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重庆驴友空间 返回首页

黄豆123131的个人空间 https://cq69.com/?3817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婺源游记

已有 762 次阅读2009-3-7 23:50 |

婺源游记(中间有很多图片,但发不上,只有文字)


         200844是我国第一个清明节法定的假日, 那天也是星期五,加上周末两天,也就有三天假了,我提前上网查询驴行地方,只有婺源这个地方最吸引我,可打电话过去,领队愚飞越高解释说人太少,改在五一出行。我思前想后,决定一人单独出行,试着走出这第一步,当我把想法告诉老公时,他并不是十分吃惊,也没什么太大什么的异议,只说了让我注意安全,看来他也认为我能行,我信心倍增。多请了两天假,43下午坐上了1457分的T258从重庆到汉口的火车,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单独出行的行程,充满了期盼…….. 
    火车上我把提前从网上下载的关于婺源的功略阅览了一遍,把功课做充分,制定了详细的游玩线路。婺源——在《中国国家地理》之《选美中国》特辑中被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评论如下:“江西婺源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户穿村,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村落空间变化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婺源的明清古建筑群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有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婺源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村头的油菜花开了,那一望无际的金黄衬着粉墙黛瓦,如诗如画。” 
    婺源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浙江两省交界,刚巧处于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区域。婺源县建于唐朝开元28年(公元740年),境内林葱郁、峰峦担看薄⑾抗壬钚恪⑾?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十多个溶洞,这一带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公园内的鸳鸯湖栖有上千对鸳鸯。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紫阳古街上保留着朱熹祖居;建于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台湾詹氏后裔前来观光、祭祖。灵岩古洞群、古树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风景的四大特色。在青山绿水中,不经意路过的一棵古树、一株老藤、一段断壁、一眼深井可能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你如果对中国古代绘画那种山高水远,结庐深山的悠远意境缺乏直观概念的话,婺源的自然风光将会向你诠释什么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家园:被淡淡炊烟笼罩的马头墙、山间梯田抽象的线条、暮色中骑在牛背上的村童、幽静的孤舟野渡、倒映在清澈山涧里的火红的枫叶……让人陡然间心静如水,恍若隔世。 
      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到的武汉汉口,下了火车就马上买了回程的火车票,没有硬卧了,硬坐也行。打车(10元)去了汉口新华路长途客车站,买了950分去景德镇的票(140元),就在车站旁吃了武汉最有特色的“热干面”,老实说,不敢恭维,太干了,又硬,不过芝麻还是很香,饿,但只吃了一半。 
     汉口到景德镇坐了六个小时,车上认识了同行的眼镜小王。到景德镇下午四点钟了,打的到上里车站,当天末班车(4点钟)已走,只有一班430的加班车(22元),车行两个小时到婺源的紫阳镇已快7点了,车上多是到婺源来游玩的游客,经售票员的游说,大家决定当晚到李坑住,可能那里不太打挤,就每人再加了5元钱到李坑(离紫阳镇10公里)。十几分钟就到了李坑,李坑当晚也十分拥挤,跟本没地方住,我和小王找了好几家,都住满了,功略上的电话我们也打了,没用,就两个字,满了。我们心里很着急,天色很晚了,路也走了不少,住的地方还没有着落,最后还是问到一家,新房新地板可屋内什么也没有,老板答应我们打地铺睡,我砍的价,20/人。唉,真够幸运的了,终于有地方睡了。 
     然后在外用餐,专门点了当地的特色菜“荷包鲤鱼”,38/份,外加一个素菜和一个汤,当然还有啤酒两瓶,就这样与新认识的朋友小王,对饮起来,感觉他的酒量还不错,可一人在外虽累也不敢贪杯。一路高兴回到新房,想不到老板娘认为我们是同路的只给一床铺盖,让我感到既尴尬又好笑,我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床十斤的棉絮就叫上小王上楼去了,身后留下老板娘碟碟不休的报怨声。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7点我们就进了李坑(门票30元),里面的游人很少,便于照相,就是有雾。         
     李坑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村内的260多户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

 

 

入口牌坊,新作的,做工质量不强。
一个村子里能够供养一个寺庙,可见村子的繁华。
都是这个村子出来的官员、学者名单。看来真是人材辈出,出了这么多的名人,可以拿出来炫耀。
“奉廉银”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不是高薪养廉哟。是的,清朝自雍正年间开始的一项制度,一方面严打贪官污吏,一方面政府发放养廉银。养廉银几十倍数百倍高于工资收入。
一早人不是很多,村子的人们刚开始一天的晨作,杀鸡、洗菜。悠然自得。
典型的徽派的建筑,灰顶白墙翘角,站在这里拍了不少,可后来随处可见,就不再想举相机了。
村子中间的戏台,前面有一条廊。这群驴子就在这里的草坪扎营,真会找地方。
画上右边美女很有韵味。让人驻足。
稍好点的房子,内部都变成了旅游纪念用品商店。
我喜欢照杀生的相片,不知为什么。
油菜花无拘无束的开得漫山遍野,与周围的老屋很是相配。
在李坑预计玩2个小时,可实际上我们玩了近3个小时,因是当天的第一个景点,还很有感官刺激。
至此李坑游玩结束。接下来坐中巴车(5/人)到了汪口。汪口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被誉为艺术宝库的省保文物单位俞氏宗祠;属徽派建筑的千年古街;古朴典雅的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养书屋等民居;沿河十景点的龙船潭水上竹筏漂流;还有由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设计的平渡堰曲尺碣遗址……
在汪口我们买了三个地方的联票118元(汪口、江湾、晓起)。
李坑---汪口---江湾晓起就是传说中的东线。我们预定的线路是由东线折往北线。
看清了这可是赤免马哟,不错耶!
呵呵,在剃胎头,对视一笑。
最值得去的地方,不过最请导游讲解,不然看了也白看。
看见蝙蝠握的笔吗?是建筑师留下的伏笔还是要告诫后人以读书治国呢?
毛笔的笔尖还是黑色的,可不是涂上的颜色,而是利用了原来木材上的一块结疤,巧妙!惊叹于古人的创意、应变能力。
这樑的花纹可以用数码相机照下来,对比花纹是绝对对称的,精叹!
完全手工时代的对称,可不是今天机械时代那么容易!
狮子头原是与上面的球座相联的,起着分解整个樑的压力,可文革除四旧时被红卫兵砍断,至此整个樑显得摇晃不定,后人才加木柱重新稳固。
瞧见翘角的獒鱼须没有,那可是一点一点用手工磨出来石须的,是石材的。晚上吃完饭,妇女们没事就用细沙子细细的磨,慢慢的纱,整个木式建筑的翘角獒鱼须全是这样磨出来的,让人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教育故事,叫“铁杵磨成针”
当时的水路码头。现代交通物流的发展,让原来的水路彻底衰退。这样晾衣服挺遐意。
到此一游照。和汪口的全景。这样的地方,拿起你的相机随便拍吧!处处皆可入画。
不过,看多了,成遍的油菜花也会让人视觉疲劳。
樟树,很大的樟脑味。十樟九空。当地的人就把树枝砍下来,锯成薄片出售,放在衣柜里防虫蛀。
从汪口出来坐的长安车10/人到的江湾。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成为婺源东大门。
这里的门票是最高的50元,毕竟这里的牌坊很有气势,萧江宗祠建设得也很气派。
传说中的江湾伟人故里,说是江总书记的原籍。好像是听得江总书记的姐姐记得小时候摸到自家墙上砖瓦,刻有文字。这样的房子,江湾有一处。就因为这个吗?追根夙源的事情,不去过多追究。


红色的灯笼好显眼。我就围着这条街转,心想就这样还收50元的门票,经人指点才知,我们跟本就在景区外面打转转,晕……
外面吃了个蛋炒饭,还是打着包在路上吃的。终于找到了入口!
一个小庭院。春满圆。
好像就是这家,盖房子用的砖上都刻了这家的姓忘了姓什么了。江书记的姐姐小时候摸到的可能就是这家。
虽说不下厨房,但这张我喜欢,不想说原由。
江氏祖屋,已经倒塌,成为了一片废墟。入口的地方弄了一个简介。
一家商店,可能是以前的村委会一类的建筑。
当地有很多文革的物品出售。毛泽东、林彪、江青、华国锋等人文革时期的录像资料。我买了几本钟意的小人书,才十几元钱。钱是小事,关键是卖书的老板把我当成学生便宜了不少,让我一阵狂喜。我有那么年轻吗?对同路的小王,笑个不停,他也乐。管他是不是一种促销手段,反正心里高兴就好。
从江湾出来,我们坐的中巴车(5/人)到了晓起。晓起村始建于公元787年,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门票元)
晓起分为上晓起和下晓起,靠近公路的是下晓起,两个村子之间相隔一片灿灿的油菜地。下晓起开发较早,商业化已经很浓,想比之下,上晓起要好一些。
以下是上晓起,以下为下晓起,中间的油菜地。
有人在树下悠闲的喝茶、聊天、打牌,而我们却行色匆匆,他们是静止的,我们在流动。
还可以有竹筏沿河而上。
连接上下晓起的唯一一条路,
路很窄,上晓起所需要的任何物资,都需要从这条路人上拉扛。他一直没抬头,佝着身,费力的拉着砖。我们立于两侧让道。
即使成为了开发旅游区,这边人们的生活也才如此艰辛。可见中国的乡村建设,着实要加大力度了。
,从晓起出来快四点钟了,我想当天在庆源住,之间还有一个景点江岭的油菜花没去,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包了一个长安面包车到庆源,中途在路过江岭时在好的景点照几张相就行了。一番讨价还价160元到庆源。价格是贵点,只有二十几公里,可有一节烂路。 这里无须门票。
江岭风光无限好,拾堤田而上,岚气升腾,重峦叠翠,溪水碧澄,粉墙黛瓦时隐时现,青苗绿茶连绵成片,田舍风光,平和恬淡,好一个“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可是旅游摄影人士绝佳去处。每年油菜花开放的时候,是旅游摄影最好的季节。天上人间——江岭:十万亩梯田黄灿灿的油菜花,使得江岭成为婺源春天的宠儿,也成为华东区域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油菜花观赏点。置身江岭梯田间,黄灿灿的油菜花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印成趣,构成一副天人合一的画卷。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让心灵自由飞翔,尽情释放。自从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在此拍摄的一副《天上人间》获得国际摄影金奖后,这里便成了无数摄影爱好者疯狂追求的圣地。
到达的时候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磅礴大雨。
风再大,雨再大也阻挡不了我的到此一游留念。
司机很懂行,在拍摄的地方停下让我们时间照相。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最佳照油菜花的地方一片雾气,可我还是下了车拍了几张雨中成片的油菜花。
雨过后,雾气消散,空气清新,眼前的色彩更加绚烂。
下一站是庆源又名小桃源,简称小源,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段莘乡,建村于唐开元年间。这里峡谷深幽,宽如太行之盘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处万山之巅,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几经选择的避乱胜地。庆源村口别有天古亭内现仍留有古人绝句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吾家”……
到庆源快六点了,天色渐晚,找了一户一家住下,这里驴子很多,游人很少,可能是这里路不太好,一半水泥路,一半泥路,正在修建,缺钱啦。一住店就想笑,老板娘把我看成小王的老婆,难道我们很有夫妻相吗?我们这家还不错,80元,可以洗澡,二楼,推开窗就是背街的老景。等我从楼下洗完澡上来,看见小王坐在阳台的木椅上,旁若无人,边抽烟边在陶醉。
从阳台上望去,雨后清新的古街庆源
清晨雾中庆源。
当晚我们到处打听第二天从官坑到岭脚的线路,当地人都建议我们放弃,路不好,都是泥土路面,再者有辆大巴车坏在路上了,导致交通堵塞,外面的车进不去,里面的车出不来。包车又贵等等理由。因小王当初就是奔那段徙步路来的,所以他态度坚决,无论如何得走。我们不得不一一想办法解决。当晚住庆源结识了一对夫妻,袁老师和张燕,被我们游说过来走官坑到岭脚的徙步路线。第二天六点就包了一个长安车(100元)出发到堵车地方(我们是提前就打听到有一辆大车坏在那里了),那地方离官坑就两、三公里,打算从堵车的地方徙步先到官坑。
就是这辆车坏在这里,应车主人的请求,给它照了相,好回南京找保险公司理赔。
包车的司机到了这里把我们放下,掉头回去了。我们就从这里开始了今天的徒步之旅。没有走多久,见到从官坑出来的车,又一会,那车掉头回来了,我们坐上(一共10元)四个人到官坑。虽然已经没有多远,但还是省下了不少的时间。
由于官坑的道路难行,致使这边的村子保留了淳朴的原生态。虽然也有像我们这样的驴子前来打扰,但是那毕竟是少数,村子里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还是没有被改变。在一个桥头,问讯了一下当地人我们的行程路线,村民们很乐意地告知。
从这里就出了村子,找到了我们要走的那条石板路。不久家见到前面还有一对人马!跟上
前面的人马中有一老人,义务讲解沿途的风土人情,这是他指的石头上的小蛇。还真像。
从庆源到官坑除了那条泥泞的路之外,还可以走水路,段莘水库。由于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船,没有能够成行,在路上的一个亭子里看到的广告,有了这个电话,就可以轻松走过那段路程了。沿途可以欣赏闻名的高山平湖。
半路地上拾得花环一个,欣喜若狂,戴在头上,叫小王来一张。
这条石板路路况较好,已经成为了一条经典徒步线路。路上还遇到了几个小孩子,由家人陪伴,都能够很好的完成穿越。
下山的时候,遇到一伙强人!
路遇有人推自行车上来,当看见那鲜艳的蓝色一闪,太惊讶了,这青石板路我都摔了两跤,他们竟然骑自行车。一问才知是一个自行车俱乐部组织的登山活动,他们穿着统一的自行车服,其中还有女的参加。
这两人最搞笑,他俩的自行车坏了,就用一根木棒把两辆自行车串起来抬着走,边抬边对我们说,“我们是不是有病呀!我们是不是有病呀!”我们大笑不已,只有袁老师对他们的行为赞叹道:“你们没病,没病。”
典型的真实版鲜花插在牛粪上,由此开始了鲜花和牛粪的讨论,为什么鲜花会查到牛粪上哪?最后由袁老师一锤定音:这里是花多,牛粪少。
到了岭脚村口,有油画的感觉。
这张我最爱,那抹绿让人心醉,人景结合很和谐。
在岭脚临近中午,在农家吃完饭,饭菜很合胃口,三菜一汤才60元。坐1230的末班车到清华(10/人),差不多要一个多小时。袁老师、张燕、小王他们也要在清华坐到景德镇的末班车(22/人)。至此与他们别过。
在车上遇见另一个小王,才22岁,是北京传媒学院大学生,一身黑衣,前胸挂一个佳能40D相机,后双肩一个背包里装一个长焦镜头。又高又瘦,武汉人。只在一起呆了几个小时,还没有给他照一张相。
我们先一起走路去的彩虹桥,26元的票价,就一座桥,太贵,我们打算绕过去,照几张相就行了。遇见一个摩的司机(暂叫他小摩)讲好40元带我们不进景区,就在附近拍彩虹桥和到思溪、延村看看就行了。他一脸灿烂而无尘的笑很是动人。
远远的拍了几张彩虹桥,幸好相机还不错,可以拉近点拍,能通景区的小道全有人看护,逃票的可能性不大。匆匆赶往下一景点,思溪和延村。
思溪、延村是2个景区,都属于思口乡,现纳入了一个景区中,一起收通票36元。延村位于县城北偏西18公里处的思口镇,思溪距延村1华里。思溪的清代银库屋,当世现已少见;敬序堂花厅,一派古色古香,为品茶对弈、吟诗作画理想之地;俞氏客馆格扇门上,阳刻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最后一个寿字,要在飞机上能看到,因这房的结构就是一个寿字,那一口井就是寿字的点。这里还曾经拍摄过一部风靡天下的电视剧:《聊斋》,故而思溪也被称为聊斋影视村。
思溪和延村,那里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当导游,为了公平他们自用我小时候的那种游戏“白半白性半”来决定胜负,胜者就可以给游人当导游,收费10元,败者接下批游人。不争不抢不闹。他们声音很洪亮,背得很熟,对了,也很敬业。游人与他们很融洽,很易沟通,一路都能听见逗他们玩的笑声不断。遗憾没留下他们的相片。回来很久那两个地方的景色让人渐渐淡忘,但孩子的纯真的笑声、时而凝重、时而轻缓的讲解常常荡漾在耳边,但却留下了难以抹灭印象。
小王给我照的特写。
这可是“商”字门。这一带是经商茶叶的大户。
现在讲讲小摩,最后一个景点游完后,为了赶第二天从景德镇到武汉的班车,我想最好当晚不在清华住,因清华的早班车是7点,可能要7点半才出发,到景德镇就是9点半,那景德镇到汉口的9点半的班车就完全赶不上了,接下来我的回程票(武汉到重庆)就要作废,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时间太紧。我试探问小摩能否送我到景德镇(约80公里),经一番讨价还价,讲成120元,我拉上小王同行(他是回北京,本想回清华住,我建议他回景德镇转车)。就这样小摩把车又开回起始点清华,他解释说让他哥带我们去,他的车没牌照,在他给他哥打电话的时候,我与别的摩托搭话得知到景德镇只要80元,当时我就很恼怒,我想还是多问几家,就走到摩托的聚集地,可小摩一路跟着我们,我大声叫他离开,该给的钱我都给了,指责他为人不地道,枉然我这么信任他。刚开始还指明要他送我们去景德镇,不要他哥。他也一路给我们解释,说别人要多少,他就多少。可那时我已不打算坐他的摩托车了。他见不行,就要我付从思溪到清华的回程费用,不然其它人的摩托车我也不能坐,我到哪里他就到哪里。我也不怕他威胁,转过身对他嚷到:“我今天不走,现在就去住店睡觉,怎么啦,想陪睡吗?”旁边围了不少人,看热闹的好多,这时他哥大摩来了,我对在我一旁一言不发的小王说,他们像吗?小王肯定地说,很像。我就下来与大摩交涉,大摩也很讲理,一看就是外出打工见过世面的,最终90元送我们两人到景德镇。小摩心里还是很不服气,用当地话对大摩说我很狡猾。这时我气消了一大半,对小摩说:“小兄弟,别用当地话说,我能听懂,不能用狡猾那个词,那是对待敌人,我可当你是朋友,别不拿自已当人看,我不是狡猾,最多就是保护意识强。他瞪大了双眼,不知说什么好。我最后对大摩说,我的气还没消,让你弟去买两瓶水来消消气,然后就出发。在大摩的指令下小摩没法只好买了两瓶旷泉水递给我,我递了一瓶给站在一旁看热闹的小王,上车。
还忘了说一句,我最后还是主动伸出手给小摩,相握。他满眼的惊讶,但随即展示他那特有的无尘笑容。路人大叫过瘾,说我在讲相声,还想听。我真该收门票。
80公里的路,一路拉风到景德镇。两个小时的路程,把我吹成变型金刚。小王到火车站,我到汽车站,分手。第二天坐6点半从景德镇到汉口的班车,每天四趟(93014001600)。
到了汉口才中午一点钟。步行丈量了一下从小就向往的武汉长江大桥,二十分钟,站在桥上,火车通过能强烈感到桥身的震动。
武汉长江大桥。
桥上看下面的江滩。
放眼望去,武昌的全景尽收眼底,还有武汉的标志黄鹤楼。坐车又赶往汉口的江滩。与我们重庆的滨江路大同小异。晚655分的火车坐回我可爱的家乡—重庆。
看见他就想到自己。
武汉的步行街,运动商店很是气派,这样的大楼也用来租用。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耳环 2009-3-11 21:25
好游记,可惜没PP...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驴友空间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渝ICP备2023013758号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6-9 15:52 , Processed in 0.22888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