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着北/文 谈"针"色变,这几近成了山城重庆眼前的一种生活常态! 26日上午8时许,在重庆市中心城区人口最为集中的朝天门批发市场,一吸毒人员被怀疑是"针刺"者遭群殴致死,震惊社会。对此,《大公报》26日报道说,对"针刺"事件的恐慌以及民众对针头与艾滋病人有关的联想,让批发市场内的多位摊主及部分顾客参与了对此人的围堵和群殴。 在21世纪的今天,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众人野蛮剥夺,想来令人不寒而栗。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民众的不理智行为?是弥漫在山城的"针刺"恐慌。 "我们这里发生针刺事件了"、"这些打针人专对学校孩子下手"……一段时间以来,重庆坊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针刺"事件。因为没有听到一个准确的解释,特别是权威的声音,市民在各种想象和猜测中开始恐慌,以致人人自危。于是乎,朝天门惨案,就在这样的"误解"中发生了。 对于"针刺"事件而言,实际上在重庆以外的其他省市,早已有之,为何在山城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甚至最终在全市的很多地方造成恐慌?!笔者认为,除了百姓的一些不理性之外,有关政府部门在此问题上的长期沉默,最终让流言肆意泛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难辞其咎。 难道是政府不知情?肯定不是。在网络舆情异常发达的今天,百姓有关"针刺"的疑惑几乎充斥着各大网站的每个角落,我想领导们的"耳目"肯定是灵敏的,之所以这次"失灵",无非是在平日里主动想为百姓解惑,遮风挡雨的心少了,忘了自己实际应是个主动为民的公仆! 而对于这样的事件,处理方式实际上也颇为简单,无非就是回答市民的两个选择题,说"没有"还是"有"。如若是前者,政府出面辟谣,还天下一个太平。如若是后者,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予以严惩,肯定会获得百姓的拍手称快。近年来,我们从"疯牛病"、"SARS"、"禽流感",再到时下的"猪流感",每每在政府的介入引导下,事情都能画上圆满的句号或走上良性的轨道。相比这些天灾人祸而言,"针刺"这样的人为事件相对显得再小不过,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用"不隐瞒",应对各种"山寨"版本。 这里,不妨同时给一些爱"凑热闹"的市民敲个警钟,在网络时代和电子时代近似疯狂的今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件,自己一定要"慎思",千万不能"以讹传讹"、"听风便是雨",一个不小心,成了某些"病毒"的传播者,或是事件的煽动者,无意中引来一身骚岂不是自讨苦吃? "针刺"疑云还在蔓延,政府请站直了,千万别再"躲猫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