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图图

[游记攻略] 纪念我的老师——莫怀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8 16: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发表于 2014-7-28 20: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莫老师,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14-7-28 23: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赞天下好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08: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巴渝忆,最忆是莫翁,沙哑嗓音传智慧,淳厚笑容浮眼眸,从此却殊途。----中文95 任洪琴


尹淑华(1196813046) 13:28:00
沙哑嗓音讲授字字真言,山地赛车骑行潇洒人生!爱我们的莫老师,深深怀念!

冉耘华(625358604) 20:30:28

诵心经一遍,回向莫老驾鹤西行
王利(1776899224) 20:46:30

念恩师,忆恩师,恩师铭记于心。恩师一路好走!
邓龙建(390804083) 21:56:21

明天中午,我去恩师灵堂,鞠上深深一躬,哀悼恩师,邱华全赶来了,邓勇一同前往!


独行特立,著书立说文学史,潇洒人世莫怀戚;苦口婆心,泼雨散露杏坛间,滋育学子最关情。悼恩师
朱亮正(727273961) 12:48:06
著书立说文学史,特立独行,潇洒人世莫怀戚;泼雨散露杏坛间,婆心苦口,滋育学子最关情。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08: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悼念恩师莫怀戚
(中文95  田雪梅 撰文)
这是2014年7月28日,农历7月初二的早上,师兄仕隐君在微信上写了一篇祭文。标题里那个莫字,突然让我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仔细读完,噩耗终于得到证实,他,我们的恩师,那个第一节课就用他的名字告诉我们不要心怀悲伤黯淡的谦和有礼的君子,豪爽仗义的侠客,宽厚仁慈的长者,淡泊名利的老师,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技艺纯熟的散文家,风格独特的小说家,洞烛尘世的思想者,莫怀戚先生,在家园落日时分,从容地到天堂散步去了。                                                                                                           忍不住在办公室泪流满面 。
一再 托在重庆的同学帮我献朵花,帮我鞠个躬。
莫老师桃李满天下。刚毕业的时候,还曾虔诚地给老师寄明信片。十多年过去了,我应该已经在老师记忆里湮没,但是我永远记得他。不因为他的名字常见诸报端书馆,而是因为,他是我的老师,他用他的幽默和深邃教育我们,他用他的豁达宽厚引导我们。十多年读书生涯,每个阶段都有好老师给我关怀激励和帮助,他是其中之一。  他的人品修养,才华学识,都是我生永难企及的高度,但那是我灵魂奔跑的方向。
    晚上回家,在网上看见了很多人真诚悼念他的文字,看见了同学们代表中文系九五级敬送的花圈。恩师得到那么多人真诚的爱啊。而那些还在从事文学创作的莫老师的学生何其可以骄傲,他们还跟老师在一条战线上,能用老师交给他们的思想个本领创造出成绩回报老师。他们可以在媒体上追忆跟莫老师交往的点点滴滴。细思之下,惭愧惆怅。
这半年来几乎没有停止过反思。路遥在《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里问过:“生活的路在哪里拐了弯?”四顾茫茫,常想起老师。重庆作家说,莫老师是被低估的大作家;百度来的消息说,有人把莫老师和王小波、王朔称为当代文坛三怪才。前者我同意,后者不认同。莫老师写的重庆,在将来一定会被反复研读细究,千年以后,还会有人通过莫老师的文字研读重庆,研读生活。而且,我们的莫老师真诚踏实而淡泊地生活,他批丑和恶,但更多是教善和美,他不是怪才!他的文字多么明亮而深刻,宽厚而温和啊。他去世前还给师母说他还要写好多作品。他说过不为名利而写作。作协,教授,副主任,这些帽子,哪一个是他主动争取?不为名利,但为本心,老师,这是你教给我最厚重的知识
何其有幸,在先生最灿烂的年华,我们成为了他的学生,惊艳于他的特立独行和才华横溢。尘世浮华,虽有我等不肖子弟沦落刀笔,但仍有诸多学子传承薪火,笔耕不辍;且即便我等不肖子弟,只要真诚爱戴过莫老师,内心也一定坚守着老师的教诲,真诚做人,清洁做事。不解释,不喧哗,只为本心。
    先生走好。
    天堂里,应该还能看见山城灯火更加璀璨,先生,那是我们为您祈祷的心。
    愿您在天堂散步从容,安详。
    先生走好,我们永远爱您。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09: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挽联:

斯文已丧,悲恨相续,君遗大作应本仁;哲人其萎,风骨犹存,我劝同仁莫怀戚。   (文学院  阮博士)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11: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活在理想与现实交错的尘世
——祭奠辞世的大学教授莫怀戚

傍晚听闻莫怀戚教授辞世的噩耗,心中沉默许久,感慨良多。心里想着能为他写点儿什么,祭奠这位可敬、可爱、风趣、朴实的忘年老友,可打开电脑后,竟不知该如何写起。这感觉,正如十几年前与他偶然的“似曾相识”,这份永恒的别离亦是始料未及.
少年时的一篇《散步》,或许是我与老莫最初的交集。但十几年前的我却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这篇优秀文章作者的学生,成为与他开怀畅饮、谈天说地的忘年之交初入象牙塔时,师兄口中那个“十全九美”的莫怀戚曾让我对他“垂涎欲滴”,而现实中那个发型凌乱、衣着邋遢、举止怪异的“怪蜀黍”一度让我对这个“色老头”产生怀疑,他真的是个教授、是个作家.

不熟悉老莫的人,也许无法将他的文字和他的外形联系在一起。当然,曾经的我,也是这样。但不得不说,这是这种所谓的“矛盾”,成就这位混迹于江湖的优秀的导师和作家。<span

lang=EN-US>

在他的课程中,没有PPT、没有教案、更没有所谓的网络教学,因为这老头儿根本不会上网。他有的,是风趣的语言、神来之笔的黄段子以及他自认为很动听的歌声。<span


可以想象,这样一位老顽童式的教授,在一群满是叛逆思想、意图挣脱体制牢笼、欲将新闻发扬光大的“激进青年”眼中,会有怎样伟岸的形象与崇高的地位。可每到这时,他又会以一位饱经世事“过来人”的视角,警醒我们这些对未来充满无限幻想的“有志青年”,不要埋没最初的理想,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现实中生存。因为只有活着,理想,才有可能实现。<span


作为他的学生,我坚信,一手创办并缔造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辉煌的老莫,也一定对新闻这个行当充满了“文艺青年”式的理想报复,但相对于天马行空,我更欣赏老莫的脚踏实地。<span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老莫的江湖里不止有人,还必须要有棒棒、美酒以及若干个漂亮的女学生。直到今天,我一直坚信,他一切创作灵感,都源自这三样他离不开、戒不掉、忘不了的元素。作为江湖中人,他常与三教九流为伍;作为嗜酒如命的饮者,不喝上几杯他都不好意思骑自行车;而作为教授,怎么可能不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学生呢?正因如此,他才可以写出反映百态的《白沙码头》,才可以身处体制内却又隐于桃花源,才可以为重庆传媒界培养出众多新闻人才。<span


老莫曾在新闻采访课上这样告诉我们,“所谓考试嘛,无非就是老师和学生联合起来对付教务处,我都会让你们过的。即使你们什么都不会,也要把试卷写满,至于写的对不对,那是我的事情。如果你们什么都不写,那我也没办法了。但即使你全都答对了,我也不会给你100分,因为那样的话,教务处会让我去说清楚。但是,千万不要捉鳖(作弊),一旦被逮到了,那就彻底洗白了!”<span


这看似是他在期末考试前对学生的叮嘱,但细细想来,这未尝不是他对我们毕业后的人生道路的一种指引呢。<span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很多事情都是走走过场,给领导一个交代,证明自己是做了事情的,领导与下属、同事与同事之间似乎都存在某种不宜言明的默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又不能做到完美,因为那样的话,等同于不给自己留下后路,往往越是追求完美,就越无法得到。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免得身败名裂,万劫不复。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老莫曾经的戏谑之言,更因时间太久,不能确定这是否就是出自他的原话,但这就是老莫教育学生的方式,形象、具体、生动、现实,让人受用终身。<span

lang=EN-US>

离开青春的校园、欢快的课堂,与老莫为数不多的接触似乎都发生在酒桌上。大到香飘四溢的重庆老火锅,小到几个小炒菜甚至一盘盐水花生米,都能成为老莫开怀畅饮的原因。酒过三旬菜过五味后,老莫的黄段子、地方戏、怪方言都会一股脑的出现,而笑声也正在此时凝固。这个时候,他不再是作协副主席、不再是作家和教授,他只是一个淳朴的重庆老头儿,而他周围的我和我们,只是一个聆听者、一个与他一醉方休的酒肉朋友,仅此而已。<span

lang=EN-US>

当你与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以不同身份频繁接触后,在评价他时,很难不夹杂着浓重的个人情感,这份评价也就显得不那么客观,也未必可靠。但我相信,此时此刻,所谓的评价,已经毫无意义。莫怀戚就像一颗钻石,深深地镶嵌在每一个爱他甚至恨他的人心中,这已足够。<span

lang=EN-US>

我很庆幸,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位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快乐生活的人,他教会我如何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中国社会,如何享受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悲喜人生。然而,就在今天,这位导师永远的离开了我和我们。我为他彻底拜托了病痛的折磨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离开,意味着彻底的解脱。但我也为重庆师范大学失去这样一位纯粹的教授、为我的师弟师妹们无法聆听他的教诲而感到悲哀,或许这就是他说的,不会给打<span

lang=EN-US>100分的缘故吧。

其实,我们都被老莫骗了十几年。我们在课本中看到的那篇《散步》,只是他原文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进行了修改的一部分,而那未曾示人的部分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只记得他在课堂上提起过这事,却没有说文章删减部分的主旨、内涵以及被删减的原因,我猜,是因为不够“和谐”,所以被“和谐”了吧。但不管怎样,是这篇在老莫看来已经“变了味儿”的《散步》,让我和我们看到了一直没有变的莫怀戚。<span

lang=EN-US>

永恒的离别是我们怀念的开始,老莫走了,但他和他的自行车、他的怪异造型以及悠扬的小曲儿都永恒地定格在了重庆师范大学的校园里,镌刻在每一个对他心怀感激和爱戴的人们心中。一如《散步》的“偶然相见”,离别亦是相忘于江湖……<span

大学期间唯一没逃过您的课的不良学生赵志琦

写于2014年7月<span

lang=EN-US>27日23:09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11: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活在理想与现实交错的尘世
——祭奠辞世的大学教授莫怀戚

傍晚听闻莫怀戚教授辞世的噩耗,心中沉默许久,感慨良多。心里想着能为他写点儿什么,祭奠这位可敬、可爱、风趣、朴实的忘年老友,可打开电脑后,竟不知该如何写起。这感觉,正如十几年前与他偶然的“似曾相识”,这份永恒的别离亦是始料未及.
少年时的一篇《散步》,或许是我与老莫最初的交集。但十几年前的我却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这篇优秀文章作者的学生,成为与他开怀畅饮、谈天说地的忘年之交初入象牙塔时,师兄口中那个“十全九美”的莫怀戚曾让我对他“垂涎欲滴”,而现实中那个发型凌乱、衣着邋遢、举止怪异的“怪蜀黍”一度让我对这个“色老头”产生怀疑,他真的是个教授、是个作家.

不熟悉老莫的人,也许无法将他的文字和他的外形联系在一起。当然,曾经的我,也是这样。但不得不说,这是这种所谓的“矛盾”,成就这位混迹于江湖的优秀的导师和作家。<span

lang=EN-US>

在他的课程中,没有PPT、没有教案、更没有所谓的网络教学,因为这老头儿根本不会上网。他有的,是风趣的语言、神来之笔的黄段子以及他自认为很动听的歌声。<span


可以想象,这样一位老顽童式的教授,在一群满是叛逆思想、意图挣脱体制牢笼、欲将新闻发扬光大的“激进青年”眼中,会有怎样伟岸的形象与崇高的地位。可每到这时,他又会以一位饱经世事“过来人”的视角,警醒我们这些对未来充满无限幻想的“有志青年”,不要埋没最初的理想,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现实中生存。因为只有活着,理想,才有可能实现。<span


作为他的学生,我坚信,一手创办并缔造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辉煌的老莫,也一定对新闻这个行当充满了“文艺青年”式的理想报复,但相对于天马行空,我更欣赏老莫的脚踏实地。<span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老莫的江湖里不止有人,还必须要有棒棒、美酒以及若干个漂亮的女学生。直到今天,我一直坚信,他一切创作灵感,都源自这三样他离不开、戒不掉、忘不了的元素。作为江湖中人,他常与三教九流为伍;作为嗜酒如命的饮者,不喝上几杯他都不好意思骑自行车;而作为教授,怎么可能不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学生呢?正因如此,他才可以写出反映百态的《白沙码头》,才可以身处体制内却又隐于桃花源,才可以为重庆传媒界培养出众多新闻人才。<span


老莫曾在新闻采访课上这样告诉我们,“所谓考试嘛,无非就是老师和学生联合起来对付教务处,我都会让你们过的。即使你们什么都不会,也要把试卷写满,至于写的对不对,那是我的事情。如果你们什么都不写,那我也没办法了。但即使你全都答对了,我也不会给你100分,因为那样的话,教务处会让我去说清楚。但是,千万不要捉鳖(作弊),一旦被逮到了,那就彻底洗白了!”<span


这看似是他在期末考试前对学生的叮嘱,但细细想来,这未尝不是他对我们毕业后的人生道路的一种指引呢。<span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很多事情都是走走过场,给领导一个交代,证明自己是做了事情的,领导与下属、同事与同事之间似乎都存在某种不宜言明的默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又不能做到完美,因为那样的话,等同于不给自己留下后路,往往越是追求完美,就越无法得到。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免得身败名裂,万劫不复。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老莫曾经的戏谑之言,更因时间太久,不能确定这是否就是出自他的原话,但这就是老莫教育学生的方式,形象、具体、生动、现实,让人受用终身。<span

lang=EN-US>

离开青春的校园、欢快的课堂,与老莫为数不多的接触似乎都发生在酒桌上。大到香飘四溢的重庆老火锅,小到几个小炒菜甚至一盘盐水花生米,都能成为老莫开怀畅饮的原因。酒过三旬菜过五味后,老莫的黄段子、地方戏、怪方言都会一股脑的出现,而笑声也正在此时凝固。这个时候,他不再是作协副主席、不再是作家和教授,他只是一个淳朴的重庆老头儿,而他周围的我和我们,只是一个聆听者、一个与他一醉方休的酒肉朋友,仅此而已。<span

lang=EN-US>

当你与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以不同身份频繁接触后,在评价他时,很难不夹杂着浓重的个人情感,这份评价也就显得不那么客观,也未必可靠。但我相信,此时此刻,所谓的评价,已经毫无意义。莫怀戚就像一颗钻石,深深地镶嵌在每一个爱他甚至恨他的人心中,这已足够。<span

lang=EN-US>

我很庆幸,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位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快乐生活的人,他教会我如何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中国社会,如何享受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悲喜人生。然而,就在今天,这位导师永远的离开了我和我们。我为他彻底拜托了病痛的折磨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离开,意味着彻底的解脱。但我也为重庆师范大学失去这样一位纯粹的教授、为我的师弟师妹们无法聆听他的教诲而感到悲哀,或许这就是他说的,不会给打<span

lang=EN-US>100分的缘故吧。

其实,我们都被老莫骗了十几年。我们在课本中看到的那篇《散步》,只是他原文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进行了修改的一部分,而那未曾示人的部分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只记得他在课堂上提起过这事,却没有说文章删减部分的主旨、内涵以及被删减的原因,我猜,是因为不够“和谐”,所以被“和谐”了吧。但不管怎样,是这篇在老莫看来已经“变了味儿”的《散步》,让我和我们看到了一直没有变的莫怀戚。<span

lang=EN-US>

永恒的离别是我们怀念的开始,老莫走了,但他和他的自行车、他的怪异造型以及悠扬的小曲儿都永恒地定格在了重庆师范大学的校园里,镌刻在每一个对他心怀感激和爱戴的人们心中。一如《散步》的“偶然相见”,离别亦是相忘于江湖……<span

大学期间唯一没逃过您的课的不良学生赵志琦

写于2014年7月<span

lang=EN-US>27日23: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11-25 03:49 , Processed in 0.09119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