修路碑刻”、“皇柏林唐天宝四载(公元746年)古道移险建阁题刻”和唐宋“古桥桩孔”、“琉璃关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金贼范兴元府石刻”和“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维修古道题刻”及“太子洞”唐、宋、明、清、民国时期内容丰富的大量碑刻等,同时详细调查了经过米仓道线路传播的大量佛教石窟造像艺术和米仓道路沿河的村落、古镇等。
        此次米仓道考古调查,是四川省巴中市规模最大、参加人员最多、参加专家档次最高的一次文化线路考古调查,实地调查了陕西汉中市汉台区、南郑县、巴中市三县一(区)与米仓道路有关的遗迹遗物。共行程6000余公里,考古调查队员徒步行程500余公里,调查文物点230余处,其中调查与米仓古道相关的文物点100余处,新发现与古道路或介于与米仓古道路相关文物点15处。实地调查了由汉中经米仓山至巴中的古道线路走向和支线连接点,即:

       1、汉中—牟家坝—回军坝—天池梁—西河口—碑坝—通江—平昌;

       2、汉中—黄官—庙坝—蒿坝—龙王坝(又名九角山)—响滩子—上两—南江—巴中—平昌;(分支线,从龙王坝(又名九角山)—槐树—蒙子—旺苍—广元进入金牛道)。

       3、汉中—喜神坝—铁炉坝—桃园—响滩子—上两—南江—巴中—平昌。

       4、汉中—冷水坪—小坝—官仓坪(巴峪关)—大坝—草鞋坪—关坝—上两—南江—巴中—平昌等各个时期开创使用的米仓道支线和主干线路,对其沿线现有遗存进行了鉴定和评估,初步确认了现有遗存的时代价值,基本弄清了米仓道的历史走向、开通、兴衰和历史作用。专家们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古道沿线文物保护意见和建议。
      米仓道考古调查得到了市、县(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得到了市、县(区)文化(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情帮助,获得了圆满成功,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米仓道考古调查有了新的突破,有重大发现,近期将出版米仓道考古调查图录,陆续向社会公布米仓道考古调查成果,中央电视台“探索 发现”栏目近期播出“探索米仓道文化线路”,《中国文物报》将用整版报道“米仓道考古调查”实况,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巴中市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局将在适当的时侯召开米仓道考古调查国际学术研讨会,向世人充分展示米仓道的文化魅力。专家们一致认为,米仓道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线路文化特色鲜明,线路文物点众多,保存完好,是全省、全国的文物大市,有的文物点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过去对这些文物点的价值低估了。专家们建议尽快申报评估,提高文物点保护级别,设计制作抢救性保护方案,加紧予以实施,以充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使之不再遭到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真正利用好文物独特的价值,为巴中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四川巴中市文物局 汪信龙)
地理位置
        "米仓道"起于陕西汉中南郑,翻大、小巴山,过米仓山进入蜀地南江县境,穿越南江县150多千米后跨入巴中,又沿巴河、渠江南下重庆,此乃水陆交融之"米仓道"之一,又其陆路,经蓬州(蓬安)顺庆(南充),再下合州(合川),直抵江州(重州),此乃南米仓道所经之路线矣。沿南方丝绸之路经南部、三台、中江沿线抵成都。此乃米仓道西线矣,此线其北乃接广元入蜀古道。

        "米仓道"入南江后又东分,经贵民关入通江"汉壁道"、"洋万涪道",抵终点地重庆、成都。
        "米仓道"古文献记载不多,对于它的研究,仅以古道沿线的关隘题刻,出土的古钱、银器、陶、瓷器、古文化遗址等有时代性的实物进行简考,在古时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条件下,位于 米仓山南麓的南江境内长达150千米的古道上残留和出土如此多和珍贵的实物,足以证明,米仓古道在我国交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了。 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历史渊源
"米仓道"从汉中入蜀至巴中共240多千米,其中南江境内150多千米,据文献载南江境内的"两角山"、"截贤岭"等处有古人题刻:《通鉴》胡三省对"两角山"注云:"兴无之南有大行路通于巴州,其路险峻,三日而达山顶,其绝高处谓之孤云两角"。按文献记述的"孤云两角"实考其地理位置,"孤云两角"即南江的两角山,两角山西侧略低处,有大小三峰依次递减,各孤云山或孤云岭,山有古道,古为汉(中)巴(州)军事、文化、商贾要道。《南江县志》又云:"自治城西韩溪上至孤云山,经兴隆寨、平河场、中坝、城墙岩,按南郑界,复经庙坝,喜神坝而入南郑县,为汉时自汉入川要道"。据考"米仓道"自开发始至今使用时间长达三千多年。《南江县志》又云:"隋大业三年,因此道交通便利,难江(南江)划属汉川郡(郡治今汉中)"。又云:"有张飞碑,其文云'飞率精卒万人,大破张郃於八礞,立马勒铭, 弃马缘山,与麾下十余人从米仓道退还南郑'"。
        "米仓道"除文献记述以外,古人类还留下不少石刻墨迹,相传:南江"截贤岭"上有"萧何追韩信到此"碑;琉璃关探梅石刻云:"绍兴三年(1133年)二月十五日,金贼犯兴元府(汉中)帅程亟趋米仓道遁入阆中"。此题刻位于南江县琉璃关探梅石上,保存完好。
历代运作
米仓道是巴蜀、汉中间的一条要道、捷径。较早述及此道的《太平广记》记:“昔汉祖(刘邦)不用韩信,信遁归西楚,萧相国追之。及于兹山(米仓山),故立庙貌(淮阴侯庙)。”若此,则秦末汉初,米仓道即广泛为人们所用。另据历史记载,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出兵汉中征伐张鲁,张鲁兵败后即奔米仓山入巴中。三国时,魏将张郃守汉中,由米仓道进兵巴中,攻至宕渠之蒙荡石,为蜀将张飞所败,又循米仓道还汉中。此后,凡入“三巴”者多取道于此。

      西魏恭帝元年(554),巴西人谯淹据南梁州(治所即今四川阆中县),李迁哲和贺若敦自汉中进讨,李迁哲走米仓道先至巴中。五代时,王仁裕辅佐褒梁帅王思同南伐巴人,往返登涉米仓道。
      南宋开禧二年(1206),吴曦叛变,引金人人凤州,兴元帅程松亟趋米仓道,由中巴遁人阆州,复顺流至渝州。南宋绍定四年(1231),蒙古兵入洋州,分遣其将莫哥汗自洋州趋米仓道,在降人李进(李昌国)的引导下,沿巴渠江一直打到合州,“垫江以北,尽皆震动”。莫哥汗进军时,曾砍伐山林,修治山道700余里。
      南宋时期,秦岭以北被金人占领,汉中盆地处于宋的国防前线,川东各府、路支援前线的各种物资,亦多由大竹路输送。当时,贩运大竹县山货土特产品的商贩,络绎于途,常年经行不绝。在茶、盐由官府实行专卖时期,米仓道也是盐商走私的一条山路。今勉县金泉乡贾村坝南侧的石梯坡,有南宋时禁止私运食盐告示的摩崖石刻一块,高90厘米,宽78厘米,直书6行。告示言:“一应盐榷不得从此出。如有违戾,许地抓人。把捉赴所属送衙根勘问罪。追赏五十贯给告人。”此摩崖石刻位于大竹路北端“西路”旁,说明当时的盐商越过米仓山后,是沿濂水向西县、褒城县方向走去,以避开兴元府关卡的检查。
      明清时期,米仓道亦设卡查禁私贩盐、茶。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置巡检司。《明律》规定:“凡贩私茶和私盐者同罪”,“出境及失察者并凌迟处死”。由于关卡林立,查禁严密,走私商贩日少,大竹路渐趋荒废。


发表于 2012-4-3 15: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河北
我是平昌人
发表于 2012-4-3 23: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希望有组织这条线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1-22 08:10 , Processed in 0.113099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