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云儿

求助:成渝古道详细线路及相关资料!(完整方案已投递到“戈尔”网站参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4 21: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回复 8# 云儿 的帖子

精神可嘉,
发表于 2009-5-15 20: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完整探路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建议先找到重庆到来凤驿的古道。估计可以2天到达。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0: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离重庆近的这一截好办,随便那个周末就可以去,相信能够找到。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22: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已将方案投递到“体验无止境――戈尔特斯™户外梦想实现”活动网站,欢迎去参观完整版本。计划名称:徒步成渝故道(——找寻失落的东大道). S# m& Q7 M% Z3 ~/ ~: W

! h' h( T3 k8 K) u; }1 I[ 本帖最后由 云儿 于 2009-5-18 22:39 编辑 ]
发表于 2009-5-18 22: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09-5-22 04: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漫话成渝古道
重庆的街道地名,尾字带有“铺、驿、塘”的不乏少有,诸如石桥铺、观音铺、大窝铺、高滩铺;白市驿、铜贯驿、朝天驿;头塘、二塘等等。这些带有“铺、驿、塘”字的街道地名,是因古代的水陆交通而起,换句话说,实则是与邮政传递有着密切的关联的。( ]% o6 A7 P$ @
  古时候,告急文书,军令政令,全赖专人车马传递。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建立了驿站制度,制定了一整套邮驿律令。汉承秦制,刘邦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了“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的官方邮递方式,驿站制方才风行天下。; C, G2 E& S. L' I0 C( b* m
  所谓“邮”,即专门传递文书信件包裹的,如邮局、邮差、邮递员。“亭”,是可供行旅宿会之馆,即供人止息的亭子,旧诗中故多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句。“驿”,原指驿马,后专指邮传迎送之事,遂有了“驿站”。汉代以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三十里设驿站。朋友远行,送到十里,大多止步,“十里长亭秋风凉”,道的是离别情,方才有秋凉孤寂之感慨。
# L0 B. ^+ U5 j  ?0 |! K2 g# L* [  古代的驿站是设在官道干路上的,官道又称“驿道”,有水陆两道之分。清朝初年,全四川有驿站200余处,大者为“驿”,小者称“铺”。直至清末民初,全川官道驿站仍有64处,驿站的工作人员多达772人,还配备有驿马763匹,专供驿站递铺之用。“铺”,在驿传递送中是一个里程专用名词,顾炎武《日知录·驿传》中就有句云:“今时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1 ]1 q9 D, y; q( T& m. m  S
  重庆是山城,两江环绕,三面临水,旧时上省城的路线有水陆两道。陆路上成都,民间评书艺人口耳相传的是要经过五驿、四镇、三街子、七十二塘。五驿是:来凤驿、双凤驿、南津驿、龙泉驿、白市驿;四镇是:安富镇、银山镇、椑木镇,石桥镇;三街子是:新街子、草街子、花街子;塘,以十五里为一塘,成渝两地间据传共有七十二塘,全长1080里。) R0 m! F& @! V- s4 [4 T9 s9 l
  据一些当年奔波于成渝古道上的人们回忆,由重庆走旱路赴成都,须经过两关(浮图关、老关),一岗(走马岗),一坳(丁家坳),四驿(白市驿、来凤驿、南津驿、龙泉驿),三街子(迎祥街、史家街、杨家街),五镇(马嘶镇、安富镇、银山镇、椑木镇、石石桥镇),九铺(石桥铺、邮亭铺、石盘铺、赤水铺、南山铺、山泉铺、大面铺、沙河铺)。每天行程以90里计,全程1080里,须走12天。
3 e; I( N0 a( R7 e0 F" f  清末民初的“官邮递铺”所走的中大路,与前述两说略有不同,官方驿道重庆上成都的路线是以朝天驿为起点,经过现在的民族路、较场口、新民街、金汤街,出通远门,沿城门边上的兴隆街、神仙洞、登枇杷山、过飞来寺,穿越今日之之南区公园,由老两路口乡场、循着两浮支路边上的旧官道,便可直攀重庆门户浮图关了。. ?: ]0 e4 m" x0 h8 s
  从朝天驿发端,沿途所经过的驿站也不是四驿或五驿,而是有朝天驿、白市驿、来凤驿、东泉驿、峰高驿、隆桥驿、安仁驿、珠江驿、南津驿、阳安驿、龙泉驿,锦官驿十二个驿站,走完全程990里,方可抵成都。8 w3 U  h" r$ u) B3 L2 {2 l; i9 c. L
  或许有人会发问:朝天驿的方位在哪?这朝天驿就位于如今的朝天门内的节约街上,即原来的运输电影院处,这是陆路上成都的始发驿站。走水路驿道上成都,由重庆出发,经乐山,转抵成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当年下渝州,走的便是这条水路驿道。' N# \  H( w# M; a$ w: L
  而今渝黔公路六公里处的“二塘”,原系巴县通往綦江的邮驿塘站,习称“二塘”。江北溉澜溪处的长江口岸,原系当年成渝水路驿道重庆至成都的第一塘站,故而得名——“头塘”。+ T7 g! Z2 {7 E2 }0 D& V9 ~6 K" I
发表于 2009-5-22 11: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漫话成渝古道(转)

作者:文世昌
6 p- S- t& {+ G8 t4 r" y# K  X1 I重庆的街道地名,尾字带有“铺、驿、塘”的不乏少有,诸如石桥铺、观音铺、大窝铺、高滩铺;白市驿、铜贯驿、朝天驿;头塘、二塘等等。这些带有“铺、驿、塘”字的街道地名,是因古代的水陆交通而起,换句话说,实则是与邮政传递有着密切的关联的。
1 ~: H$ R4 U0 a+ x  古时候,告急文书,军令政令,全赖专人车马传递。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建立了驿站制度,制定了一整套邮驿律令。汉承秦制,刘邦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了“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的官方邮递方式,驿站制方才风行天下。2 |9 `4 S. _' U
  所谓“邮”,即专门传递文书信件包裹的,如邮局、邮差、邮递员。“亭”,是可供行旅宿会之馆,即供人止息的亭子,旧诗中故多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句。“驿”,原指驿马,后专指邮传迎送之事,遂有了“驿站”。汉代以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三十里设驿站。朋友远行,送到十里,大多止步,“十里长亭秋风凉”,道的是离别情,方才有秋凉孤寂之感慨。' @% L% S  K+ O4 p1 g- z6 @! H
  古代的驿站是设在官道干路上的,官道又称“驿道”,有水陆两道之分。清朝初年,全四川有驿站200余处,大者为“驿”,小者称“铺”。直至清末民初,全川官道驿站仍有64处,驿站的工作人员多达772人,还配备有驿马763匹,专供驿站递铺之用。“铺”,在驿传递送中是一个里程专用名词,顾炎武《日知录·驿传》中就有句云:“今时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 E9 L; X  t2 V
  重庆是山城,两江环绕,三面临水,旧时上省城的路线有水陆两道。陆路上成都,民间评书艺人口耳相传的是要经过五驿、四镇、三街子、七十二塘。五驿是:来凤驿、双凤驿、南津驿、龙泉驿、白市驿;四镇是:安富镇、银山镇、椑木镇,石桥镇;三街子是:新街子、草街子、花街子;塘,以十五里为一塘,成渝两地间据传共有七十二塘,全长1080里。
- }# n( r& N+ x) |  据一些当年奔波于成渝古道上的人们回忆,由重庆走旱路赴成都,须经过两关(浮图关、老关),一岗(走马岗),一坳(丁家坳),四驿(白市驿、来凤驿、南津驿、龙泉驿),三街子(迎祥街、史家街、杨家街),五镇(马嘶镇、安富镇、银山镇、椑木镇、石石桥镇),九铺(石桥铺、邮亭铺、石盘铺、赤水铺、南山铺、山泉铺、大面铺、沙河铺)。每天行程以90里计,全程1080里,须走12天。
4 S$ @, x% d* T. W4 q& Q  清末民初的“官邮递铺”所走的中大路,与前述两说略有不同,官方驿道重庆上成都的路线是以朝天驿为起点,经过现在的民族路、较场口、新民街、金汤街,出通远门,沿城门边上的兴隆街、神仙洞、登枇杷山、过飞来寺,穿越今日之之南区公园,由老两路口乡场、循着两浮支路边上的旧官道,便可直攀重庆门户浮图关了。
* n$ J( D7 d% E1 I9 ]" x4 ~* f( q/ h  从朝天驿发端,沿途所经过的驿站也不是四驿或五驿,而是有朝天驿、白市驿、来凤驿、东泉驿、峰高驿、隆桥驿、安仁驿、珠江驿、南津驿、阳安驿、龙泉驿,锦官驿十二个驿站,走完全程990里,方可抵成都。4 }, j% q# ~) w8 w- {
  或许有人会发问:朝天驿的方位在哪?这朝天驿就位于如今的朝天门内的节约街上,即原来的运输电影院处,这是陆路上成都的始发驿站。走水路驿道上成都,由重庆出发,经乐山,转抵成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当年下渝州,走的便是这条水路驿道。
1 w  e# e- _" O" L4 T3 p% j  而今渝黔公路六公里处的“二塘”,原系巴县通往綦江的邮驿塘站,习称“二塘”。江北溉澜溪处的长江口岸,原系当年成渝水路驿道重庆至成都的第一塘站,故而得名——“头塘”。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16: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这些信息都是收集到的了,不过还是谢谢朋友们。
发表于 2009-9-24 10: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有好多人了哦   能成行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7-27 14:05 , Processed in 0.56642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