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返回首页

牛骑熊的个人空间 https://cq69.com/?142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山高人为峰———四川九顶山攀登报告

热度 1已有 898 次阅读2007-5-30 20:00

                                                    山高人为峰
                                                                      ———四川九顶山攀登报告

        九顶山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和德阳市交界处,地处茂县境内的前锋、石鼓、南新三乡之间,与绵竹清平接壤,占地402平方公里;属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的岷山山系龙门山脉中南段,雄踞于龙门山脉群峰之首,地势呈西北向东南纵贯渐次降低之势,境内最高峰为九顶山狮子王主峰,海拨4989米(简称4989峰),另有九顶山主峰4969米(简称4969峰),最低海拨为750米;九峰顺次排列,状若龙脊。
       在四川可以攀登的雪山中,九顶山不如其他雪山名气大,如:四姑娘山、贡嘎山、瓦屋山、岷山主峰雪宝顶等。但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说是养在深闺人未知,逐步为广大登山爱好者所熟悉,作为德阳第一峰,德阳尖峰登山攀岩队就对九顶山有着特殊的偏好,去年、今年五一节两次攀登九顶山。
       登山按照攀登难度,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级为四级,即专业级。九顶山被确定为一级,即入门级。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这一次我们组成了两男一女的登山小分队,取名:《步行者》;队员之间实力大致相当,相互之间不会造成太多的麻烦(多次探险的经验),同性队友小周年龄与我相当,彼此了解;异性队友小喻年龄较小,是体育教师,出发前已在家里养精蓄锐数日,实力和状态应在我们之上。

8月21日 小雨转晴
       今天的任务就是顺利到达石鼓乡,找到我们所要寻找的向导余加华家里就可以了。为了节省时间,决定乘火车到成都,经过一夜的颠簸,一早就到了成都。不想,天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不过并没有影响大家的情绪,吃过早饭,就做上了9点到茂县的班车,当过了都江堰后,天便开始放晴了,真是太好了,心情也开始好起来。当过了汶川后,在公路上就能远远地看见远处的高山上白雪莽莽,想必就是九顶山了。下午两点快到茂县石鼓乡的时候,在小宗渠过桥土地庙处发生山体滑坡,600多辆车子堵在庙的两旁,长达8公里,甚是壮观,而绝大多数都是到九寨沟的旅游车。幸亏司机是本地人,路线熟,一路都在超车,就这样,还是堵了一个多小时,在大宗渠(海拔1000米)下车时已是下午四点过了。好在正好遇到余加华村里的老乡,一看我们的装备,就知道一定是来登山的,便热情地带着我们上山,不知不觉走到半山腰,看着山下堵起的长长的车队,心中不免有些庆幸。到达茶山村克都组(海拔2000米)已是6点过了,很快找到了向导余加华的家里。主人热情地带着我们到他家的果园里耍,这里是羌族人世居之地,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果园,余加华是组长,果园也比较大,梨子、苹果、李子挂满了果园,还有地上的西红柿,真让人羡慕。坐在果园里,吃着水果,看着太阳落山,感觉真好。不知不觉肚子里装了不少水果,有点不舒服,看来还得悠着点。晚上主人家准备了丰富的晚餐,并介绍了九顶山的一些情况,考虑到是第一次登山,我们三人的登山背包,向导背两个,我们自己轮流背一个,以节省体力。由于昨晚在火车上没有休息好,明天又是最艰苦的一天,晚饭后,便抓紧时间休息了。

8月22日 晴天
        今天的目标是翻过4160米的平水梁子垭口,到达3700米的牛棚居住地,行程25公里,计划时间10—12小时。
早上7点45分,向导余加华、余加贵两兄弟和我们一行五人,带上干粮,准时出发。早上的空气非常清晰,山坡路两边都是各家的果园,老乡看到我们,都非常友好的跟我们打招呼。因茶山村是依山而建,一出门便是登山,还比较陡,没走多远,脚有点发软,可能是刚吃过早饭的缘故,还有个适应期。
       8点45分,经过山腰上的赖都坪坝子来到了盐山梁子垭口,也叫宗渠垭口(海拔2300米),稍做休息后就进入一段8公里长的宗渠,山下的路名就是由此而得名,这是一段平缓的小路,位于整座山的半山腰,是一条当年化了20多万元修成、而今废弃的水渠。中间有三处危险地段,主要是滑坡和峭壁飞石地段,坡度有50度,路非常窄,我们非常小心的穿过,因为不是雪天,没有太大的危险;最后是一段2公里长成片成片的箭竹林,比人还高,我们不得不从中穿行,因穿着短袖,胳膊上被划出了不少红印子,但全然没有知觉,还不时担心会不会遇到蛇(半个月前好友经过次地时就遇到了蛇,为此我们还买了不少蛇药带在身上)。不过向导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几乎每天都有人经过,不太容易看到蛇。
       10点30分,来到了两河口,看看身后的宗渠,绕过了一道道山脉,相当于从山前走到山后,绕了一大圈,山上的雪水汇流成河,顺着山谷向山下流去。两河口是一个交通要道,从这里开始就要登山了,方向是朝北上行。登山之前,还需两次跨越河水,河水有七、八米宽,不得已,只有赤脚淌水了;没想到河水冰冷,上岸时,两只脚已经麻木了,没有知觉,可能是迅速降温的缘故,好在鞋子保暖,很快恢复过来。而小周是让向导背过去的,让我和小喻在一旁不满,“痛骂”了他两声。我们在两河口的大石包旁,吃了一点干粮,顺着两河所夹小山头的山脊,陡直向上行进。这时已经能够看到我们所要翻越的垭口,看上去山势峻峭,山顶有积雪,连成一片,山下灌木丛生,植被茂盛。山脊像股市中的K线图一样,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一会儿涨停,一会儿跌停,完全是上上下下的“享受”。山脊挺陡的,每一边都是悬崖,比较危险,要多加小心。
        12点到达了尖尖石(海拔3000米),离垭口还有一半的路程,上山采药的老乡都要在这里休息,吃午饭。我们也不例外,由于条件所限,只能简单吃点东西充饥了,巧克力、葡萄干、压缩饼干、奶糖都是登山不错的选择。
吃过饭,该由我背包了,走过一段距离后,便逐步显示出疲态,中途短暂休息的距离也缩短了,跟此前轻装前进(只是背着相机)有着明显的不同。出发不久便落在队伍的后面,看来平时还是缺乏锻炼,好在一路上余大叔一直在鼓励我,唱着山歌给我们听,减轻了路途的疲劳,透出山里人朴实、爽朗的一面。
      随着登山高度的不断增加,山上的植物也在发生变化:林子逐渐稀疏了,出现了松萝、短小的杉树;中途有一段背阴,太阳照不到,比较潮湿,地上都是腐叶,踩上去软软的,感觉很厚,应该是腐叶多年沉淀的结果。没过多久,来到了大坪(海拔3300米),这里的植物主要以桦树、高山杜鹃为主,杉树较少。走出石棺材(海拔3600米)后,植被越来越稀少了,感觉是钻出了原始森林,天一下变亮了,山势突然变陡了,取而代之的是山坡上遍地五颜六色的野花,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煞是好看,赶忙留影纪念。穿过山坡上两块黑色的巨石,我们到达了老雕石(海拔3800米),由于体力消耗较大,在原地休息片刻,看看远山的美景,此时离我们要翻的垭口还有400多米的距离。没想到余二叔从十多米远的石头缝用一片大树叶接了一包山泉水给我们喝,喝下去甜甜的,比矿泉水好喝多了,只有一个字:爽。这时余大叔指着远处50米开外的灌木丛说道:去年绵阳一位40多岁的退伍军人没有请向导,只身登山,三天后被一位上山采药的老乡发现死在那里了;看来登山不是冒险,安全第一。穿过老雕石已经能看到头顶上垭口的小旗杆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似乎在向我们招手;这一段全是碎石路,标准的Z型结构,时不时地向下滑,相对比较危险,我们一鼓作气地向垭口发起了冲击。下午4点40分,我们全部站在了平水梁子垭口(海拔4160米),这是我们三个人第一次站在4000米以上的山顶,非常激动,兴奋得拍照留念,做着各种动作。垭口非常窄,不到2米宽,就像斧头的刀锋一样,自西向东连成一片,绵延数公里,高度普遍在4100米——4300米之间,向西延伸到九顶山的肩膀右侧,感觉好像站在刀口上,向东可看到一座4700多米高的雪山,在太阳的照耀下,威严险峻,与四姑娘山主峰一样的漂亮。
        稍作休息之后,我们开始下山,这时已经能够看到今晚的住宿地——牛棚(海拔3700米)。其实牛棚并不是牛住的地方,而是上山放牧和采药人借宿的地方,条件很艰苦,处在群山环抱的平水河峡谷中的一片草甸上。下山的山坡上满是鲜花和野草,在风中不停地摇摆,比翻垭口时要鲜艳好看得多,说明是日照充足的结果,惹得我们不时停下来拍照。不过坡陡路险,没有路,深一脚、浅一脚,害得我们经常手脚并用,就这样下午6点40分左右,我们左摇右晃地到了牛棚,算起来,今天的行程花了11个小时。
牛棚是由石头垒成的小房子,不到15平方米,方圆几十里只有这里有房子,成了山里人唯一的住宿点,据说最高记录是一个晚上住了十二个人,简直受不了,让人感到窒息。晚上我们围着火堆烤火、烧开水、做晚饭,摆家常,听着房子外寂静的山谷里不时传来的鸟叫声和风声,感觉还好。不过由于房子较矮,只有一个小窗户,烟子散不出去,呛得我们直流眼泪水,不停地跑出去“换气”,外面风又大,不能停留太久,就这样折腾了好多次,慢慢地适应了牛棚的环境。吃罢晚饭已是十点过了,其实吃饭的时候就有点打瞌睡,估计是这几天睡眠不够的缘故,赶快钻进睡袋休息吧。


8月24日 晴转小雨
       今天的目标是冲顶,登上海拔4989米的狮子王主峰。早上六点,屋外唧唧喳喳的鸟叫声把我惊醒,为了拍日出,六点半就起床了。没想到屋外河边的流水沁骨,两只手连毛巾都拧不干,好歹把脸洗了。早饭是昨晚的剩饭,剩下的大块的肥腊肉,无法下咽,看来还是经验不足,肉制品带少了;为了节省干粮,昨晚就没有吃火腿肠,两顿没吃肉,感觉少了点什么,看来今天冲顶够具体的。
今天的线路是沿着南北群山所夹的平水河峡谷形成的U型槽的右槽边缘自东向西上行。按照惯例,为安全起见,冲顶应该早一点出发,山顶气候反复无常,时间晚了,无法把握。但我们还是晚了一些,早8点,在老乡的催促中,带上中午的干粮,踏上了征尘。早上出发总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情,大腿、呼吸系统、走路的节奏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就像飞机起飞一样。
前一段路程是昨天走过的漫长的草坡,坡度30度,没有明显的路,只有牦牛走过的印子,所以每个人走的路线都不一样,只要大方向没错就行了。穿过草坡往上,就完全没有了植被,九顶山复杂的地貌特征呈现在我们眼前,此时海拔在4100米左右,右手面挨着悬崖峭壁,左手面是山涧的平水河河谷和对面的群山,脚下基本上是大块大块的石头,就称之为乱石堆吧。我跟着余大叔,踩着石头往上走,算是一条捷径,岩石很稳定,岩面50—60度左右,滚石可能性较小,应该比较安全。小周他们两位跟着余二叔在我们的上方走。这时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了我们三人从未见过的药材——高山雪莲,它们深深地扎根于石头缝里,虽然花已凋谢,但仍然顽强的生长着,或一朵一窝,或两朵一窝,甚至四朵一窝,让我们惊叹不已;赶紧拍照、轻轻地从石头缝里挖出来放在包里面,留作纪念。
走出乱石堆,紧挨着岩壁下的小路上行到一块巨石下的平台,约有七八平方米,此地海拔4400米,地形不错。可以看到河对面山坡上(海拔约4200米)成群的牦牛在太阳的照耀下悠闲的吃草,它们如履平地,我们可要小心翼翼。11点我们走到4989峰和4969峰的分路口下(海拔4500米),向左是一片35度的碎石坡,已经能看到山坡上一块一块还没有被融化的雪,到上面就能见到4989主峰的西北坡了;向右是4969峰的南山脊和东南山脊夹住的一条破碎,陡峭的路线,整个线路基本上是攀岩,需要一些攀岩技术及安全装备,攀岩路线较长,这次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只能放弃。
      这时大雾开始从山脚下向上弥漫,慢慢遮完了太阳的余光,晴天开始慢慢转阴了,向导也不时催着我们:雾天路上不能久留。脚下的路也变成一片一片的页岩碎石路,很难走,容易失去平衡,中途还要翻越两三座长30来米、坡度在35度左右的碎石坡,为安全起见,不时用手扶着地,慢慢地上攀。路上还经常看到地上躺着已经生锈的高射炮弹头,据说是对面绵阳方向打过来的教练弹。
由于海拔在4500米以上,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心跳加快,走了50米远左右就要休息一下,时不时做着深呼吸,尽量扩大自己的肺活量;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山中大雾弥漫,疲倦一阵阵袭来,主要是这几天睡眠不够;我努力强迫自己头脑清醒,做到安全第一,昨晚还谈及去年北大山鹰登山队女学生雪宝顶遇难就是由于困乏而不幸跌下雪坡的。我不停地告诫自己要小心,要挺住。好在两位向导一直在鼓励我们,还唱着歌,还不时地说:快到了、快到了,给我们很大的心理支持。
中午12点15分,走过最艰苦的一段,我们来到了狮子王峰的西北坡下(海拔4900米)。这里地势较为平缓,大约有几百平方米,东边是悬崖,深不见底;地上是大块的条石和还没有被融化的一大快一大快的雪,山顶周围长年积雪,化雪期很短,夏季有间隔性的降雪,顶峰积雪化尽的时间也很短。
平地中央是一米多高四周用条石垒成的围墙,估计是作避风用。此时天空飘着小雪花,能见度很低,只能看清20多米远的距离,心想:如果没有向导,我们多半会迷路。可惜看不到4989峰和4969峰的峰顶全貌,虽然此时我们离峰顶只有一步之遥了。
登顶之前,我们得抓紧时间吃点东西,由于风很大,只好背对着风吃饭。带来的土豆和压缩饼干冻得很硬,只能就着冷开水慢慢地下咽,如果有杯热果汁就好了,一听八宝粥三人轮流吃,算是奢侈品了。估计产生了高山反应,有一点想呕吐的感觉,应该是缺氧所致,不过还是挺住了。
       12点半,我们向4989峰发起了最后的冲击。冲顶的路全部是碎石坡,坡度在30度左右,流动性很大,走两步退一步,只有把脚插进碎石堆里,才不至于滑落得太快,走得很吃力。心想:这次登山不是自找苦吃吗,“打死”我,这辈子也不会来了。余二叔拿着木棍拐杖拖着我走了七八米远后,还是被我拒绝了,一是感觉不安全,二是马上到顶了,再慢点,也要自己上,不服输的精神被逼了出来,深刻理解了什么是脚踏实地、什么是一个脚印、一个坑的真正含义。
下午1点,经过5个小时的艰苦跋涉,行程12公里,我们终于登上了狮子王顶峰,这里海拔4989米,是九顶山最高峰。山顶风很大,温度可能在零度左右;没有雪,只有大雾;山那头是万丈深渊,看不清底;对面的4969峰也根本看不到;隐隐约约地看到东西两侧有九个突起的小山顶,近在咫尺,本想攀上一座,但还是放弃了。
       大伙之间没什么言语,只是从彼此有一些呆滞的表情中流露出登顶的自豪和艰辛。登山是无人喝彩的运动,感觉不过如此,一切都显得很平静,也许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登顶的整个过程。小喻把包里的步行者小旗和大旗拿出来,小旗让大家在上面签名后,埋在了峰顶的石头堆里,做永久纪念,也许今后还会再来;大旗让大家一起拍照留影。简单的登顶仪式很快就这样结束了。
雪越下越大,下午1点20分,我们开始下撤。两位向导的下坡速度很快,为防止迷路,不得不跟上他们的节奏,在大雾中穿行。余二叔可能是精力过剩,居然还扛了个二十来斤重的高射炮弹头回去,带着小喻走在队伍的前头,很快消失在大雾里。我和小周跟着余大叔走在后面,不到一个半小时,我们就到了海拔4200米有满山花草的山坡。天上的雪已变成了雨,打在我们的脸上,道路非常泥泞,主要是看不清花草下的路,走得非常费劲;由于今天出门没打绑腿,裤子从里到外被道路两旁高大的花丛打湿完了,好在上衣防雨,不至于很狼狈。下午4点终于跌跌撞撞地回到了牛棚,算起下山时间,只用了上山时间的一半左右,速度应该是够快的了。
牛棚冒起了炊烟,原来是上山采药的两位老乡年今晚要在牛棚借宿做饭。我们赶紧换下湿透的衣服,围着火堆旁烤火、烤衣服,喝点开水,暖暖胃。这时屋外的雨停了,来了一大群高山牦牛,有上百头,围在牛棚外,不肯走,看样子是来欢迎我们凯旋而归的。一问才知是从4200米的山坡上下来吃盐巴的,一般是一个月到牛棚一次,不喂盐巴是不会走的。看着这群可爱的牦牛,心想他们才是这大山的主人,而我们只是过客而已。
      晚餐比昨晚的丰富一些,还有酒,大家感觉都比较轻松,彼此相互祝获;这次登顶很顺利,多亏两位向导的鼎力帮助,他们也给予我们比较高的评价,特别是队中唯一的女性小喻让他们赞赏有余,称是他们所带过的登山队中实力最强的女性。由于这两天大家都很辛苦,吃过饭后便早早地休息了。

8月25 日 晴转阴
      早上的天气非常好,看着九顶山山巅的红色慢慢的消失,四周山野的绿色给我们很好的视觉享受,让我很拍了不少张;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心想有机会还会再来的。
      早上九点,我们踏上返回村上的路。每个人走过的路还是不一样,平水梁子垭口的小旗杆就成了我们的风向标,一旦方向走错了能够及时调整过来,每个人慢慢地向垭口靠拢。满山的花草在阳光的照耀下迎风飘逸,显得分外妖娆,让我不时地停下来注目。
11点到达了垭口,就全是下山的路了,由于太阳还照不到,山下的大雾开始向垭口弥漫,而山这边却是阳光明媚,山前山后是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很有意思。休息了一阵后开始下山,我走在队伍的前头,由于山比较陡,一路上几乎是在小跑,结果脚拇指痛得很厉害。到达尖尖石吃午饭时,才发现左脚的大拇指内已经撞出血了,一碰就痛,现在指甲里还留着淤血呢,算是这次登山的纪念吧。过了尖尖石,由于右脚膝盖的韧带也开始隐隐做痛了,不得不降低下坡的速度,估计是从垭口下来的速度太快了。忍着膝盖和脚拇指的疼痛,一步一步挪到两河口时,已经是下午三点了。两只小腿有一种麻木的感觉,余大叔告诉我们:登山都这样,上山腿软、下山腿闪,说得真是形象。接下来就到了好走的水渠了,由于是平路,腿不用弯曲,感觉好了许多,步子也比刚才下山时快了一些。回去的路我们已经知道了,并且时间还早,不用赶路,就让背着包的两位向导先走,我们在后面慢慢地散步,再欣赏一下九顶山脉的美景。远远的群山有棱有角,显得非常有个性,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感觉此行很有收获。
       不知不觉到了盐水梁子垭口,向下走三公里就可以到家了,但没想到右膝韧带被完全拉伤了,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看来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没办法,右脚只有直着走,靠着左脚,走一步,挪一步,一瘸一拐地到达余大叔家里时,已整整花了75分钟,而在平时,只要30分钟就够了。可惜出来没带上云南白药,这次伤痛的印象太深刻了。晚餐非常丰盛,满满一桌,在余二叔家里吃,余大叔家里的人也都来了,满满一屋人,非常热闹,其乐融融。大家纷纷给我们到酒,对我们成功登顶表示祝获,我们也对两位向导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饭后余二叔拿出以前历次登顶的照片给我们看,我们才知道到目前为止,重庆到九顶山的有10人次,包括我们登顶成功的有6人,而成都只有1人成功登顶,德阳最多有15人。听到这些,我们三个人还是挺高兴的,晚上带着酒香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8月26日 阴转小雨
       今天就要回重庆了,吃过早饭,与余家兄弟全家合影留念,照了张全家福,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余家。余二叔看到我韧带拉伤了,要帮我背包下山,还是被我蜿蜒谢绝了。就这样,带着伤痛一路蹒跚、艰难地走到了山下的公路上,正好赶上了回成都的班车。在车上看着渐渐远去的九顶山,感触很多,这一路上酸甜苦辣的经历将是我们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登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需要有团结协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这些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精神吗?!
         回头望去,九顶山白雪皑皑的顶峰似乎根本不属于这个温暖的世界。此时我的心情,仿佛是告别一个相交不久,但已成莫逆的知己。和她朝夕相处,为她的美丽所倾倒,也为她的雄伟所折服;但在离开时,还是无法逃离那个超凡世界的呼唤和诱惑。我无法解释我们到底留恋那个荒凉冰冷的世界里的什么,也许是因为在那里留下了我们浓缩的生命,也许是因为只有在与生存边缘靠近时,我们才找回了在尘世中被压抑已久的本能意识,切切实实地感受着自己在活着!活着真好!
       当现代文明世界里的一切舒适和享受都触手可及时,现实生活的繁琐和压抑也如影随来。此时我真希望时间在这里停留,在半梦半醒之间,在九顶山的身影还能覆盖到的高山草甸上,就这样无休止地徘徊徜徉下去 …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狂风呼啸 2011-9-25 08:35
你去过九顶山3次了?上瘾了!!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1-23 07:14 , Processed in 0.05981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