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点
- 贡献
- 点
- 驴币
- 块
- 体力
-
- UID
- 26758
- 好友
- 记录
- 日志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07-8-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1 2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本帖最后由 barbily 于 2011-12-1 20:30 编辑 6 `$ p3 O- w1 {, C
& ^7 P! V' |9 i
全球十四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简介【高清图】
, g1 v8 W& L' G/ n- ~; j/ p 下载 (111.61 KB)
! K0 g1 K9 g: y* _. A: x2010-1-6 12:52
" e3 b: m) k, x6 X6 a3 \
$ g' y0 }3 V& t# _6 R' a h 下载 (59.03 KB)
% p' G5 ]$ y4 ` N1 p' N* U" i9 w2010-1-6 16:44
! a( d- @2 \8 d% E5 b4 p( c' B
% R& ]2 _- N( [& A/ ]2 i珠穆朗玛峰 + G; v1 E1 W0 \. S: U! C
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13米(此数据是由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协助下,于1966-1968、1975年测定的,1992年又对其进行了复测)。 最新数据是8844.43米。/ W1 P: i% j4 J' ]# o
藏语“珠穆”是女神的之意,“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玛”意为第三女神。 q9 X1 a; A% O7 c
珠峰位于东经86°54′,北纬27°54′,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我国西藏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整个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伟,昂首天外,四周地形极为险峻,气象瞬息万变。 + R- B% |& Y2 F1 x
在山脊和峭壁之间,分布着数百条大小冰川,还有许多美丽而神奇的冰塔林,犹如仙境广寒宫。从18、19世纪开始,便陆续有一些国家的探险家、登山队,前往珠峰探测奥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有人从南坡登上峰顶。从1921年至1938年,他们称珠峰北坡是“不可攀登的路线”、“死亡的路线”。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康熙皇帝派出两名懂技术的喇嘛,从青海西宁进入西藏踏勘地形,绘制山水图纸,首次用汉、满文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汉文为“朱母朗马阿林”,“阿林”满语为大山),明确其位于中国境内,并载于清《皇舆全览图》中,这是世界最高峰最早的文献记载,它比英国人在咸丰二年(1852)测量此峰并擅自命名为“埃佛尔斯峰”早135年。
( D6 j0 i! g% _ F6 d7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n% j. @7 W& ?- ?& s& D
/ K# q# U9 K8 y/ b0 y8 ^* N
" V6 n$ B5 q* S; i/ u6 l0 P. Z" }
下载 (155.25 KB)
$ j- t! u3 y3 t7 k/ y2010-1-6 12:52
, B1 n3 g0 u1 j4 w) |& ?
7 S% Y" V( M7 G 下载 (70.34 KB)
* j* g3 s% E8 r) y f2010-1-6 16:45
$ U. Z1 [& F2 w7 r, z# a0 q% h
! k( F/ j; S, V6 ^5 [- Q4 n: j3 ]1 g* u2 S6 N0 W! X& z1 v
乔戈里峰5 r+ O" g7 V9 L* f6 A
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乔戈里峰海拔86ll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国外又称K2峰。乔戈里峰位于东经76.5°,北纬35.9°,坐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属中国的一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喀喇昆仑山脉绵延数千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一般海拔在6000米以上。山脉上高峰密集,包括乔戈里峰在内,这里紧密相连地排列着4座8000米以上的世界级著名高峰:乔戈里峰东侧为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依次还有加舒布鲁木II峰,海拔8080米;加舒布鲁木I峰,海拔8028米。世界上l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这里就占了近三分之一 。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北侧的斯克洋坎力峰,海拔7545米,西侧的斯潘德峰,海拔7385米;往下还有皇冠峰,海拔7295米。因此,这里就成了世界登山家们瞩目的第二个登山中心。乔戈里山峰主要有6条山脊,西北—东南山脊为喀喇昆仑山脉主脊线,同时也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西南山脊。峰顶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竟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 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冰川西侧山谷为陡峭岩壁,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乔戈里峰两侧,就是长达44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乔戈里峰地区不仅地形险恶,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的最低气 温可达—50℃,最大风速可达2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在5月—9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水,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5月—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7月—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 0 x7 C% c5 G" }9 d1 `" Z1 \; f
乔戈里峰进山路线是我国目前开放山峰中最长的路线。从南疆重镇叶城乘汽车沿新藏公路到麻扎,再沿简易公路行25公里到达麻扎达拉。从这里开始步行6天,行程90公里方能到达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海拔3924米的音红滩)。这段路要翻过海拔4800米的阿格勒达坟进入克勒青河谷,要避免7、8月克勒青河河水的暴涨,此时人畜均无法通过。 3 L! L4 _$ w8 ]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攀登乔戈里峰以失败告终。以后的50多年里,人类多次尝试也未成功。直到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队的日勒.拉切捷利和门.康比奥氏2人,从巴基斯坦一例沿东南山脊才开创首次登顶的纪录,费时将近l0 7 h, |% j8 g) N1 f1 F
0天。2005年西藏登山队登顶。$ b$ \$ v/ l" A
1 N* V3 Y+ F( S% u2 \8 n% q
: g! `: Q( C5 {' w/ z9 F 下载 (64.57 KB)$ P! ?/ w! A2 h
2010-1-6 12:525 z6 l w$ I S0 m+ @- i0 S5 a" T
! E" S* U; `2 f$ f5 v1 X
下载 (100.47 KB)
4 c) J- r3 v/ ] {2010-1-6 16:45
0 }( r9 r/ V7 u. J# W, a# W) w. [. {8 t& j. }% }
4 R/ s" }; h. t9 y( A9 [! T
干城章嘉峰2 {; j) N; A7 {' T
干城章嘉峰位于尼泊尔、锡金边界,世界第三高峰,也是全世界14座8000M高峰中,位置最东的一座,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干城章嘉都有着宽阔巨大的山体,由四个不同的峰顶组合出的巨大山块。分别是8586M的主峰、8505米的Yalung Kang(亦称为干城章嘉西峰),8491M的南峰(亦称干城章嘉二峰)与8482M的中央峰。
# \4 j# }* d3 X Y% Y8505M的Yalung Kang由于山形突出,距主峰稍远,获得几支登山队的青睐而专攻此峰;有些人认为应独立为世界第15座8000米高峰,如果这样Yalung Kang就是世界第五高峰,还比马卡鲁高一些。但一般登山界并不接受这种说法,还是将Yalung Kang视为干城章嘉的一个侧峰。 $ k2 T! v# M5 }; `1 i% Z
干城章嘉被锡金人视为神山,但其名称一般相信来自藏语,意思是「5座巨大的白雪宝藏」。因为地处偏远且难度较高,攀登干城章嘉的人并不多,至1999年底仅有146人登上干城章嘉峰,是14座8000米中,倒数第三名的,且其中只有一位女性,而死于此山的人则有38人。干城章嘉相较之下虽不热门,但却在登山史上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干城章嘉的简单攀登史
( k& I" e2 C8 E/ L+ r$ B4 N1955 英国登山队G. Band, J. Brown首登
; e6 k* r9 V' m2 b7 s1973 日本登山队首登Yalung Kang(干城章嘉西峰, 8505M) 2 L4 [) d* i7 G; _, Y6 r
1977 印度陆军远征队二登干城章嘉主峰
9 N( H4 Q9 _9 H: X! N7 i% Q% N1978 波兰登山队首登干城章嘉中央峰(Central 8482M)、南峰(South 8491M)
' }! f* g# b/ A$ `( J+ n7 u1989 苏联登山队8000M大纵走,连登Yalung Kang、主峰、中央峰、南峰 / ?; u, F( W% r7 ?, Q* s& B* u
1992 知名波兰女登山家Wanda Rutkiewicz失踪于8250M处 0 ^" R3 v4 j6 x' b' s
1995 法国Benoit Chamoux死于此峰(曾登10座8000M) 4 O, E6 ]9 _2 y% S; H& l* h
1998 英国Ginette Harrison首登此峰,成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登上干城章嘉的女性。 ; j3 q, p6 V. W0 I' o
其中有几个值得一提的故事。1989年,苏联登山队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8000M大纵走,一共32位攀登队员以及17位协作夏尔巴,从不同路线攀登至棱线上建立营地,开拓出难以置信的新路线,缔造了纵走四座山峰,将近100人次登上8000M峰顶的纪录。毫无疑问这是杰出伟大,且几乎不会被重复的成就。 # K6 t3 _; |$ _* A5 J
知名波兰女登山家Wanda Rutkiewicz 死于1992年5月12日或13日,当时她与另一位登山家Carlos Carsolio结伴攀登。1992年5月12日凌晨3点30分,他们两人从7950M的四号高地营出发,准备登顶,当天路线上大部分都积了一层深厚的雪,大约12小时之后,Carlos登上干城章加峰顶;当Carlos下山时,在大约8200M至8300M之间,他遇到了还未登顶的Wanda,由于时间已晚,在Carlos Carsolio劝她下山无效下,Wanda决定紧急露宿,第二天早上登顶再下山;在没有食物、无法煮食、没有足够装备的状况下,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就这样,再也没有人见到这位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登山家。(Carlos Carsolio在1996年成为第4位完成14座8000M的登山家) ( }5 ^8 n/ I: q8 Y
1995年,法国登山家Benoit Chamoux的死亡,或许跟第三位完成14座8000M攀登的竞争有关。当年,在雨季过后,前来攀登此峰的有Benoit Chamoux(宣称已完成12座,但只被承认10座)、瑞士Erthard Loretan(已完成13座)、意大利Sergio Martini(已完成10座)等知名登山家。Chamoux与专属摄影师Pierre Royer以及三位夏尔巴(负责背负摄影器材)一队、Erthard Loretan与其搭档Jean Troillet一队,Martini则是独攀。三支队伍同时离开基地营,但很快瑞士队与Martini就远远超前,抛下了法国队。
, e3 O6 ^1 \. d0 c$ x1 T, ~不幸的事开始发生在法国队身上,一位夏尔巴失去平衡摔落山下,另两位夏尔巴要下去救援但Chamoux与Royer拒绝,失望的雪巴决定放弃工作,下山去了;于是Chamoux与Royer现在自行背负极重的摄影器材。在前面领先的三个人,错过了传统路线的转折处,Martini首先登上主峰与Yalung Kang的鞍部,他发现从棱线直接登主峰难度太高,在等到瑞士队之后,瑞士队决定冒险一试,Martini则决定放弃此次攀登。Loretan与Troillet在10月5日下午2点半登上主峰顶,Loretan完成了14座8000M的攀登,成为第三位完成此成就之人。(Sergio Martini在2000年完成14座8000M攀登,史上第7人)
4 s! J0 j) s( `8 n. L! c C在下午4点,瑞士队下山途中遇到Chamoux与Royer。4点半,Royer用无线电通知基地营表示太过疲惫必须下山,Chamoux则表示要独自继续攀登。当天Chamoux到达鞍部露宿于此。第二天早上8点,Chamoux用无线电通知基地营要继续攀登,后来再也没有人有Chamoux的消息,掉头下山的Royer也同样失去了踪影,事发之后,夏尔巴人因为之前遗弃同伴的事,都不愿意上山搜索救援。一般认为,Benoit Chamoux在缺乏适应与良好组织下,急着比Erthard Loretan先登顶,最后逞强丢了性命。这次山难也使Erthard Loretan完成第14座8000米的光荣蒙上不愉快的色彩。
# q; r6 N! ^, f$ o( N8 t1998 英国Ginette Harrison首登此峰,成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登上干城章嘉的女性。但1999年秋,当Ginette尝试她的第七座8000M—道拉吉里峰(Dhauligiri,8167M)攀登时,一次无情的雪崩夺走了Ginette的生命。
# y+ _! K& W4 J/ Y$ V4 ~- E3 X( E
; p! [; R: s7 K 下载 (120.35 KB)
4 y2 d p8 ?: i) Z3 C/ k2010-1-6 12:52
% N4 i8 G8 i5 s+ u) V- F3 D5 b$ F' B" n$ }' S4 p r O- H' t3 n
下载 (49.24 KB)3 t9 v% W6 F0 A2 ~% E) I3 A
2010-1-6 16:45$ ]; z& v, P& z
9 W4 p" ]# c# Y0 l8 ^* R% `
& U1 t G' ~7 x& X! \
洛子峰
& p3 E& i# K' n" V7 j) H洛子峰海拔85l6米,位于东经86.90度, 北纬27.9度。地处珠穆朗玛峰以南3公里处,它们之间隔着一条山坳,即通常说的“南坳”。以山峰的北山脊与东南山肯为界,其东侧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其西侧属尼泊尔王国。
4 u' M4 t5 b) g$ n 洛子峰藏语称之为“丁结协桑玛”,意思是“美丽的仙女”,这位“仙女”地形极其险峻,环境异常复杂,大小冰川密布,气候变幻莫测。风速比珠峰略低,但雨量又大过珠峰。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暴雨雪崩频繁发生,搅得满天雪雾。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南下的西北风压过来,使山峰的气温最低可达-60℃。只有在每年的3月初至5月末的春季,或9月初至10月末的秋季,气候较为稳定,约可出现几次较好的天气。1956年5月18日,瑞士登山队的两名登山队员,从尼泊尔境内沿西坡首次登顶成功。
k( f1 ?" e% F! c2 w3 }# U, p) ]" j6 W, H
, ?0 f! Y( f4 Q# V- U l/ M9 c 下载 (89.54 KB)
Q* e2 d& {0 h1 E/ \. }2010-1-6 12:52, g9 b7 s0 c8 a
$ F9 E0 ?$ U- o2 ?/ N" z- f' D
下载 (87.34 KB). L. Q3 R6 a+ y2 W5 W8 n. k1 p
2010-1-6 16:45
1 s2 g+ x) H/ g8 l8 \2 G+ }; g N$ T
8 ? {1 d$ w1 ]+ y
马卡鲁峰 : h9 H0 o" B4 u4 ^
海拔8463米,是世界上排名第五位的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东经87°06′,北纬27°54′,其西北方向距珠穆朗玛峰24公里,沿西北—东南山脊为界,北侧在中国西藏境内,南侧在尼泊尔境内。 6 @% O" `- h7 O' m
沿西北山肯和东南山脊为界,其北侧在中国西藏目台区境内,南侧属尼泊尔王国。 马卡鲁山有五条主要山脊,分别为西北山脊:西南山脊、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北山脊。北山脊上的卫峰名叫珠穆隆素峰,海拔高度为78l6米。西北山脊的卫峰为马卡鲁II峰,海拔7640米。东南山脊的卫峰稍高,海拔80l0米。这些峰体上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分布着巨大的冰川,冰川上多锯齿型的陡崖和裂缝,冰崩雪崩也十分频繁。 $ R; f+ j2 u: N5 n' B& C
攀登历史:1954年,法国登山队有1人登上了海拔7640米的马卡鲁II峰(1980年又有1人登上此峰)。
, [0 {9 o& t( \ 1970年9日本登山队有2人登上了海拔8010米的东南卫峰。
9 S1 t& \- U- t4 r( x+ j9 H* A 1955年5月,法国登山队摩西捷列、基坦克等9人,首次沿尼泊尔境内的巴康冰川越过西北山脊鞍部,在中国境内的西北坡登上了顶峰。7 _1 _+ H F2 |
- M1 [0 N/ u @; q$ {' s
, o- K2 V8 ~' [) w1 o2 y 下载 (71.95 KB)
& W" N w( W2 J2010-1-6 12:52' F1 d+ K3 o& T W* [8 Q
, ~9 }+ v2 J. N$ ?8 F
下载 (85.65 KB)! _! t: b- T, @( e
2010-1-6 16:45- {# l4 g5 Y' |" F: @. K+ H
3 g+ B: r0 J4 n' w N* z4 O2 E7 j' W9 E; M2 F1 q, f
卓奥友峰, G/ l/ S; E! `4 K! l# t
亦称“乔乌雅峰”,海拔820l米,是世界排名第六的高峰。位于东经86°36′,北纬28°的中尼边界上,山峰以东北山脊和西南山脊为界,北侧在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南侧属尼泊尔王国。“卓奥友”在藏语意思是“首席尊师”。以其魁伟的雄姿屹立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部。它东距世界之颠珠穆朗玛峰的直线距离约30公里。山峰周围雪峰林立,层峦迭峰。偏西北方向是7022米的觉悟吓北峰,正北方向是7309米的四光峰,正东方向有7952米的格重康峰,西南方向有735l米乔乌衣峰和7l75米灼乔格茹峰和7l34米的赤仁玛峰。卓奥友峰主要有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和西山五条山脊,峰体被常年积雪和无数条冰川所覆盖。北侧的加布拉冰川长10多公里,南侧的兰巴冰川长14公里,而格重巴冰川长达20余公里。冰川类型以山谷冰川为主,其次为平顶冰川、冰斗冰川等。 # q) h0 X5 e" i! p6 T# ]
气候:卓奥友峰地区的气候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每年l0月至翌年3月为风季,风速一般为50米/秒,气温常在-30℃—40℃。每年6—9月是雨季,只有在4月底至5月末,或9—l0月这段日引司,是风季过渡到雨季的时节,或雨季交替到风季的间隙时期,常有3—4次持续2—5天的好天气,这时便是进行登山活动的好时期。 . M+ w+ g+ y3 R* b& ^. e+ t: z" I
攀登历史:1954年,奥地利登山队基希、依约里里尔和夏尔巴人潘辛格、盘沙达瓦四人,于l0月19日首次沿西北坡登上峰顶。 0 T' v1 [' X/ P9 Y- \5 _
1985年,中国西藏登山队沿西北坡登顶成功。 - E# Z8 a6 ~- B) O
1998年4月21日,北京大学登山队唐元新、张春柏、高永宏登顶成功。
8 n2 m4 U, a& y1 I3 q M/ R0 a% D' }4 R7 c, p" W' Z
. X; C6 G9 [, _ t5 T9 i0 `2 ` 下载 (83.65 KB)
! j& t9 Z' n: x5 s* }2010-1-6 12:52
. O: s, I; d2 R9 d1 z
6 C5 D* P# r6 V, } 下载 (44.96 KB)
# i9 K& q- D0 c+ H( }* V3 h2010-1-6 16:45
- X1 l* \2 H, S7 l& s- r" \; t5 z3 E$ }( }
: m! A- H2 E9 d6 X/ c# k x/ s
道拉吉里峰- |) n% _% N& J; A: V2 F
道拉吉里峰海拔8172米,她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东经83°29′,北纬28°41′,因山势险恶,使人望而生畏,故有“魔鬼峰”之称。
7 |4 d- \3 k" Q \ 她东距珠穆朗玛峰约300公里。1955年月13日,瑞士登山队的8名队员首次登项成功。" m! j8 I% P+ N8 I3 `
! m7 o7 T* K: j
- q; n1 g# \! r+ j& p3 L
2 j* F! d+ ?1 J" }; p 下载 (93.58 KB)# g2 y- B2 _( \, Z
2010-1-6 12:52) V* T' `& x. a! T2 O
L9 Z1 e: w. f- G( k9 B- a \
下载 (66.98 KB)
# V+ f1 g0 \5 Y; R4 O6 S2010-1-6 16:45
7 p/ L5 [! w' @/ ~2 K; ? Q+ m3 K) }. P0 X. u0 k2 V- l+ H
# k/ ?; D2 x# m% p4 V# |7 O7 U: T1 m马纳斯鲁峰 2 Y$ b# z: g. N. K7 H
海拔8156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东经84°33′,北纬28°33′。 $ E9 j- W4 Z2 D
1956年5月9日,日本登山队的两名队员和尼泊尔向导共4人登顶成功。
* o6 f+ r# j( Y8 R/ o- ~中国西藏攀登队1996年4月至5月,赴尼泊尔攀登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海拔8156米),登顶成功。- }- W1 {- n2 |/ f. b+ `/ x
. u1 k3 P) {. e5 [$ Q/ `9 B6 ]9 C( L; P' }8 i) s" P3 p; k ^" S# E4 Z: [2 o
4 }5 K4 |# u' T$ e8 x
下载 (83.95 KB)
# X7 n8 @) H" P2010-1-6 12:52
- [$ l5 z) V# H! c
3 Z3 |1 }# K5 e5 K1 [- l 下载 (66.03 KB)
% J/ b, l- ~. a& r H# b8 }+ G4 S- j2010-1-6 16:45
# b; E6 H. j0 r$ S& R
/ ^* g; b: }/ h2 d2 B$ b
0 P( C9 a; L1 T! L南伽帕尔巴特峰
! N8 D* O; g8 _1 A% ]4 \ Y1 Z海拔8125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经74°35′,北纬35°14′。
+ T7 ?- J: E M3 z2 @ 1953年7月3日,奥地利登山队的一名队员独自一人登顶成功。
) h% s4 T9 I5 [
: Y+ O$ l( F- ?7 i1 n+ T* E+ l# j( F& ^$ K/ l" Y; g- B
下载 (76.45 KB)% X) z7 |* O, ]9 l
2010-1-6 12:52
M: B% _5 q; w+ a) J% l. r: E: W# M% G' [
下载 (36.12 KB)
. T. n" K2 T6 v! ?1 v2010-1-6 16:454 H) ?3 o r( K' X& V
I8 P. f: x [( K9 S- D
. N/ X8 f! V" E5 j7 z4 ?安纳普尔纳I峰
; h- y9 s" g i# w* Z; d* d海拔8091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东经83°49′,北纬28°35′。 + M# {4 [4 s! H) A
1950年6月3日,法国的两位登山家从西山脊登顶成功。, d0 A( A: [" N$ H
9 W% u1 c; C' O2 h* Z6 s* x N" I6 `& X6 d8 F0 Y% p- |8 K
; T' C9 a# W6 b2 U 下载 (74.21 KB) b- O9 J) ?6 I0 D
2010-1-6 12:52
4 z: M3 \0 E8 z: s% Z5 U. R7 X; k2 \+ @; E4 @3 {
下载 (70.59 KB)
- D2 K% h D) v. S2010-1-6 16:45
5 u+ U. u' v0 a, O, j, k# t& g2 }" O8 ^; |7 T6 [5 P1 ~. n! h
7 Y5 _3 r! f3 F加舒布鲁木山第I峰 * F8 N- H# T6 ^5 U; O, {4 d# T
海拔8068米,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主脊线上,是喀喇昆仑山脉的第二高峰,东经76°42′,北纬35°42′,它距乔戈里峰东南方向26公里,是中国和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的界峰。由于峰体终年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烁,因而,“加舒尔布鲁木”,意为“闪烁着光芒的山岭"。该峰主要有6条山脊:西北山脊、西山脊、 西南山脊、东南山脊、东北山脊和东山脊。 主峰加舒布鲁木I峰山体高大,沟谷陡峭,形如一座巨型金字塔。东坡陡峡谷中是阿鲁尔清冰川和奥尔杜克冰川,冰川上有许多又深又大、纵横交错的明暗裂隙,令人触目惊心。1958年7月5日,美国登山队的两名运动员登顶成功。 ! T j$ V+ _( O
气候:不仅地形险恶,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的最低气 温可达—50℃,最大风速可达2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在5月—9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水,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5月—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7月—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
% @7 e; b \5 g1 r- |# j+ K& {0 h$ C0 I9 D, F# p
- E) e2 ?% Q8 `% d; ^ E4 ]' r
) G1 m. Z+ h A$ k+ \7 s 下载 (120.97 KB)
9 p& L: T1 f6 Y+ h4 V/ A/ q2010-1-6 12:529 s1 j# O6 e U8 F2 Y
" x2 G' p' q; M# Z6 C' v: G6 R
下载 (93.93 KB)$ ^' k' p/ m- E2 T% F
2010-1-6 16:45
) i( E0 R; R* L/ g
* Y0 \4 \# b2 V/ t) V" u* o4 }# ?5 S6 B# I
加舒布鲁木Ⅱ峰. _& U% k" _, t
海拔8028米,位于东经76°42′,北纬35°40′,坐落在喀喇昆仑山脉的主脊线上。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第四高峰,也是世界上名列第13位的高峰。它距乔戈里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 约2l公里,是中国和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的界峰。 加舒布鲁木II峰主要有4条山脊:西北山脊、东南山脊、东山脊、西南山脊。西北山脊和东山脊是喀喇昆仑山脉主脊线一部分,其北侧在中国境内,南侧在巴基斯坦境内。加舒布鲁木Ⅱ峰沟谷陡峭,峰顶直插云霄,陡峭的坡壁上冰雪覆盖,北侧地形尤为陡峭复杂,雪崩频繁,攀登极为困难,因此至今尚未有人从中国一侧登顶成功。1956年7月7日,奥地利的三名登山队员,首次从西南山脊登顶成功。
" B8 G& ^ M; L* S/ a 气候:加舒布鲁木山地区的气候与乔戈里峰地区相似。9 u. |$ X) `7 ~3 E
- S& C% n2 j$ N. l( U$ T' L
( N$ r, o& Q6 d$ @7 N9 d# e
$ _5 ?+ C3 U5 g* I# x
下载 (87.72 KB)8 u! q0 J* ~% A6 p, q/ T! H, u
2010-1-6 12:52
& ]7 q' @1 U* O8 f- Z! a1 e( _& Q4 I, C- z6 U9 }
下载 (53.44 KB)
; i7 a E( E% y) l2010-1-6 16:45
- H# J; K' w1 O7 m* l3 y, b, u
/ [# P d7 D" |0 R X6 B
5 U; z2 g0 j5 X# R& U布洛阿特峰
9 c5 [1 v3 d N2 G6 w! b海拔8051米,位于乔戈里峰东南方约12公里处,是喀喇昆仑山的第三高峰,也是世界上名列第12位的高峰。位于东经76°36′,北纬35°48′,山势雄伟,常年被冰雪所覆盖,它有三条主山脊,其中北山脊和南山脊为喀喇昆仑山脉的主脊线,这也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国界线。
8 h; n& k( ]: T" [( O/ Y1 Y2 R/ j在这两条山脊上,还耸立着另外两座高峰,中央峰(8016米)和北峰(7538米),这三座高峰挺拔突兀,直刺蓝天,故当地人称之为“佛洛青日岗”,意为“三尖山”,而“布洛阿特”,则取自于1892年来此探险的一个美国探险家的名字。
& z: X2 g) F* \; t 早在1902年到1954年,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登山队在布洛阿特峰地区开展了登山活动,但直到1957年,奥地利队的舒来克、布里、金别尔格尔、文别尔斯奇4人才于6月9曰登上顶峰。由于山峰的东坡陡峭壁立,攀登上顶峰尤其艰难,所以至今尚未有人由东坡成功地登上极顶。) G: \( n$ Z2 b: f- u/ V6 _
% H6 N$ L0 l: @) B* e& }$ m4 ?+ O
6 j; {) A/ o, A! g5 ?' w( t
$ g# X8 |, p" [7 ~1 ~" ~. K$ K
下载 (136.78 KB)4 h4 E2 q- Y& h+ w4 |0 ^
2010-1-6 12:52
) F7 I0 o% M9 P# |9 X: t+ f
: t4 p0 U2 m4 Q& Z6 W% Q7 B 下载 (55.12 KB)
, \- P4 W! m1 d2010-1-6 16:45
' ~4 f. i. `6 o3 F) [* _. m( f* m" i" N4 f( b0 n4 N; Y2 G) m; V
8 H3 Y7 F! ?; M8 s% u& S4 |2 }9 U: J: a希夏邦马峰 . D: \6 ]4 K& E" z+ s2 U. _7 R
海拔8012米,是世界上l4座8000米级高峰中的最后一位。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主脊线偏北10公里处,呈东南西北走向的枯岗日山脉的东南部,东经85°42′,北纬28°18′处,东南方距珠穆朗玛峰约120公里,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西藏聂拉木县)8000米以上的高峰,也是喜马拉雅山脉著名的高峰之一。希夏邦马峰由三个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组成,在主峰西北200米和400米处,分别有8008米7966米的两个峰尖。
( E$ ?0 y; N# Y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整个枯岗日山脉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于希夏邦马峰周围。北坡横对着13.5公里长的野博康加勒冰川,与它平行的是达曲冰川,长达10余公里的山谷冰川,冰塔林立,银光闪烁,站在远方眺望,阳光下的希夏邦马峰白雪皑皑,巍巍壮观。北山脊以东是格牙冰川,南坡有16公里长的富曲冰川,其末端一直降到4550米的灌木林带。最引人入胜的是海拔5000—5800米之间的冰塔区,长达几千米,景象形态甚是奇异,宛若活生生的"冰晶园林”。但其上又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巨冰雪崩,为登山者设置了种种困难。希夏邦马峰山势险峻,气候变化无常,藏语“希夏邦马”,为“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之意。
8 |% T2 g' G( ]% ~9 u/ x 希夏邦马峰,旧称高僧赞峰。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的许竞、张俊岩、王富洲等10名运动员从北坡登顶成功,并创造了集体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人数最多的记录。
8 o( a# i& R$ M; Y; V7 N6 b # j5 c- f. W0 I& q
气候:希夏邦马峰的气候特征大体上与珠穆朗玛峰相似。每年4月和5月、l 0月和11月,在此期间内的一个月,连续2天以上的好天气一般可能出现2—3次,3天以上的好天气一般可能出现l—2次,相隔时间大约5—19天,是登山活动的好时期。; m3 u4 ~( m/ [
o) q2 i/ J6 E8 V/ } w
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山峰只有一座,是希夏邦马峰Shishapangma。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的8000米山峰有4座,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的8000米山峰有4座,乔戈里峰K2、加舒布鲁木I峰、布洛阿特峰、加舒布鲁木II峰。
Y9 j- O9 K( [$ o" |1 @" [其他8000米山峰,干城章嘉峰位于印度和尼泊尔边境,道拉吉里峰、马纳斯鲁峰、安纳普尔那I峰位于尼泊尔境内,南迦帕尔巴特峰位于巴基斯坦境内。 | 4 V1 H9 E; x+ O7 M5 L4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