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
发表于 2014-2-6 19:01:28
水田壩水庫?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747yj8rcrdicdc686ca.jpg
然後繼續在大山裏前行,約40分鐘後,到了一個有着美好地名的地方---“天堂鎭”(天堂-板溪X542)。
天堂鎭爲貴州省銅仁市印江縣下轄的一個鄉鎭,位于梵淨山西麓,居縣城北部,距縣城30km,東與木黄鎭相鄰,南與板溪鎭交界,西鄰沙子坡鎭,北接刀壩鄉。以土家族、苗族爲主的少數民族占當地人口的76%。
天堂鎭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民族風情濃鬱,勤勞智慧的土家族、苗族兒女共同創造了璀燦的民族民間文化,有亢奮激昂的長號嗩呐,神秘古樸的白岩儺戲、金錢竿、紅棺葬、哭嫁、哭喪等獨特的民族民間習俗。
天堂鎭以高山陡坡爲主,海拔500-1200m之間,屬喀斯特地形脆弱環境。車家河從境內穿過,到沿河注入烏江。水資源豐富,但缺乏有效利用。人羣居住在河流上方,整個天堂鎭人畜飲水較爲困難。
天堂鎭有堪稱亞州第一座不對稱的橋上橋石拱橋——車家河大橋、象鼻絞水、白岩瀑布羣、釣魚臺、紅軍岩、將軍洞、九龍山等著名景點;還有佛教聖地轎子寺、巧奪天工斜稱橋、千古遺風萬壽宮,哨堡征戰古遺址的著名人文景觀和風光旖旎車家河、雄姿英發將軍岩、日曠神怡小山峽、惟妙惟肖仙人洞等自然景觀以及天然溫泉。
天堂鎭,雖名叫“天堂”,卻算不得是一個人間樂園,宜居之鄉。這裏人們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源十分稀缺,土地貧瘠,由於大山阻隔,交通閉塞,這些鄉鎭都屬於比較封閉貧窮原始落後的地方,居住環境恶劣,生活艱辛。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753ewa2bu12mb2aad65.jpg
hum
发表于 2014-2-6 19:05:58
依然是山路,依然還能看到這座大山---“瑪瑙山”。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757na607ozma0x6sc6w.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02ynb6nvm6cnbsnb8i.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06uxm4k34zmltbfaf7.jpg
繼續在羣山裏又經過了板溪鎭(板溪-印江X540),途中看到了一座非常奇特像雞冠一樣而又像一種佛教中神秘花朵開放般的巨大的山峯一晃而過,遺憾的是因角度問題没來得及拍下來,而此後卻再也没有看到它。猜測它可能是大聖墩的後面(如果它就是大聖墩,那它的後面可比我後來看到的它的前面奇特神秘多了),印江縣城已經不遠了。
板溪鎭地處印江縣城北面16km,東與天堂鎭相連,南與朗溪鎭接壤,北與杉樹鄉、沙子坡鎭毗鄰,西與峨嶺鎭相接。少數民族人口占85%以上。境內高山、河谷平地相間,海拔在500---1300m,板溪自古文風典盛、人傑地靈,有清代印江書法三大家之一的渠溝周以湘。
18:20,滊車抵達印江,在印江西環車站外公路上下車。110km路程,滊車走了接近4個小時。據說要修建印秀高速公路,起於重慶秀山中和鎭,過清溪鎭,隘口鎭,經貴州木黄鎭,合水鎭,郎溪鎭到達印江,全長96km。今後從秀山到印江坐車就快捷多了,應該1小時左右就到,但是也許再也看不到路上那壯麗的風光,體驗不到那種驚險刺激的感覺了。
hum
发表于 2014-2-6 19:09:23
● 印江(夜)●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22139ocvuupex2n29dgh6.jpg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古稱“邛江”,位于貴州省東北部,烏江東岸,銅仁地區西部,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大斜坡地帶。東與松桃苗族自治縣、南與石阡縣、思南縣,西與德江縣,北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及重慶市秀山和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毗鄰。屬湘鄂渝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區,地處武陵山脈主峰、佛教名山----梵淨山西麓,地勢東高西低,一般海拔在400m至1300m之間,最高海拔爲東部梵淨山的聳凸點2493.80m;西部與思南、德江交界處的龍門口爲最低點,海拔377.70m。屬中亞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縣總面積1969k㎡。“八山一水一分田”,為典型的山區農業縣,風光秀麗,水資源豐富,八條大河交叉流過,潤澤四方。
印江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土家第一城”等諸多國字號美譽,有着“武陵之巅”;“土家之源”;“梵天淨土”;“書法印江”;“長號唢呐之鄉”,“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之稱。
曆史上,印江既被譽爲“書法之鄉”。書法名家層出不窮,有明代的周冕,清代的北京“頤和園”匾額書寫者嚴寅亮,參加過“公車上書”的廖西山,擅長行書的周以湘、王道行,民初擅長各體書法的藩鹄臣,擅長草書的吳缦卿,現代的魏宇平、王峙蒼等。
嚴寅亮(1854-1933),字弼丞,號剩庵,別號陽坡居士。土家族,貴州省印江縣新寨鄉陽坡邨人。光緒十七年題書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匾額而名噪京師。後任貴州龍裏知縣,貴州省政府顧問。另題寫有梵淨山“黔山第一”;成都“杜甫草堂”;廣州“中山公園”;黃果樹瀑布觀瀑亭“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扁額楹聯等。
在印江,至今仍留傳風行衆多的地方傳統習俗,春節期間的“花燈”,“龍燈花噓”,“印江儺戲(技)”等。土家族“趕年節”,“吃新節”,“哭嫁歌”,行轎“號子”,“祭風神”,“紅棺葬”,苗族“上刀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山歌、情歌、擺手舞、銅鈴舞等。特別是“紅棺葬”,獨印江人特色,全國獨有。傳說唐朝印江雲半一曹姓人家的獨子,雖家境貧寒,但自幼聰慧好學,赴京會試,考中狀元,後因朝廷誤殺,特賜朱棺厚葬,印江人乃沿用成俗。
印江市境內蘊涵著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景象萬千的自然景觀。東部有武陵第一峯“梵淨山”,聞名遐迩的“將軍山”,光怪陸離的“雞骨洞”等;西、北部,有橫空出世的“大聖墩(美女墩)”巍然屹立,形象逼眞的“金盆”終年滴水,別具志向(向西流)的邛江水一瀉千裏;南部,有雲半瀑布飛流直下,“老鼠摳倉”形若盜糧,猴子老殼栩栩如生。縣城內還有嚴氏宗祠、文昌閣、依仁書院,武聖宮,甲山石寶塔、惜字塔,烏楊古樹,穿城大堰(粑粑堰),洋溪萬裏橋,平所風雨橋,木黃建廠官寨(盤龍邨)的田土司衙署等景點。
印江八景:聖墩積雪,雙峽飛鴻,虹橋夜月,中州牧笛,龍津漁火,白水拖蘭,金石肝肺,峨嶺翠屏。
夕陽下的印江河(古稱“思邛水”)。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11u6765x6bg686mrbt.jpg
hum
发表于 2014-2-6 19:12:32
夕陽下的“中洲涼橋”。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15rvzv2sz2pef86xp2.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18dizyjekunkz5ujjt.jpg
印江傍晚的天空。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21ars4cuumlzngg8ra.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24x764et54k29r5yes.jpg
hum
发表于 2014-2-6 19:16:00
離西環車站不遠縣城中心地帶,就在這座橋下右邊的新村路裏找到一家“聖墩大旅社”,雙人間40元,無空調及衛生間。不過公用衛生間就在旁邊且整層樓也没其它人入住,也算方便,就此下榻了。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29ltiy2gqs5b3bz5iy.jpg
安頓好後出來已是晚上,在街邊吃了一碗黔東特色的豬腳粉(7元,貴州喜歡吃粉,還有牛肉粉,羊肉粉,豆漿粉等。一般各種粉都是7元一碗)當做晚餐,味道還可以。然後就趁着夜色逛夜晚的印江縣城了。印江縣城並不大,就到午夜這幾小時我就把它主要地帶幾乎逛得差不多了。
最熱鬧的地方是印江河畔。印江河清澈見底,一路纏纏綿綿穿城曲折而行,猶如一條綠色的飄帶,將印江縣城妝扮得分外妖娆。夜晚華燈初上,五顔六色、美不勝收。
河水清澈,夜風微涼。沿着河邊步道,釣魚的,遊泳的,吃夜宵的,散步的,接踵而至,非常悠閑。步道邊,不時坐着對對戀愛中的男女,正在享受着星光下的浪漫!
沿着河邊往上走,經過烏楊古樹,有段濱江路上大樹參天,枝繁葉茂,路燈幽暗,房屋古樸,乃一原生態的濱江美景。下面是戀人們聚集的場所,值得一提的是,和在街上看到的一樣,發現印江的土家妹妹身材嬌小玲瓏,長得都非常漂亮可愛,這印江還眞是一個出美女的地方。
再往上走,河中有一道攔河壩,上面的水比較深但卻非常清澈幹淨嘩嘩地翻過攔河壩奔向下遊。這裏遊泳的人非常多,來到這裏,讓我情不自禁地就走向了水中,河水冰涼,在漆黑夜空的繁星下,泡在裏面非常愜意!
這裏就是穿城大堰總幹渠。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58j8y100jh25552l5u.jpg
hum
发表于 2014-2-6 19:18:27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6 19:38 编辑
夜色下,印江河上的四座大橋被彩燈裝扮得非常美麗,各具特色。
【中心街橋】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34s8xff8f85s5l57az.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40m2vyizy7jmsrmaxi.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45iahgvkzfrgsxk4ft.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901ruvea6a6adg6utgg.jpg
hum
发表于 2014-2-6 19:21:13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6 19:34 编辑
【S303省道橋(東門橋)】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49k2x9sflvd9hddwdx.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853m9mx9r9t6x6cxcw2.jpg
hum
发表于 2014-2-6 19:23:51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6 19:42 编辑
【中洲涼橋】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928pwv009w080vz08w9.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937f1ffs6k1rsa61ymr.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914njzxje31kxxabjb1.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919upmzlelzpdhuadwh.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910oobjvwh543clhcbh.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5003g6olllejujvbtd6c.jpg
hum
发表于 2014-2-6 19:26:12
【西環大橋】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932y8dbmwmoowsvs7wz.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947gs4uxz4duynz4unz.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953korbm8nmbbbun4uy.jpg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959f9e9jrc4u9njfn43.jpg
hum
发表于 2014-2-6 19:29:04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6 19:31 编辑
【嚴氏宗祠】
印江嚴氏宗祠,位于印江縣城振興路西段南側嚴家寨。建于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共三進,坐南向北,中軸對稱。中軸線上有前天井、廂房、三星台、前廳、後天井、配殿,前廳面洞,開間5間,廂房左右各3間,後殿計5間,配殿左右各2間,四周磚砌圍牆,門面兩側爲石雕和浮雕圍欄,刻“八仙過海”、“獅子滾繡球”等圖。前廳兩側有石拱月亮門,右側有六角亭,石拱月亮門內爲石欄花榭,石欄上有山水鳥獸和人物浮雕,柱基均爲雕花鼓形柱錐。嚴氏宗祠設計奇巧,布局別具一格,尤以精湛的石雕工藝而遠近聞名。石獅、石象、石麒麟,龍鳳花草,山水人物,無論浮雕、縷雕造型優美,刀法細膩,梁、柱、枋廊木雕也很精細,是少有的具有民族風俗的古建築。原有門牆、六角亭、前天井、廂房、三星台、正殿、後天井、後殿、廂房、鍾鼓樓、操場等。現存正殿、後殿、兩廂、配殿等,占地面積1380㎡。正殿面闊五間21.5m,通進深10.6m。
http://www.cq69.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2/05/214907ac299tj9mr6prd2t.jpg
印江之夜,寧靜祥和,浪漫溫馨,是個迷人的悠閑之地。
不覺已到00點,已基本熟悉印江的街道,並擬好了明天轉印江及開始徒步出發去梵淨山的出城路線,於是不得不依依惜别印江的夜色回房就寢。
今日開支:滊車(秀山-洪安〈往返〉):30.00元
滊車(秀山-印江): 45.00元
印江旅館住宿費: 20.00元
早餐: 8.00元
晚餐: 7.00元
水等其它: 10.00元
合計: 120.00元
Writingby: Cheunghum
20130810--20130908
Chongqing,China.
Copyright:201308Cheunghum, Everyday Group(Z·X)Co.Ltd.,Chonqqing.(Guizhou·Hunan) All Rights Recorded.